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裡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2021-01-10 遊研社

前不久,一本被民間翻譯為《抗日神劇大百科》的「網紅神書」橫空出世。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收錄了21部中國抗日電視劇,還把它們統稱為「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乍一眼看去,仿佛就是把抗日神劇都當作了搞笑片看。

這件事被許多媒體和自媒體報導,你可能也已經看到流傳最廣的那幾句吐槽。大家本來就覺得抗日神劇扯淡,作為正主的日本人又主動站出來,吐槽還那麼犀利和幽默,準確擊中了我們的笑點。

但在搞笑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的是,除了「哈哈哈」「什麼鬼」「丟人丟到國外去了」之類的評論,最頂到最高的是這樣一句:

「日本人做資料的能力還是超強的啊」。

這一條評論收穫了數千贊,顯然是因為書中的鑽研精神,確實隨處可見。

作者詳細地梳理了21部電視劇的劇情,把678集、總計30180分鐘播放時長的故事濃縮成圖文,並且劃分各方勢力,繪製人物關係圖表: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用愛心標出了關係

再把人物關係以更加錯綜複雜的故事線串聯起來,繪製劇情梗概主、支線:

最後才逐個分析劇照,並在劇照旁邊進一步解釋劇情,穿插吐槽,還幫劇組捉了數不盡的蟲:

這都讓我們覺得,這本書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所以在日本亞馬遜上,我們也訂購了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實體書剛剛到手。看了之後,覺得裡面值得說的東西還挺多。

除了基礎的電視劇分析之外,作者工作做得很全,包括許多科普、採訪內容,一應俱全,都穿插在書中的專欄裡,包括但不限於:

抗日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組織科普;兩位日本演員(沙人、三浦研一)的採訪;抗日大學的科普;通過劇中常見漢字學習中文;抗日劇群眾演員與配音生態科普;對中國電視劇OP中全是劇透的深切吐槽。

「通過抗日神劇學漢語」的章節,不過看得出來略有一些錯誤,比如「不好我們當中了」,中文臺詞應該是「上當了」

而透過這些內容,我發現作者並不僅僅是來搞笑的。

作者寫這本書有他自己的動機,也與一定的時代因素有關。兩位參演抗日神劇的日本演員在書中接受了採訪,也說出了自己作為一個「鬼子專業戶」的心聲。

甚至在這本以搞笑走紅的「抗日神劇大百科「中,也介紹了一部作者也覺得沒太多地方可以吐槽的嚴肅抗日電視劇,因為他看的幾十部劇中,確實有它,不能當不存在(後面會講到是哪部)。

這些,其實都是相當正經的東西,但同樣很有趣。所以我們想以問答的形式,來解答一些大家可能會關心的問題。不僅僅是介紹這本書的搞笑,也希望把這些幕後的東西展現給大家。

1

全書文風是偏正經的,還是調皮的?

基本是正經的,但吐槽是調皮的。

這裡可以稍微翻譯幾段前言,也順帶先解釋下作者的想法:

「當中國抗日電視劇相關的新聞到處流傳的時候,2ch、推特之類的社交網絡上可以看到『有點想看』『反而很有趣的樣子』類的評論,本書想幫助這麼說過的各位,把筆者——也就是一名普通觀眾——所感興趣的、且看完到最終回的作品,向大家慢慢地、輕鬆地介紹。「這類電視劇在日本完全不會放映,如果能把進入抗日電視劇世界的門檻降低,讓感興趣的諸位輕鬆觀看,就是我的榮幸。在這個意義上,我就以各種類型的抗日電視劇、簡單的故事梗概、有趣的場景解說為中心寫了此書。這些故事的主線非常荒唐無稽,登場人物也很多,再加上是超長時間播放,即使能夠理解中文,要跟上故事還是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因此,本書將這些故事的展開情況,用人物關係圖表的形式說明,且概述主線的關鍵點。另外,也在書中插入專欄,介紹了抗日電視劇的收看方法,以及稍微介紹了一些小「捏他」,希望大家參考。最後,為了能夠讓演員和登場人物更加契合實際作品的氛圍,也為了能與影像截圖上的字幕統一,他們的人名都以簡體字記載。」

貼心地標註劇名、拼音、話數、導演、年份、主演等基本信息,還有日語假名注音

這個文風是相當正式的寫法,日語論文都是這麼寫的。大百科後面對電視劇情節的介紹,實際上也是延續了這個文風。

在大致看完全書之後,我認為《抗日神劇大百科》是既正經又吐槽的,倒也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因為這是在一本正經地發現、複述和強調抗日神劇中的胡說八道。

至於反華言論,從前言和書中都可以看出來,作者是真的喜歡看抗日神劇,又想向其他日本人「慢慢地、輕鬆地介紹」抗日神劇,儘管某些吐槽可能會對中國乃至中國文化有一些誤解,但絕不是日本右翼那樣臉紅脖子粗地否認侵略、叫囂反華。

作者並不把這些神劇視為反日宣傳,而是作為某種值得分享、研究的無釐頭娛樂作品。

2

那先說下那部連作者也沒地方可吐槽的抗日劇?

這部電視劇是《壯士出川》,又名《鐵血徵途》。在豆瓣有400多個評價,8.6分。

大百科對它的評價是:有許多真實存在的人物登場,描繪四川軍的、幾乎沒地方可以吐槽的認真戰爭電視劇。

當然也不是說《壯士出川》就沒有問題了。比如下面這份日軍命令書,文案說:

本來一直給我們帶來歡樂的日軍命令書(因為很多抗日神劇的文書都是亂寫日語,人名也是從日本政要、演員甚至ACG角色中拿來的),這回日語非常好,只是臺詞中山西省的臨汾在上面寫成了山東省的臨沂。

這已經屬於針對該作最嚴重的吐槽了,沒想到這樣一個中國地理知識相關的Bug是被日本友人發現的。旁邊的「半角數字顛倒」等大字吐槽也只是說命令書上的阿拉伯半角數字沒有縱排、標點不應該放在行首這兩個排版問題,完全是細節,大百科作者確實看得細緻入微。

劇中比較寒磣的CG飛機

再有就是輕噴了劇中飛機是用CG做的,跑道過於狹窄,旁邊的四方水池意義不明(不過這些水池可以理解為機場一般都有的消防池)。

之前看到這本書在網上流傳的時候,有人擔心這本書被利用,成為日本虛構歷史教科書的素材,但拿到本書後發現,前後有多處說明書中電視劇哪些是虛構,哪些又有史實。

在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分析中,作者的文字就表現得足夠尊重。比如介紹四川軍情況如何艱苦的部分,沒有一句是調侃的語氣和內容。

3

大百科評價最高的是哪一部作品?

果然還是「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

大百科介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它,被作者譽為「如金字塔般令人戰慄而又光輝璀璨的超大型娛樂作品」。

光兩頁8張劇照,作者就忍不住吐槽了6次,包括「穿著學生服的忍者部隊!」與「在中國成了話題的SM場景」,這個吐槽密集度基本就是全書之最了。

4

你放的圖裡已經出現了兩次SM,還有嗎?

確實還有。

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字母圈相關的吐槽大約出現了6次,而作者覺得抗日神劇中略有「色氣」的劇照大約出現了30幾次。

比如作者評價為「其實是腐女向乙女遊戲但單純為了規避限制就強行加入了日本軍」的《偏偏喜歡你》,關注點完全就沒放在抗日上。

5

所以大百科對「手撕鬼子」作何評價?

對手撕鬼子這一幕,書中的評論文案也比較克制:

擁有怪力的角色杜大鵬,腦袋硬到被世人稱為鐵頭俠。總之是一個光靠蠻力就能壓倒一切,頭腦反而空空的傻瓜角色。他的「手斬鬼子」以及在中國報導中的相關畫像,某種意義上可說是這部電視劇的標誌。

旁邊也就是一句大字吐槽:撕裂日本兵!

其實手撕鬼子這招日本人早有耳聞,之前就有日本漫畫《巨惡學園》中的劇中劇「抗日義士」上演了一幕「腳劈鬼子,手擋炮彈」,他們可能是習慣了。

腳劈鬼子

手擋炮彈

6

說說還有那些評價有意思?

本書目錄可謂是全書的精華所在,濃縮的評價都在其中體現,在此翻譯一下:

《孤島飛鷹》:《北鬥神拳》《瘋狂的麥克斯》風格,搭載機關槍的沙灘越野車在魔窟都市上海交錯橫行的痛快動作片!

《覺醒者》(猛獸列車):美人少佐與江戶古髮髻軍官相繼出現,讓西村京太郎(日本推理作家,寫過一系列列車、車站題材的推理小說)也困惑不已的「亞細亞號」大列車懸念!

《利箭縱橫》:本期待是一部忍者部隊吊威亞的動作片,後半部分變成了在女性中極具人氣的、錯綜複雜的宮鬥劇!

《終極對決》:日中雜技團對決,還有挑戰日軍毒氣戰的街頭藝人,腳本亂七八糟的抗日電視劇!

《青春烈火》(雅典娜女神):被製作人當成了自己私有的東西,無視時代考證、不得不重拍的究極荒誕劇!

《槍花》:在神社供奉核彈頭,然後有謎一樣的舞蹈,充滿無釐頭的美劇風格抗日神劇!

《決戰燕子門》:以民國初期為舞臺的,勝利與失敗、師生戀、友情……完全是熱血少年漫畫風的武俠義賊動作片!

《代號九耳犬》:香港臺灣明星、紅外線鐳射、生物認證、頭山滿(日本極端國家主義秘密團體黑龍會創辦人)、北一輝(日本法西斯主義者)全數登場的新潮抗日連續劇!

《巍巍興安嶺》:用內蒙古自治區的低預算製作的、講述抗戰期等三個時代的林業抗日電視劇!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抗日神劇專業戶大叔把自己的老婆當作女主角,動員了豪華演員,結果最後功虧一簣的處女導演作品!

《武林猛虎》:南少林寺的僧人與明朝後期腐敗的朝廷以及倭寇戰鬥,不是抗日,而是抗倭神劇!

《阿娜爾罕》:與政府相關機構甚至監獄合作,大明星的出道作,新疆維吾爾的國共內戰電視劇!

《鐵血刀鋒》:就像漫才一樣好玩的日軍軍官組合不斷插科打諢,也有華麗動作元素的抗日喜劇!

《新猛龍過江》:香港明星在魔窟上海公演,敵人是大型黑道與日軍間諜的功夫動作電視劇!

《異鎮》:獲得錄音部門優秀獎但因為血液飛濺、殘暴過頭所以被停播處分的抗日電視劇!

7

作者都是在哪兒看的這些個抗日神劇?

在教日本人如何科學上網看中國電視劇的指南中,作者推薦了一些網站。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到,這些網站基本是他觀看抗日劇的主要途徑,多數是在中央電視臺看的,還有優酷、百度視頻、PPTV等。

而在書末的參考文獻與網站中,還出現了鐵血網和百度百科。

8

大百科是不是沒提《亮劍》?

正文確實沒提,但這樣一部知名的作品,作者不會沒有看過,因此在前言中作者也有一番解釋:

「為了事無巨細地介紹各種抗日神劇,又囿於頁數、篇幅限制,《亮劍》《箭在弦上》之類相當有名的作品沒有刊載,今後如果還有出版機會的話,我也想繼續介紹。」

9

所以作者真的有可能繼續介紹《亮劍》嗎?

確實有可能。

通過作者的推特和博客可以看到,他依然在研究各種抗日電視劇。

最近關注比較多的是英達導演的《地下交通站》,非常經典的喜劇,他的評價是「如果懂中文就會爆笑的抗日喜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順帶一提,他的推特ID是南造雲子,知名日本女間諜

11

「鬼子專業戶」三浦研一在採訪中說了什麼?

與矢野浩二、澀谷天馬一道被稱為「鬼子專業戶」的知名演員三浦研一,參演了大百科21部抗日神劇中的《異鎮》《槍花》。作者藉此機會採訪了三浦。

三浦在採訪中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他認為抗日神劇的爆發,是因為香港電視電影界向大陸的進軍,中國導演覺得抗日劇拍得固步自封,需要創新,港臺導演則延續港片特色,覺得要拍得更好玩點,雙方達成了一致。

確實,有不少抗日神劇的導演都是來自港臺。

比如《抗日奇俠》(手撕鬼子)的導演劉仕裕、《箭在弦上》(開掛射箭)的導演餘明生都來自香港,《鐵血使命》(石頭打飛機)的導演林建中則來自臺灣,《五臺山抗日傳奇》(30個尼姑殺鬼子)的導演李翰韜是畢業於臺灣大學的香港導演。

三浦也說了一些拍抗日劇後發生的軼事。他說總是有中國人問他,拍了抗日劇,回日本了會被日本人怎麼樣嗎?

他從來都是這麼回答:「

我回去就經常會被同學、朋友們詢問,在中國抗日劇中演壞人的時候,會不會被中國人虐待呀?其實在中國那邊,大家也擔心我回日本去會不會被你們怎麼樣,我因此受到了兩邊的關心……其實也都不會被兩邊怎麼樣。」

三浦也談到,他經常從中國觀眾以及製作方那邊聽說,「明明你是個有實力的演員,為什麼老演這麼愚蠢的角色」,與此同時,中國的廣電也在批評抗日神劇,所以他感覺到中國人越來越追求此類電視劇的品質。

12

作者來過中國嗎?他到底懂不懂中國?

作者來過中國,就是在中國出差時才發現了抗日神劇的妙處。

至於懂不懂中國,至少他知道淘寶:

也知道「化骨綿」這種掌法是出自金庸的《鹿鼎記》:

的確是做了功課的。未必能說是中國通,但是了解得可以了。

13

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

是搞文化研究的大學教授嗎?

並不是。

作者巖田宇伯,只是日本愛知縣的普通人上班族一名,從事的是「信息系統相關的、什麼都做的工作」。

作者本人,和他定製的大百科同款T恤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上海出差「邂逅」了抗日神劇,又不斷在上海的路上遭遇欺詐,覺得有必要學習一下中國話,所以被同組的同事推薦通過中國電視劇學習中文。

他看著看著,發現這些奇奇怪怪的抗日電視劇「特有魅力」,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水平突飛猛進,很快就比同事更強了,現在基本可以在名古屋中國人出沒的店裡以假亂真。

巖田現在每年也會來中國背包旅行,算是借抗日神劇的契機真正喜歡上了中國的魅力。

14

除了搞笑,作者到底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他的說法是要「大大方方地鑑賞」。

在前言中,他說到:

「在中日兩國之間成為話題(多是不好意味的)的抗日電視劇,歸根結底只是電視劇。像《西部警察》(日本70年代警匪片)中的大門刑警一樣,從空中的直升機上用霰彈槍遠距離把犯人打死之類的場景,生氣也沒有用,這都是虛構的。」

《西部警察》劇照

作者覺得,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但以前的電視劇「無聊卻又有意思」,現在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變得「無聊還更沒意思了」。這就導致了日本年輕一代的「電視脫離」,年輕人中人均看電視時長不斷下降。

「我在上世紀70、80年代度過了童年,那是電視劇的全盛時期,之前所說的,像《西部警察》那樣又有預算、又無聊的電視劇,對目前的我國來說好像是不可能製作了吧?我感到有些寂寞。」

倒是中國的抗日神劇爆發、獲得收視率的樣子「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為他撫平了這層寂寞。

15

其他日本讀者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以朝日新聞5月26日的書評為例。

大百科上了《朝日新聞》書評

書評說,這本書打破了評論人的固有印象。原以為抗日電視劇都是抗日宣傳,「沒成想是如此荒唐無稽的娛樂動作片……讓人想起二戰軸心國從月球背面開著UFO進攻來過的電影。」(應該是指2012年芬蘭、德國和澳大利亞合拍的科幻戰爭喜劇電影,講述納粹德軍在1945年被打敗後,逃到月球建造了一個太空艦隊,並攻擊人類以試圖佔領地球的荒誕、搞笑故事。)

至於其他日本讀者,很多也在「哈哈哈」。抗日神劇是個什麼鬼樣子,近些年越來越為更多的日本人所知曉,是那種每次看、每次都樂的「老梗」。

但《抗日神劇大百科》這本書在中國這邊成了網紅,這是件新鮮事,他們看到就更樂了。

16

那麼,有沒有同類書籍推薦呢?

我很奇怪大百科紅了這麼久,這事一直沒有人提。

翻開《抗日神劇大百科》的書封,左側就推薦了兩本書:《中國遊園地大圖鑑:北部篇》和《中國遊園地大圖鑑:中部篇》。

「遊園地」就是遊樂場,看書名你就知道是講什麼的。但你再仔細看看這兩本的封面,看不清的話下面有大圖:

你們都是誰啊!

下面火車頭上的是機器貓嗎!!!

這兩本書中也是和《抗日神劇大百科》一樣的詳細資料與吐槽:

北京石景山遊樂園

河北美術學院

這是一位日本友人寫給中國大陸山寨遊樂園的兩封情書。他花了5年時間,玩了近100個中國卡通主題遊樂園,為其中劣化版的迪士尼等動漫角色所折服,於是勇敢地將這一切記錄了下來。

但那,可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相關焦點

  • 日本出版《抗日神劇大百科》,丟人丟到國外了
    最近有網友發現日本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抗日ドラマ読本》的書,用漢語說就是《抗日神劇大百科》。抗日神劇大百科初聽此消息,不由得十分汗顏。這些罔顧歷史調侃觀眾的「神劇」竟然丟人丟到了國外。這回可好,日本人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你們自己都不尊重歷史,還有什麼資格指責我們修改歷史!
  • 《抗日神劇大百科》在日本出版,這下丟人了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日本最近出版了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在書中詳細羅列了二十多部抗日神劇。不僅對這些神劇進行了排行分析,還對其中的武功煞有介事的作了一個榜單。其中手榴彈炸飛機被推為神功榜首。這還不算完,書中對戰爭的細節和電視劇情節說得頭頭是道,完全理清了各個神劇的人物關係脈絡。比我們吐槽神劇認真多了。
  • 四部糟糕的抗日劇,不僅沒有正統抗日劇好看,也沒有抗日神劇搞笑
    最近的抗日劇呢,是越來越離譜了。什麼手撕鬼子都是小事了,拿著手槍擊落戰鬥機,甚至說抱著蔬菜當炸彈的都有。這些抗日神劇雖然說不講邏輯,但也算得上是有趣。至少作為笑話看看,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有一些呢,不僅離譜,還不讓人笑。
  • 日本人拍的「抗日神劇」裡,中國軍人是什麼形象?
    前幾年的時候,網上出現了一大批抗日劇,現在已經很少了。那些抗日劇的主人公各個身懷絕技,日軍在他們面前根本不堪一擊,甚至讓人產生了一個日軍在中國多麼不容易的想法。由於在影片中出現了許多誇張和不符合實際的情節,這些抗日劇也被網友叫做「抗日神劇」。
  • 日本人看完《亮劍》是什麼反應?感慨抗日劇裡都是美女
    有網友問:日本人看完《亮劍》是什麼反應?其實,日本人還是比較喜歡看抗戰劇的。日本人編了一本《抗日劇大全》的書,而且在日本賣得還不錯……這本書的作者巖田宇伯,他自己很快,就被抗戰劇的情節深深吸引,不能自拔了。雖然他當時並不太會說中文。
  • 10大鏡頭看抗日神劇亂象 男演員戀足親吻女性斷腳
    原標題: 10大鏡頭看抗日神劇亂象 男演員戀足親吻女性斷腳  近日,抗日題材電視劇《一起打鬼子》因「褲襠裡掏出手榴彈」等「雷人」劇情,引發網絡熱議。「抗日神劇」又再次被網友關注。縱觀這幾年新聞,「抗日神劇」屢屢因為奇葩的劇情登上電視新聞的版面,究竟如今的抗戰劇有多可誇張,我們看看10大鏡頭就夠了。
  • 日本拍了一部抗日劇,劇裡的日本人扮演什麼形象?中國網友沸騰了
    自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抗日劇就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忘記當年的歷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進行了14年。而據中國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年。另據《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 《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他們漸漸地摸索出門道:抗日劇起碼政治正確,是一張安全牌。2009年,王寶強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我的兄弟叫順溜》大火,片酬漲到一集15萬元,給所有人指了一條路。據統計,1949年到2004年,國產抗日劇共150部,平均每年僅產出3部。2005 年,以《亮劍》為始,抗日劇數量開始增加,但僅20多部,而2012年,抗日劇超過70部。
  • 你以為「抗日神劇」夠雷?那你一定沒看日韓拍攝的「抗中神劇」!
    你以為「抗日神劇」夠雷?那你一定沒看日韓拍攝的「抗中神劇」!說到抗日劇我們都知道,能夠真正讓人稱讚的沒有多少,其中《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等這都是不錯的優秀作品,沒有那麼多的誇張成分在裡面。而我們再看《抗日奇俠》手撕鬼子,《向著炮火前進》吳奇隆夾克皮衣,雷朋眼鏡,騎著哈雷,不管走到哪裡都能夠有一個歐式的沙發(我TM就想知道你是怎麼搬的)。《神槍》神槍手全部都是用子彈一點點的餵出來的,可是再怎麼牛的神槍手我也沒見過子彈打出去之後還能來個掉頭的!現在的很多導演為了賺錢,真的可以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劇本,只要有人敢寫我就敢拍。
  • 對比我們拍的「抗日神劇」,日本拍的「抗中神劇」是這樣的?
    中國14年的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但如今的影視作品,卻把當年的歷史胡編亂造,拍攝了一連串的「抗日神劇」。其實把八路軍拍的高大一點,把日軍拍的猥瑣一點,這都無可厚非,可是偏偏為了博眼球,拍出一堆垃圾出來。
  • 世界神劇地圖:比抗日神劇更扯的,不僅僅是韓國的「抗中神劇」...
    不過,在戰爭片稀缺的2019年,本片還是讓不少影迷在影院裡過了把癮。豆瓣7.7分的成績,即使在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本人的作品序列中也頗為靠前。 在豆瓣,一切7分以上的戰爭片評論區裡,都有人在黑抗日神劇。《決戰中途島》也不例外:
  • 臺灣人看完大陸的「抗日神劇」後:感慨萬千
    張方遠:我在臺灣看「抗日神劇」  最近,大陸廣電總局要對「抗日神劇」開鍘,宣示對抗戰劇嚴格把關、寧缺毋濫,過度娛樂化不得發證。  文章說:「近年大陸『抗日劇』有越來越誇張的態勢,不忍卒睹」,「網上流傳的抗日劇橋段,有些對白荒誕不經,令人發噱,如『我爺爺9歲時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八年抗戰開始了』等,這些可笑的對白,放在抗日劇中,實在過於離譜」。
  • 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其實很殘忍
    雖說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但為了現在的人民了解歷史,電視熒幕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抗日劇,可並不是所有的抗日劇都能切實際的展現出抗戰的殘酷,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搞笑的場面,完全扭曲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被我們稱之為抗日神劇。
  • 忍受不了抗日神劇?那你是沒看過韓國神劇!
    忍受不了抗日神劇?那你是沒看過棒子神劇!看光影流轉,品百味人生,小夥伴們好,我是浮生魅影。相信小夥伴們對電視及網絡裡的抗日神劇都是避之不及的吧?什麼手撕鬼子、鷹爪抓鋼盔,加特林加鐳射頭、手榴彈炸飛機、褲襠裡藏手榴彈……種種「令人髮指」的情節,實在是對抗日先烈的侮辱!
  • 日本人看抗日神劇什麼感受,你先看下越南拍的抗清神劇,就這感受
    2000年後,以抗日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層出不窮。不要忘記歷史當然是好事情,但現今抗日劇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雷人橋段都是對歷史的篡改。可能是因為這齣抗日神劇的始作俑者是《舉手》,後來《一起打鬼子》《滿山打鬼子》等作品的出現,實在讓人心力交瘁。在《滿山遍野打鬼子》中,主角是一個小學生,靠著一個彈弓,就能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這真是太奇怪了。你知道日本人看中國的抗日神劇時有何感想嗎?換個角度看一看越南拍的抗清神劇吧。
  • 《雷霆戰將》又被中紀委點名批評,來盤點一下那些抗日神劇
    其實不止《雷霆戰將》,在此之前還有不少類似的抗日神劇。這些電視劇的情節誇張,完全神話了我們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這不是致敬,而是侮辱。也是把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行徑。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被央視點名和廣大觀眾公認的抗日神劇。
  •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題材劇,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神劇,以一人之力帶領群眾抗擊電視裡90%的小日本,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于震劇照提起于震這個人,相信許多喜歡喜歡抗日題材劇的小夥伴都認識,他參演的作品很多,特別是抗日類題材劇更是佔據了國產劇的半壁江山,成為熒幕裡不折不扣的抗戰英雄。
  • 抗日神劇「進化史」:從血和淚,到髮膠偶像劇
    《不能讓他走》裡也使用過「雷人」一詞,所以當時對《抗日奇俠》這類電視劇的統稱是「抗日雷劇」。,從該劇開始,它幾乎主宰了所有和抗日劇相關的話題,於是很多從業者瞅準時機,緊鑼密鼓的密集籌拍各種抗日神劇,基本上今天網絡上有關抗日神劇的梗,全部出自2012年和2013年。
  • 日本人也拍攝了「抗日神劇」,劇中八路軍的形象都是什麼樣子?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中國的國土也在日軍的侵略下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卻的記憶。因此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出現了很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不過近年來,這些抗日劇中還出現了很多的抗日神劇,劇情誇張且不務實。
  • 抗日神劇又添一雷!溼被子能擋子彈,「模特架子」讓人出戲
    每每一提到當下的抗日劇,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拒絕的。只因抗日神劇實在是太多了,而裡面的雷人橋段也讓觀眾們是累覺不愛。比如像「子彈拐彎」、「手撕鬼子」的雷人橋段,相信小夥伴們都記憶猶新吧?然而近來呢,繼這些雷死人不償命的橋段之後,抗日神劇又添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