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場買魚,你一定會選那些看起來活蹦亂跳的,對不對?
但網上有人爆料,「去菜場買魚,結果看到攤販往大水盆內加入一種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攪拌,一會功夫白色粉未就溶解了,將半死不活的魚蝦倒入其中,沒想到魚蝦一會兒就活蹦亂跳,仿佛這些魚都是才從河中捕回來的。」
隨即還出現了關於這種白色粉末的「科普版」說法——
1:【太活躍的魚千萬別買】往半死不活的魚蝦裡倒入的白色粉末是一種能夠致癌的催化劑,俗稱魚浮靈,也對智力有影響。
2:只要加魚浮靈,水的含氧量就會迅速增加。原本因缺氧而眼看著就要「不行了」的魚,可以因魚浮靈的加入而暫時延長生命。撒過「魚浮靈」的魚檢驗後發現:魚體內鉛超標1000倍,砷超標近十萬倍,可能嚴重危害人的肝、腎、智力等,甚至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
魚浮靈是一類給氧劑的統稱,其主要成分一般為過氧化鈣(CaO 2)或過氧碳酸鈉(2Na 2 CO 3 •3H 2 O 2 )。這些物質可以顯著增加水中的氧含量,被廣泛應用於缺氧池塘急救與鮮活水產品運輸。
魚浮靈的主要成分過氧化鈣和過氧碳酸納在水中容易被水解為雙氧水、碳酸鈉或氫氧化鈣。在這些水解產物中,碳酸鈉和氫氧化鈣會導致水中pH值上升。而雙氧水在鹼性條件下,更容易釋放氧氣,從而提高水體的溶解氧。將魚浮靈撒入養殖池或者活水產品運輸水槽後,能迅速為魚蝦提供呼吸所必須的溶解氧,從而延長它們的生命,因為缺氧而萎靡的魚蝦也會因此活躍起來。
央視記者在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和海鮮批發市場後也發現,魚販們對魚浮靈其實並不陌生。一名魚販告訴記者,養魚的人和運魚的人為了不讓魚在出手之前死去,往往會在水體裡面加入「魚浮靈」,一方面是為了讓魚保持生命,另一方面是為了賣一個更好的價錢。
從魚浮靈的成分和供氧原理來看,魚浮靈本身在使用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含有的鈉離子和鈣離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想想我們吃的鹽和鈣片)。而且雙氧水會很快地分解為水和氧氣,也不會留下其他影響魚蝦以及我們健康的成分。儘管魚浮靈會將水體變為弱鹼性,但不會對魚蝦和人體帶來明顯的影響。
網傳魚浮靈會使水體中的砷和鉛嚴重超標,甚至有致癌風險,從理論上來說,這種說法有點危言聳聽。
但是我們不能排除的一點是,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會使用工業級純度的原料生產出來的過氧化鈣或過氧碳酸鈉來替代作為魚藥的魚浮靈。在這種情況下的確可能有引入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風險。
過氧碳酸鈉和過氧化鈣的生產工藝有很多,但是大多數是由雙氧水與鈉或鈣的碳酸鹽或氧化物反應。鈣鹽和鈣的氧化物往往是由石灰石作為原料製得,如果純度不夠,的確可能殘留部分重金屬。而純度較低的工業雙氧水也可能含有重金屬或砷雜質。因此,為了對消費者負責,對魚藥的生產和使用的監管需要大力加強。既要保證市場上銷售的魚藥是合格的,又要杜絕鮮活水產品的運輸和銷售中使用不合格甚至是工業級純度的魚藥。
魚浮靈本身在使用上沒有什麼問題,是一種安全而高效的給氧魚藥。如果是使用不合格的魚藥,確實有可能帶來有害的重金屬和砷。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這些藥物的質量,以及市場的監管。
使用魚浮靈的魚,不會有什麼怪氣味。即使使用儀器檢測,也不一定能檢測出魚是否被撒上了魚浮靈。建議消費者買魚蝦要到正規場所。
有以下兩個方法可以鑑別魚類是否受到魚浮靈汙染:
第一,正常活魚眼睛是清亮的,受過汙染的活魚眼睛渾濁;
第二,正常活魚鱗片完整有光澤,而受過汙染的活魚鱗片無光澤、不完整,且有可能多處出血。
選魚要一看、二聞、三摸
>一看魚眼
鮮魚的眼睛清晰光亮,眼球飽滿,眼角周邊不發紅,魚鰓是鮮紅色而不是暗紅色;
>二聞內壁
剖開魚後要聞一下魚腹的內壁,內壁溼潤沒有異味那就是鮮魚了;
>三摸鱗片
正常活魚鱗片完整有光澤,而受過汙染的活魚鱗片無光澤,不完整,且有可能多處出血。如果鱗片粘黏易脫落,這魚一定不新鮮。
花蛤等貝類。
首先看養的水,一般賣家都會放在水裡養,如果水是渾濁汙泥很多的,是不新鮮的,而如果水是很清澈的,一般會比較新鮮;看個頭,個頭大得一般肉比較厚有嚼勁,個頭小的裡面雜質比較少,適合不喜歡太腥口味的人吃;選花蛤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一個自己慢慢挑,每個都得確保有舌頭伸出來,用手去碰一下就可以收回去的那種。
螃蟹等蟹類。
首先看公母,公的腹部是三角形而母的是半圓形的,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二是要看其蟹臍頂端腹殼的軟硬,用大拇指去擠壓,硬的說明肉質肥厚;三是看腿部的絨毛,絨毛多且硬的說明強健多肉,反正則體弱無肉;四看其生命活力,可以將其翻過來,如果能迅速的翻身說明其非常健康,而如果不能翻身說明生命不久矣;五是掂量重量,如果兩個相同大小的,用手掂量一下,哪個重哪個肉就多了,特別是大閘蟹是按個賣的,要細緻挑選哦。
蝦。
首先看養在水裡的活蝦,用器皿去撈它時,遊的越快的肯定越強健越越新鮮了;其次看色澤,蝦殼硬,有光澤的是肉質比較鮮美的;三是靜靜觀察,鮮蝦會時不時有氣泡吐出,說明有正常的生命呼吸;四是看殼與肌肉之間緊密程度,鮮蝦這兩者之間是非常緊實的,不易用手剝開,但如果是久置的蝦很容易用手就會剝開了;五是聞味道,蝦有一種腥味,越腥說明越新鮮,但不是腐爛的黴味,要分清楚了。
海帶等藻類。
首先看色澤,一般新鮮的藻類都是有獨特的光澤的,不新鮮的是暗淡甚至發黑;二是用手摸、拉,可以用手輕輕拉,好的海帶是有韌性的,而輕輕一拉就斷的肯定是次品或者劣質的,建議別買了;三是聞味道,海帶等藻類也是有腥味的,腥味越重越新鮮,反正則越不新鮮;四看完整度,買海帶的時候要記得打開看看,是否有損壞或者小孔洞,要選那種沒有這些損毀的海帶;五看粉末,海帶特有的粉末,粉末越多說明越好,如果很少或者沒有,可能就是陳年的海帶建議別買了。
浙江在線健康網整合自央視、果殼、新浪等
監製:曹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