蘇瑪夫妻主動申請到溫州南高速路口開展發熱篩查工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是蘇瑪,來自模里西斯。這是我老公豪孟德,來自巴基斯坦!」在溫州和平國際醫院,記者找到外籍醫生夫妻蘇瑪和豪孟德。剛說了聲「hello」,沒想到蘇瑪用流利的普通話開場,原本準備的英語提問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
豎著高高的髮髻,蘇瑪神採飛揚,說話時常常輔以手勢;留著濃密的鬍鬚,豪孟德的雙眼飽含笑意,溫柔地望著妻子。桌上立著一對情侶保溫杯,一款粉紅色、一款銀白色,杯蓋是蘇瑪最愛的貓形狀。
今年春節,31歲的蘇瑪(Sumayyah Hosany)和35歲的豪孟德(Hamad Abdul Zahir),放棄回國機會自願留在溫州抗疫。問及原因,他們說:「我們要和中國一起戰鬥!」5月14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亞非在華抗疫志願者代表到北京做客,蘇瑪和豪孟德也受邀到現場分享抗疫故事。接下來,夫妻倆還將作為代表參加溫州市有關部門舉辦的「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先進事跡主題報告會。
在志願服務期間,向來恩愛的兩人還「紅了臉」。今年2月1日起,夫妻倆到溫州南高速路口進行防疫篩查,為車輛司機登記信息、測量體溫。一天,一位60歲左右的男子下高速。蘇瑪示意他搖下車窗,「你好!你從哪裡來?去過哪裡?請配合我們測體溫。」溫度計顯示男子正在發燒。男子情緒有些激動,連連擺手說:「NO!NO!這個不準。」蘇瑪隨即說:「沒關係,可能車裡溫度有點高。請你下車走走,我們再測。」第二次測量顯示,溫度還是高。最終,這位司機被送去了醫院。
當該司機確診的消息傳來時,蘇瑪有些緊張。一向「寬容」的豪孟德忍不住責備:「查看身份證時,你靠得太近了。你還用手摸了自己的鼻子!」一向大大咧咧的蘇瑪有些委屈,但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夠小心。後來,她更加嚴格地按照防護程序執行,並將一線的抗疫經驗一一記錄下來。
當時,蘇瑪的家人很擔心。蘇瑪母親在視頻電話中向兩人下最後通牒:「趕快回國!」考慮許久後蘇瑪決定留下。蘇瑪說,中國政府號召力強,人民團結又自律。如果將中國比作一艘船,船上的人會朝同一方向划槳。更何況,中國還有抗擊非典的經歷,「我相信她有能力戰勝病毒。」
她不但沒回去,反而馬上投入新的「戰鬥」,將自己國外社交媒體的頭像換成穿防護服做志願者的照片,分享參加防疫篩查的經歷。豪孟德也將疫情的死亡率、每天確診人數等準確信息告訴家人,「看到這些,我的親友才放心,原來在中國很安全!」
3月下旬,模里西斯防疫形勢緊張起來。蘇瑪馬上在社交媒體發布短視頻,詳細介紹「與陌生人保持安全距離」「儘量待在家裡辦公」「去公共場合需戴口罩」等在中國積累的防疫經驗。蘇瑪還到疫情定點救治醫院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學習專業防疫知識,將學習筆記傳給模里西斯、巴基斯坦等國的醫生朋友。為鼓勵人們居家隔離,蘇瑪在網上發起「隔離日記」的趣味接龍活動,號召大家分享有意思的內容。她將自己做的比爾亞尼飯等美食發布後,有人緊接著發來舞蹈視頻,有老師發上「微課堂」的教學視頻,跟帖陸續超過8000人。
蘇瑪夫妻成為「網紅」,名氣越來越大。3月底,模里西斯共和國衛生和健康部公共衛生主任打來電話,稱讚了勇敢的蘇瑪。得知家鄉醫護人員防疫物資依然不足後,她向所在醫院尋求幫助,在溫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物資運送到模里西斯和巴基斯坦。
甌海區白象街道工作人員為夫妻倆送來榮譽證書,感謝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志願行為。
蘇瑪18歲來到中國後,在溫州醫科大學度過8年的求學時光,取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豪孟德在鄭州大學醫學院求過學。兩人在中國相識、相戀,並一起來到溫州和平國際醫院工作,最終選擇在溫州生活。楠溪江的水,海島洞頭的風,小區門口的澆頭面……這些點滴溫州記憶已經融進兩人的生活。中國菜滿足了夫妻倆的「辣」腸胃:蘇瑪最愛水煮魚,豪孟德最愛剁椒魚頭,兩人都愛吃火鍋。「我們已經很『中國』,我們的心早已和中國在一起。」蘇瑪說。(記者 丁珊 王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