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攻陷豆瓣

2020-12-16 南風窗

每一位網際網路居民,都應該有與殭屍號擦肩而過的經歷。

這些帳號喋喋不休地說著胡話、毫無真人使用的痕跡,它們藉助算法,從語料庫中抽取文字,自動生成微博,然後發布出去。

因為肉眼可見的與正常帳號不同,它們讓人下意識地想要遠離。不過,這個數位化時代自有它的不同尋常之處——當大多數人厭惡在勞動中被異化,另一些人卻正心甘情願地成為殭屍。

她們於公眾而言並不陌生,並且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追星女孩。

文學大「屍」

每當粉圈出圈,就如同老林裡的怪物下山,總能駭倒一大群人。

「你是人,不是工具,不要像工具一樣刷無意義的數據。」

王一博粉絲佔領新書豆瓣評論區養號一事被曝光後,微博用戶「庫特那霍拉的骨頭」用一種近似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向粉圈發出呼喊。豆瓣養號,這個在粉圈中十足尋常的行為,似乎才首次暴露出它的荒誕一面。

「不錯不錯好看啊」「不錯哦有空可以讀一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大約在11月20日左右,俄語小說《記憶記憶》的豆瓣評論區突然湧入大量短評,有些直接複製粘貼了原本的高贊評論,有些發著莫名其妙的句子心得。

《記憶記憶》的編輯忍不住寫文控訴:「沒想到我一本文藝新書,能夠評論區一開全是殭屍們養號(蠱)……」

事實上,毫無靈魂的殭屍畫風已經在粉圈瀰漫很久了,去到追星女孩的快樂老家微博,點開那些頂流明星的超話看看——偶像的精修圖下面,充斥著精緻卻空洞的告白宣言,看不見人與人之間的真正交流。

一大串花裡胡哨的評論裡,一句「好好看」顯得情真意切

因好奇而闖入這片天地的人,一定會感到大失所望:流量明星超話,這麼有「人氣」的地方,竟然嗅不到活人的氣息。

這些表白不是為了釋放粉絲洶湧的愛意,反倒可以被視為理性經濟人的行為,大量的長評不僅可以提高超話影響力,更可以「養號」。

明星超話排名

「養號,每家粉絲都有的」,混飯圈有五年經驗的四月說,和公眾更熟悉的打榜、控評、輪博一樣,養號早已是粉圈數據活動中的重要一環。

追星女孩們拿出老牛耕田般的耐心與毅力,日拱一卒地增加各類帳號的活躍度,只為在關鍵時刻為偶像獻出有效的評論、點讚、評分,防止自己淹沒在茫茫的信息流間,甚至直接被系統當做水軍掃去。

「養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數據好看,控制明星言論正面化」,四月說,粉絲養號都直奔目標而去,如果每條原創微博或者評論都出自真心、思忖一番,效率之低可以想像。

因此,核心價值觀、少年中國說和傳統文化價值等等相關的工整語句,以及古早風格的雞湯文學,都是粉絲在微博養號時發布的主要內容,這樣方便、高效,而且永不出錯。

細心的人會發現,微博上的公益類超話已經成為粉絲的天堂,其中 「每日一善」是公益榜中雷打不動的第一名,在這裡,每天擠滿了各路前來養號的粉絲。

「日積一善,久則必為江河之水」

「凝聚愛國報國情,增強民族凝聚力,祝福祖國有更美好的未來」

「同學丟一張紙屑,那是製造惡業;我們撿起一張紙屑,這是積累善業」……追星女孩們以愛之名發博、評論,與高信用的微博官號互動,動作一氣呵成,忙碌、偉大並且正確。

數據病人

不用懷疑,每條讓路人莫名其妙的評論背後,都有一位勤奮且細緻的數據女工,她們相信,兢兢業業的工作能將自家偶像推向更高的舞臺。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流量是萬事萬物的前提而非成果,演員楊紫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 「我們想紅的原因是,我們可以演更好的作品,來證明我們是演員。」

明星接受的這套邏輯迅速地傳遞給粉絲,應援博主@薛之謙安利淨化組曾經寫過一篇真情實感的作文,鼓舞粉絲為偶像刷數據:

「他自己尚且知道要通過參加綜藝、寫段子來增加曝光,讓更多的人聽到他的歌……作為粉絲,我們無法在專業上幫他什麼,就更需要儘自己力所能及,為他的數據添磚加瓦……這個社會很現實,藝人是靠曝光度為生的,沒有話題和資源,何來在公眾面前露面的理由。」

這篇叫做《數據,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薛之謙最直觀的印象》的文章寫於2016年,兩年之後,偶像元年開啟,數據幾乎成為了一大批初出茅廬、沒有作品的年輕藝人唯一的價值尺度,資本市場的設計深深裹挾著他們的追隨者。

你或許聽說過今年八月累倒飯圈女孩的微博搬家。

明星勢力榜,這個由30%的閱讀數、30%的互動數、20%的社會影響力和20%的愛慕值組成的榜單,對於大部分非追星用戶來說毫無存在感,甚至在微博主界面找不到入口。

但是哪裡有榜單,哪裡就有粉圈的戰場,微博明星勢力榜被人為劃分為不同的榜單,其中練習生榜處於鄙視鏈的最底層,出道的練習生會被遷往新星榜。根據規則,每月新星榜中的前三名,才能躍入內地榜。

數據很複雜,但也沒有什麼比數據更好控制。三個名額太少,為了幫助偶像躋身「正統」的明星榜單,一些粉絲變身氪金天使,大量購買微博會員獲取虛擬鮮花、提高愛慕值;一些粉絲化身數據女工,勤勤懇懇地輸出毫無意義但又數字驚人的轉贊評。

微博搬家時,偶像自身也會下場,據說趙小棠一人就刷了4000多條自評,不過和粉絲的付出相比,這並不算多

不同的社交平臺都有一套抵禦殭屍號、也就是水軍的機制,在平臺與水軍的長期鬥爭中,算法反而提高了殭屍號的智性,殭屍號之間會相互轉發,以逃過社交媒體的過濾算法。

追星女孩也是如此,她們根據反水軍算法總結出一套套保姆級別的養號教程,通過反向操作提高帳號權重,以增強粉絲話語的影響力。

如果說微博榜單是明星人氣高低的直接證明,豆瓣上的書影音評分則直觀地呈現出公眾對明星作品的評價。當簡明的數據成為評價明星的核心依據,它們對粉絲而言就像花粉吸引蜜蜂,榜單、評分出現在哪裡,追星女孩就湧向哪裡。

她們是流量時代裡首當其衝的數據病人。

儘管王一博粉絲養號一事震動了粉圈內外,粉圈對豆瓣養號的激情看起來並未受到影響。最近李現的新電影上映,官方數據站趁熱打火地開啟了「天現寶寶豆瓣養成第三期」活動,李現網宣組在《豆瓣養號指南》中對粉絲說:

「豆瓣養號並不難,每天花5-10分鐘,給5部作品打分和短評即可,希望每位天現寶寶都能將養號活動堅持下去,給予李現作品最大支持。」

真實的人

這些外人看起來瘋狂的行為,粉絲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飯圈追星,我個人覺得氪金和做數據至少要佔一樣吧。」奶鹽是某個男團偶像控評組的成員。養號養一堆「控評手」,幾乎也是每家粉絲必做之事,目的是為了佔領偶像相關微博的熱門評論和熱門轉載,防止黑粉的言論影響那些「沒有辨別能力的路人」。

白嫖可恥,儘管它看起來像極了經紀公司與商業品牌、社交平臺共同炮製出來的洗腦包,卻已經成為了粉圈內部一條堅不可摧的準則。

追星女孩普遍認為,路人的好感度是廉價的,既無法送偶像出道,也拉不來任何商業資源,喜歡一個人,要麼為之付出金錢,要麼付出勞動。

量化一切的環境系統地影響著粉絲的行為,但要理解粉圈,就有必要看到背後的鮮活個體,以及她們身上真實的愛恨。

奶鹽完全不認同粉絲像機器的說法:「有時候看著大家在群裡為了愛豆衝數據的一些發言,會感到很熱情很有幹勁。我們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控評,大部分時間還是自由的。」

過往不少研究粉圈的文章也記錄了類似的情感,一位曾經每天為偶像花十小時投票的粉絲說:「打投最吸引我的是『當下感』,當下你投入了多少精力、付出了多少感情,在那個當下你確實就是會收穫到快樂和滿足。」

不同平臺的打榜教程

有人稱粉圈有著當今社會最完備、最高效的青年組織,目睹過追星女孩打投、應援的人,一定不會覺得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它們權責分明的組織形式與一呼百應的能力,讓我聯想到了作為網絡群體的殺馬特家族,還有今天的黑化家族。

人天生嚮往在行動中與他人建立聯結,在組織中獲得認同感,這在青春期表現尤甚。

顯然追星是一種難度更高的遊戲,粉圈是一個年輕女性佔絕對主導的場域,她們有大把的時間與可用的閒錢,她們在這裡找到了公共空間中缺失「姐妹團體」(sisterhood),寄托在現實中無法被關照的需求。

粉絲身上必然有一套自洽的邏輯,推動著她們去從事為偶像犧牲的光榮事業。但我們也看到了太多壞透的地方,粉圈的池子裡,沉澱著熱愛與真心,也沉澱著虛無與狂熱。

火箭少女告別典禮

《記憶記憶》的編輯在批評粉絲養號時說:「你們踐踏別人的心血,跑到別人的空間裡亂鬧一通,不由分說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去給自家偶像戴皇冠——未免太沒皮沒臉了吧!」

但是根據媒體報導,此事成為熱點後,王一博大粉的第一反應是惱火,「怎麼會有人真的傻到去複製粘貼之前別人的書評?」

是傻而不是錯,似乎意味著粉絲只要再聰明一點,像殭屍號躲避算法那樣偽裝自己,就可以逃過這些指摘。

一位網友評論:「粉圈這一套,以愛之名,把活人變成免費的反黑(實際是剷除異己)工具,數據(說白了就是數據造假)工具,控評(其實是壓縮大眾話語權)工具,久了,那些工具就覺得世界上除了愛豆,別人也都不是活人了。」把別人變成變成工具,把自己變成殭屍,這是賽博時代與偶像產業狹路相逢後的奇異景觀。

工作之後,四月就失去了最初追星的熱情,「感覺大學及以下的年紀追星比較積極,本社畜就無力了。」她的感覺是對的,根據中國報告網的一個統計,90後中追星群體佔比僅為26.78%,00後則接近70%。

「年紀小」,是我們常用來勸自己不要與對方計較的說辭,好像他們長大之後,自然會為曾經的行為感到羞愧。

但是每一代人的氣質都被周身的環境塑造著,那些成為過殭屍的人,真的還能變回去嗎?

作者 | 寶珠

編輯 | 黃靖芳

排版 | 毛毛

相關焦點

  • 飯圈不講「武德」攻陷豆瓣,王一博成下一個肖戰?
    的豆瓣日記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吧。本來是關於娛樂明星,還是頂流的王一博,小編實在不敢輕易寫也不感興趣,但是看到是粉絲故意刷豆瓣,這就有關影視圈的事了。所以,借用光明日報的標題發出靈魂拷問:豆瓣被「攻陷」,飯圈文化的邊界在哪?
  • 10部經典香港殭屍片盤點,再難延續的時代烙印
    今天我們盤點的10部經典殭屍片中,有7部便是出自英叔的殭屍先生系列。《殭屍先生》《殭屍先生》上映時間:1985年豆瓣評分:8.3分香港殭屍片巔峰巨作富貴鄉紳任發先父當年威逼利誘求得一塊風水寶地,經風水先生指點,其父下葬二十年後起墳遷葬,以利子孫。
  • 光明時評:豆瓣被「攻陷」,飯圈文化要有邊界
    作者:王彥 11月23日,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明星粉絲「灌水」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該明星將上映的作品打分。
  • 經典推薦:高質量豆瓣高分電影影視(動作篇)
    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豆瓣評分8.3當代國漫分水嶺之作。1961年,《大鬧天宮》代表了中國動畫在當時,以濃墨重彩的先鋒之姿,登上了世界動畫藝術的王座,但是之後國漫一直在走下坡路,除了少數如寶蓮燈,基本上難登世界殿堂。
  • 推薦: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喜劇電影
    豆瓣評分8.4 《攝影機不要停!》是上田慎一郎執導的喜劇驚悚片,由濱津隆之、真魚等人出演,於2018年6月23日上映 。 該片講述了一個拍攝殭屍片的劇組遭遇殭屍後導演執意繼續拍攝同伴變成殭屍的故事 。
  • 這部被稱之為殭屍版的《暮光之城》推薦度五顆星
    Roy Orbison - Oh,Pretty Woman03:01來自渙貝兒看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人類與殭屍相愛的電影(外文名:Warm Bodies)這部影片豆瓣評分7.4,於2013年上映。劇情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溫暖的屍體》根據艾薩克·瑪麗恩出版的同名小說《溫暖軀殼》改編,被稱之為殭屍版的《暮光之城》。電影由喬納森·萊文執導,尼古拉斯·霍爾特和泰莉莎·帕爾墨等聯袂出演。
  • 1988年,洪金寶製作《殭屍叔叔》,最大的問題是林正英不肯出演
    1985年《殭屍先生》爆紅之後,林正英和殭屍片就成了嘉禾的搖錢樹《殭屍先生》是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製作,而寶禾又是嘉禾的子公司。趁熱打鐵是港片的強項,1986年續集《殭屍家族》就誕生了,香港票房1707萬1987年殭屍系列第三部《靈幻先生》上映,香港票房1900萬要知道殭屍片道具場景其實很便宜,不像成龍的動作片滿世界跑,耗資巨大。
  • 殭屍片風靡全球:假如西方喪屍大戰東方殭屍,誰會贏?
    巧的是,二者的豆瓣評分都是5.6。雖然這兩部影片的口碑差強人意,但在上映後,都輕鬆獲得了韓國的票房冠軍。美國之外,韓國儼然成為了拍攝喪屍片最成功的國家。西方的喪屍文化,已經滲透到了全世界。當飛揚的思緒落下後,筆者不禁想起了曾經的香港殭屍片,當時紅遍了東亞市場,連日本都深受影響。
  • 《殭屍新娘》:用恐怖的題材詮釋愛情的另一種模樣
    提到殭屍題材,我們一定會想到是的林正英的殭屍系列,什麼音樂殭屍,殭屍道長等等,都是不太恐怖的恐怖片,而且挺好笑的。英叔已經不在,我們很少能再看到有趣的殭屍題材的電影了,今天小便就為大家推薦一部好看的殭屍題材的動畫電影——《殭屍新娘》。
  • 香港經典搞笑恐怖殭屍片,看著超有感覺,沒看過的夥伴,值得一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是一部香港經典搞笑恐怖殭屍片《霸王花遇鬼》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關人鬼事》,劇情很不錯,演員的演技也都在線,值得回味,這部恐怖片當時可是讓很多人嚇到了,但是其實也不是那麼的恐怖,其中還帶有許多笑點呢,特別是劇中的殭屍挺搞笑的後面。
  • 近20年評分最高的鬼片,香港殭屍片最後的輝煌
    殭屍片絕對是在香港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傳統的殭屍片風格大多都是詼諧幽默,劇情輕鬆搞笑,以林正英系列為代表尤是如此。13年上映的《殭屍》,一反傳統殭屍片的風格,基調哀傷壓抑,憑藉導演麥浚龍的個人風格和原創性,使它成為了香港殭屍片最後的輝煌,豆瓣7.8分,在所有恐怖片中排第13。
  • 布拉姆·斯託克經典作品推薦,《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最受讀者歡迎
    《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豆瓣評分:7.9作品簡介:伯爵遠徵異教,載譽而歸的他,只能擁抱著新娘冰冷的屍體,他用長矛刺穿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德古拉從此投向了魔鬼,以鮮血作為生命。成了一個不死的吸血屍,四百年後,追尋轉世的新娘降臨,一場超越生死的悽美愛情此上演。書友點評:你出了城,就不要回頭。只是你哪裡忍得住,不回頭你就不知道什麼是愛。
  • 18萬人評價,豆瓣7.5分,《殭屍世界大戰》為何不出續集
    然而,當作家馬克斯在2006年將《殭屍世界大戰》一書呈現給我們時,他為我們所熟知的領域注入了新的生命。 這本書講述了人類與喪屍的全面戰爭,獲得了評論和商業上的雙成功。 當然,這也使得改編電影的時機成熟了。
  • 《植物大戰殭屍》跳跳殭屍怎麼打 跳跳殭屍打法教學
    導 讀 《植物大戰殭屍》遊戲中跳跳殭屍的弱點:彈跳杆可被磁鐵吸附或撞上高牆果後被強制移除。
  • 《植物大戰殭屍》氣球殭屍怎麼打 氣球殭屍的弱點植物推薦
    導 讀 植物大戰殭屍氣球殭屍是一個有點頭疼的殭屍,因為它會在空中過去,豌豆射手之類無法打中它,那怎麼解決它呢
  • 殭屍之父辭世,但活死人永生
    本文來自豆瓣網友 機核網 的日記 導語:喬治·A·羅梅洛去世了。
  • 《植物大戰殭屍》殭屍粘土教程
    01植物大戰殭屍《植物大戰殭屍》集成了即時戰略、塔防禦戰和卡片收集等要素,玩家控制植物抵禦殭屍的進攻,保護這片植物園。遊戲中可以選用的植物有40多種,而每個場景最多只能選用10種植物,這就需要玩家根據自己的遊戲策略來作出取捨。
  • 《我的世界》亡靈生物,殭屍一覽,小殭屍原來不會長成大殭屍
    我們生存初期的威脅,殭屍,就是MC裡亡靈生物的一員。殭屍的特性還蠻奇怪的,小殭屍和戴了頭盔的殭屍,是不會在陽光底下燃燒的。並且小殭屍是不會成長為大殭屍的。在PC版中,玩家還可以用指令,刷新出騎著村民的殭屍。不過這個景象只能存在一小會,因為村民很快就會被殭屍打死。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雞騎士」——小殭屍騎著雞。不過生存概率比較低。
  • 《早上好殭屍》評測:研發治癒殭屍的疫苗
    《早上好殭屍(GoodMorning!Zombie)》是一款像素風格的殭屍類遊戲。這款遊戲的殭屍並不是你所認識的那些可怕的醜陋的殭屍,而是一群可愛的小殭屍。你的任務就是沿路闖關收集並且製造治療殭屍的疫苗,最後拯救世界以及自己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