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外婆過70歲的生日,表哥5歲的兒子希希剛剛吃飽飯,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就突然喊肚子疼,而且還上吐下瀉的,可把全家人擔心壞了。表哥一家連忙帶著希希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腸胃裡面堆積的食物太多,運化能力很弱,所以晚上一吃多了,馬上就出事了。還告訴表哥希希的脾虛情況很嚴重,經過醫生的了解,最後才發現了希希積食的根本原因。
原來希希奶奶看著自己的孫子都快六歲了,個頭也不見長多少,擔心孩子上了小學還是那麼矮個,就經常經常給希希熬煮一些骨頭湯喝,想讓孩子補補營養,長高點。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希希喝了一段時間後,經常喊肚子難受,還便秘了。
醫生提醒:孩子年紀小,身體的器官都還在發育中,脾胃運化能力有限,容量也有限,一旦孩子飲食方面不加以節制,吃多了、吃雜了都會導致孩子出現難消化的情況,食物就會堆積在腸胃裡面,出現積食的情況,導致腹脹、腹瀉、便秘、口臭等情況。
那麼,作為家長何如判斷孩子是不是積食了呢?其實,當食物堆積在腸胃裡面,孩子的身體就會發出一些積食的"信號",只要家長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積食的情況影響孩子的脾胃,影響孩子的發育。
孩子脾胃虛,積食了,身體會發出5個"信號",家長別不當回事
1、 胃口差,吃得少
因為食物堆積在腸胃裡面,消化不了,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胃口,積食後,原本胃口不錯的孩子,就會變得什麼都不愛吃,每次餵飯的時候家長都很費勁,怎麼哄孩子都不吃,還喜歡把飯含在嘴巴裡,進食的時間也明顯增長了。
2、 口臭很明顯,難清除
食物長期堆積在腸胃裡面不消化,就會產生一股子的食物發酵的酸腐味,這個氣味就會從孩子的嘴巴裡面散發出來。特別是早上孩子剛剛起來的時候,一說話就能聞到,或者是孩子吃飽打嗝的時候,也能聞到,這樣的口氣是通過刷牙這樣的方式,也比較難清除了。
3、 肚子脹氣,圓鼓鼓的
堆積在腸胃裡面的食物越來越多,就會讓孩子的肚子跟吃撐了似的,看著圓鼓鼓的,這個時候孩子的脾胃運化就會開始慢慢的變慢,孩子就會經常出現消化不好的情況,經常喊肚子不舒服,平時還喜歡哭鬧。
4、 好幾天才拉一次大便
積食的孩子大便一般不正常,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可能一周只上一兩次大號,而且每次大號的時候,都特備臭,大便很黏膩,比較難衝乾淨。
5、舌苔厚膩,出現"地圖舌"
長時間積食不化的孩子,舌苔會發現比較明顯的變化,舌苔會變得比較厚膩,上面還會出現一層白白的物質,嚴重的時候,會發黃,舌苔的周邊還有"齒痕",有點孩子會出現"地圖舌"。
當家長發現積食的"信號"時,就需要及時幹預,如果一直不理會,長時間的積食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想要孩子長高高,只有脾胃強健,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才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爸媽們須知:當娃積滯難消化,飯後一種水多喝點,娃更容易長個子
孩子脾胃不好,常積食,不僅影響胃口,還會影響孩子的心情、睡眠等方面。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積食了,需及時幫助孩子調理,可以給娃飯後喝點內.金紅.果.飲,它裡面是有沙棘、雞內金、山藥、橘皮、山楂等食材,沙棘和雞內金可以健脾補脾;山藥健脾胃,提高孩子免疫力;山楂消食開胃,增強胃口,再輔以其他健脾食材一起,健脾益胃。孩子脾胃好了,營養吸收就好,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營養不良了,長高、長肉都不是事兒。
內金紅果飲這種"天然"的健脾食物,飯後溫水衝泡給孩子喝,預防積食的反反覆覆,提高脾胃的運化,孩子脾胃好,胃口就好。
此外,日常家長還需重視2件事,或可幫孩子預防積食
1、 飲食有節制
一旦孩子積食了,家長就要控制孩子的飲食攝入,適當的減少攝入量,避免繼續增加孩子的脾胃負擔,日常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綠色蔬菜和水果,不能只吃肉。減量做到少食多餐,保證營養的攝入。
2、 飯後堅持運動
孩子剛剛吃飽,不能讓孩子就一直坐著,這樣不利於消化。建議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多出去走走,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提高一下脾胃的運化,促進促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