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了。和之前一樣,本周關於電動車的新聞又出爐了,包含新技術、新的電動車以及新規劃。接下來,大家可以花幾分鐘瀏覽一下,了解一下汽車行業的最新動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目前還沒有其它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這項最新突破可能實現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能夠在白天利用太陽能將水(H2O)變成氫氣,在晚上又能夠將氫氣變回為水,同時還能夠提供電力。該團隊解決了幾個主要障礙,比如加速化學反應,大大減少對昂貴鉑的需求量,快速排出反應區多餘水分等等。
小結:這可能會為汽車和其它車輛引入一種廉價而實用的零排放能源技術,帶動汽車行業發展。
據外媒報導,大眾汽車將推出2款更便宜的ID.系列電動車,可能命名為ID.1和ID.2。其中ID.1將會將取代大眾"e-Up!"車型,ID.2將取代Polo車型。大眾會率先推出ID.2,預計2023年上市。大眾ID.1預計2023年亮相,2025年投入量產,這兩款車型補貼前售價1.78萬-2.2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5.65萬-19.52萬元)。出於成本考慮,大眾計劃為2款車配備磷酸鐵鋰電池,ID.1在續航方面將推出24kWh和36kWh兩種續航版本,搭載24kWh電池車型續航298km。
小結:入門級ID.車型的推出可能是大眾汽車提升銷售的關鍵,再加上大眾汽車將到2025年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車目標提前到2023年,開始加快推出新產品的步伐。
據外媒報導,LG化學公司(LG Chem)已完成其模塊包集成平臺(Module Pack Integrated Platform ,或MPI)的開發。該公司希望藉助新的平臺,將電芯直接集成至電池包中,而不是先內置於模塊中。MPI平臺尚未正式推出,但隨著開發完成,可能很快啟動銷售。據了解,這一新平臺可以容納的電芯數量是傳統模塊平臺的2倍,同時成本將降低30%,能量密度增加10%。與此同時,LG化學也在簡化其電池供應,以簡化生產線並提高效率。該公司將提供兩種電芯,標準電芯為300 mm,長版電芯為500 mm,取代以前根據OEM要求量身定做的軟包電芯。
小結:電池成本降低30%,能量密度增加10%,這將大大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電動汽車將更有競爭力。
根據奧迪未來5年的投資規劃,奧迪公司將推進向網絡化和可持續發展服務供應商的轉型,將拿出接近350億歐元的總投資額,大約170億歐元將僅用於未來技術。1、電動化方面,奧迪預計將投入150億歐元,到2025年,奧迪將把電動車數量提升到30款。2、數位化方面,奧迪將得益於集團內部的合作,更高效地利用這一競爭優勢。軟體開發方面,奧迪執行長Markus Duesmann現在將接任Car.Software部門的董事長,該部門結合併延伸了各品牌的專業知識。3、奧迪轉型計劃(ATP)和Audi.Zukunft基本協議將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這兩項計劃確保了在未來技術領域持續進行投資的財務基礎。
小結:目前正在執行的投資規劃,將使奧迪變得更加強大,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核心業務轉型,使奧迪在電動和全網絡化駕駛方面取得技術領先。
本田汽車歐洲公司高級副總裁Ian Howells表示,2022年起,該公司將停止在歐洲銷售內燃機車型,逐步推進電動化。而這麼做的原因是,該公司2020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沒有達到歐洲制定的目標,導致其不得不向特斯拉購買排放積分以避免高額罰款。繼續銷售傳統內燃機汽車,然後用賺來的錢支付罰款或購買積分,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在歐盟市場上,汽車製造商銷售的汽車必須在歐盟排放要求範圍內。就本田而言,該公司將通過轉向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來實現這一目標。
小結:向電動化轉型,這已經是一種趨勢,本田2022年在歐洲停售內燃機車輛,這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只有順應時代趨勢,才能走得更遠。(文/車友號 路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