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的糖果屋
圖/網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在看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之前,是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
01.
很多看過的人都告訴我說:「這部劇拍得真的特別好,很有內涵」。所在在眾多朋友的安利下,我帶著期盼追了這部劇。
說實話,從開始看到結尾,直到看完大結局,給我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只有一個:故事中的三個小孩以及張東升,他們的相遇真的是一個錯誤。
所有的東西都是發生在不經意間,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不經意間越鬧越大,直到牽扯進了更多無辜的人。
如果說要問我:對於整部劇中,最討厭的人物角色是誰的話,我想我會毫不猶豫選擇那個小女孩普普以及她那個從未出現過的弟弟欣欣。
因為他們的存在,所有的一切才會有著一個不同的開始。也正是因為以普普為開始的起點,才會有著不同故事線的發展。
所以對於普普這個女孩,我從最開始的喜歡,到最後的討厭,甚至對她不擁有任何一點憐憫的同情心。
依稀記得,在最初看這部劇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普普是個治癒的天使。或許正是因為網友們將治癒二字的標籤貼在她的身上,所以才會在不經意間讓人產生很多的好感。
可是時間總會向我們證明一切,當初那個治癒的小天使是真實存在還是偽裝而來的。
02.
在這部劇中,從頭到尾一直都伴隨了一個思想觀念:在童話與現實之間,你更願意相信前者還是後者呢?
當時對於這個問題,劇中人物都給出了足夠的選擇空間:它告訴觀眾說,看自己更願意相信哪一種觀念。
說實話,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因為身處現實的我們都知道:童話雖美,但它始終是童話。現實雖然殘酷,我們也必須去面對。
所以在兩者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畢竟成年人的世界裡,都不太需要童話故事去治癒受傷的心靈。
可是在看完結局的解析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還是習慣性地選擇了相信童話故事。
03.
記得在大結局中,被扣上壞人標籤的張東升被警察直接擊斃了,他的離開,給了很多無辜被害的人最好的交代。
朱朝陽與嚴良兩個人決定將所有的事情都坦白,於是他們配合警察做了詳細的筆錄。
雖然整個過程中,作為觀眾的我們沒有聽到他們坦白的內容,不知道他們是否用新的謊言去遮蓋了既定的事實。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相信他們沒有做出任何隱瞞,而是將所有的事情都還原了最本質的真相。
在暑假結束後,他們都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學霸朱朝陽,繼續為學習而努力奮鬥。小混混嚴良也改邪歸正,和老陳和睦相處的同時,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至於小女孩普普,在那次哮喘病犯了之後,好在張東升及時將她送往醫院救治,所以才能夠在危險之中存活。而她的弟弟,在老陳的幫助下,也湊齊了做手術的錢。
當時看到這樣的結局時,嘴角真的在不經意間露出了微笑,真心覺得這樣的結局是美好的,同時也沒有任何半點懷疑。
可是在看完結局之後,再去看完相關解析,我才發現: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罷了。
04.
這部劇後來所構造的一切,其實都是美好的幻想而已,而真實的結局是三個小孩中,只有朱朝陽活到了最後。
至於普普、老陳以及嚴良,他們都離開了。而普普的弟弟是否真的存在,這是一個未知的迷,至少很多細節向我們透露出:普普的弟弟欣欣,是一個完全不存在的人物。
看完解析之後再回過去看整部劇的所有細節,真的會讓人在不經意間毛骨悚然。
這種知道真相後的落差感,就仿佛是看見一顆美麗的泡沫,從眼前消失時,想拯救卻又力不從心的感覺。
在知道劇影藏的真相後,真的很後悔選擇了去了解它。
如果當初選擇了相信童話,或許會相信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好人。可就是打破了童話,才讓我看清了藏匿在背後的他們,到底有多可怕。
05.
現實與童話兩個選項之間,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前者。可是當他們真的選擇了前者並看到了結局之後,他們才會感到後悔說:為什麼不相信童話呢?
是啊,童話多美,可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它呢?又為什麼很多人總會在第一時間裡選擇知道事情真相呢?
我想最好的回答,莫過於:沒有一個人甘願去做一個傻子。正是因為不甘願被騙,所以他們選擇了親自去戳破童話的謊言。
可往往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很多人才會選擇相信童話。因為在殘酷與美好面前,他們寧願做一個幸福的傻子,也不會再願意帶著辛苦去存活。
如果人生可以不做選擇,如果人可以不長大,真的很想沉浸在童話世界的王國裡,做一個被人欺騙的傻小孩。
結尾的最後,我想說:
人,總是要學會去長大。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都躲在童話故事裡。
畢竟學會接受現實,是人生的必修課。不管早與晚,它始終會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