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免費送書法,歡迎來交流。
專注名人字畫,中國書法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各省書協、美協主席、副主席、理事等名家字畫,看頂級字畫藏品,加微信 79516116(長按複製到微信添加)聯繫電話:13109507111 在我畫廊購買字畫可與藝術家見面、合影,數千幅字畫收藏品可供學習、鑑賞、購買,同時收購名家字畫,我們這裡有國內最頂級的評估鑑定專家,真品的情況下給您最好的價格,代理以下名家字畫:歐陽中石、 沈鵬、 王鏞、石開、陳錦城、言恭達、林岫、 張海、張旭光、王冬齡 範曾、尤中會 、張海、龍開勝、張繼、劉洪彪、劉文華、王友誼、李松、孫伯翔、何昌貴、王義軍 吳冠中、孫大石、黃永玉、黃澤金、李奇茂、歐豪年、靳尚誼、劉大為、劉文西、韓美林、王西京、 等等等!人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收售字畫、看頂級真品字畫請加微信: 79516116 (複製到微信添加)聯繫電話:13109507111
專注名人字畫,中國書法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各省書協、美協主席、副主席、理事等名家字畫,看頂級字畫藏品,加微信 79516116(長按複製到微信添加)聯繫電話:13109507111 在我畫廊購買字畫可與藝術家見面、合影,數千幅字畫收藏品可供學習、鑑賞、購買,同時收購名家字畫,我們這裡有國內最頂級的評估鑑定專家,真品的情況下給您最好的價格,代理以下名家字畫:歐陽中石、 沈鵬、 王鏞、石開、陳錦城、言恭達、林岫、 張海、張旭光、王冬齡 範曾、尤中會 、張海、龍開勝、張繼、劉洪彪、劉文華、王友誼、李松、孫伯翔、何昌貴、王義軍 吳冠中、孫大石、黃永玉、黃澤金、李奇茂、歐豪年、靳尚誼、劉大為、劉文西、韓美林、王西京、 等等等!人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收售字畫、看頂級真品字畫請加微信: 79516116 (複製到微信添加)聯繫電話:13109507111
中國有哪些國畫大師中國近現代的頂級國畫大師有:
1.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他工筆畫到頂,寫意畫達峰,工寫結合成為大師。
為中國畫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代表作品有《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裡出山泉》等等。
出版有《齊白石畫冊》多種。
2.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餘,生於南昌。
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
傳世作品有與著名畫家關山月合作、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柳下聞吟圖》等。
他還是一位美術理論家。
3.黃賓虹(1865—1955)現代傑出畫家。
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
在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之說,「北齊」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鳥畫巨匠齊白石,而「南黃」說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二人被美術界並列在一起,足見黃賓虹的藝術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4.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海人。
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
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
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5.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
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中國近現代頂級的國畫大師都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的頂級國畫大師有:
1、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他工筆畫到頂,寫意畫達峰,工寫結合成為大師。
為中國畫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代表作品有《蝦》、《蟹》、《牡丹》、《牽牛花》、《蛙聲十裡出山泉》等等。
出版有《齊白石畫冊》多種。
2、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餘,生於南昌。
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
傳世作品有與著名畫家關山月合作、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柳下聞吟圖》等。
他還是一位美術理論家。
3、黃賓虹(1865—1955)現代傑出畫家。
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
在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之說,「北齊」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鳥畫巨匠齊白石,而「南黃」說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二人被美術界並列在一起,足見黃賓虹的藝術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4、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
我國近代金石、書、畫大師。
傳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圖》、《墨荷圖》、《杏花圖》等。
林風眠(1900—1991)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
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
著有《中國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
是整個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精神領袖,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
是中國現代繪畫史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5、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
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他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
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
6、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海人。
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
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
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7、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
是我國現其代傑出、著名的畫家、教育家、現代繪畫藝術大師。
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
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
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
著有《普呂動》、《初倫傑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8、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
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9、蔣兆和(1904.5.9—1986.4.15)祖籍湖北麻城,生於四川瀘州。
是我國現代卓越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國人物畫史上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他直面人生,以毫不掩飾的畫筆表現了20世紀中國人民命運的變化,開啟了中國現代現實主義人物畫的新風。
他創立了中國畫造型基礎課和水墨人物畫教學體系,直接培養或影響了一大批卓有成績的人物畫家,被稱為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他的作品不僅充實了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矚目,成為整個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
出版有《蔣兆和畫冊》、《蔣兆和畫集》、《蔣兆和畫選》等。
發表有《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問題》、《關於中國畫的素描教學》等論文。
誰可為悠悠中華魂?
譬如胡適,譬如魯迅,譬如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
臨摹初學,請推薦幾位近代國畫山水大師,最好說說其特點。
多看幾家的---推薦個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現當代的……傅抱石 張大千 盧禹舜 周韶華 董繼寧 滿維起 祁恩進 賈又福 黃賓虹 王裕國 宋雨桂 馮大中等等還是多看書吧、多做了解 還要讀中國山水畫史 畫論 評論等 推薦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多關注當下的山水畫的樣貌,--去專業的網站看看 多看看專業的期刊國畫山水應該臨摹哪位大師比較好國畫技法有皴擦點染,皴法就有十五六種之多,學習國畫就要掌握這些技法。
我也是一位國畫愛好者,應該是自學的,從小就練習毛筆字,這對我學習國畫有極大的幫助,在練習國畫時,我的恩師送我一套上海書局出版的線釘版【馬怡畫寶】,其中包括【山水畫譜】【詩情畫意畫譜】【人物畫譜】。
其中的山水畫譜全錄了各種皴法,初學者可以練習各種皴法的線描技法,在熟練的掌握線描技法後,可以購買現代的國畫大師國畫的渲染技法。
古人畫者講究的是水墨的濃淡乾濕焦,不同的墨色來表現畫面的距離遠近大小。
今人畫者則融合了西畫中光影的效果,使畫面更具層次感,更加立體。
另外,國畫的透視點也是特殊的,叫散點透視,也就是在一幅畫中具有高遠,平遠和深遠技法。
西畫是一點透視技法,如同眼睛所看的角度一致。
在練習國畫中也要中西貫通,取他人之長。
所以我認為不要片面的學習某一個人,要有章法的學習國畫上述技法,然後在學習今人在國畫上的成就,等到全面的掌握國畫技法後要突破自我,開創自己的路子。
因為國畫的最高境界是,有法之極,歸於無法。
中國古典山水畫名家共有誰?
線描寫意吳道子供奉內廷,非奉詔不得畫,享有極高聲譽。
據載,天寶年間,唐玄宗忽然想看四川嘉陵江山水的奇異景色,就令吳道子去寫真,回來後玄宗問他畫幅在何處,他卻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
後令在大同殿作畫,吳道子憑藉默記心識,嘉陵江三百裡山水,一日畫畢,與李思訓數月之功畫的嘉陵江,風格一為工整巧密、金碧輝煌的重彩青綠,一為筆簡意遠、筆跡磊落的「疏體」水墨,皆能極一時之妙,傳為佳話。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中對他的山水畫非常推崇,將他推為山水畫在唐代變化的開創者:
「吳道玄者,天付勁毫,幼抱神奧,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又於蜀道寫貌山水。
由是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
吳道子畫像吳道子的山水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開創了水墨山水和寫意的新風,異於當時流行的單線勾勒填色的山水畫風。
當然,吳道子的這種變革,表現了山水的氣勢,但對於表現山水的形質來說還是略顯簡單了一些,氣勢有餘而韻不足,失之過簡又乏於色彩表現,且吳到了中年之後主要精力已放在佛道人物畫上了,吳道子的山水畫多畫在牆壁上,少捲軸畫,現在則已完全見不到了,但是從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山水畫風格。
他「恣意於牆壁」、「施筆絕縱」,山水畫原有的「細飾犀櫛」徹底被消滅,「歷歷具足」的山水形貌在吳道子的山水中也很難存在了。
吳道子賦予山水畫以新的生命,這恐怕是吳道子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最大的貢獻,他也應當算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的改革家。
青綠工筆李思訓、李昭道畫像《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贊李思訓「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
《唐朝名畫錄》亦說李思訓:
「與子昭道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時人號大李、小李。
思訓格品高奇,山水絕妙」。
《唐朝名畫錄》和《太平廣記》等都記載了李思訓和吳道子畫嘉陵江三百裡的故事,明皇云:
「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月之跡,皆極其妙也。
」可見李思訓和吳道子雖畫風不同,但異曲同工,成就皆不凡。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李思訓在山水畫上的成就是發展了青綠山水精妙臻密、繁華富麗的畫風,自成一家。
李思訓的山水畫在題材及藝術風格上都帶有明顯的貴族色彩,在造景立意上尚未擺脫神仙思想,畫中時有神仙故事,依然是「雲霞縹緲」。
在技法上,多以「勾勒成山」,用大青綠著色,並用螺青苦綠復染,所畫樹葉多用夾筆,以石綠填綴。
在描繪山水形象上,打破了單純的勾描填色,而以遒勁帶有變化的勾勒,表現山石結構,再填以濃厚的青綠重彩,設色富麗堂皇,顯示了盛唐藝術「煥爛以求備」的輝煌氣象,形成金碧輝映的藝術特色。
其筆下青綠山水,雖仍帶有較強的裝飾性,但較之隋及初唐山水則顯得更為自然成熟。
李思訓作品的藝術特色,可以從保存下來的屬於他的流派的作品中見到。
李昭道是李思訓之子,承襲李家青綠設色的山水畫法,張彥遠評其「變父之勢,妙又過之」。
然而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說其筆力「不及思訓」。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破墨山水王維作品充分體現了水墨繪畫在唐代的萌芽和發展,代表了唐代山水畫的另一種風格。
王維於開元九年中進士,後因「安史之亂」被迫接受偽職而遭降官,漸漸無心仕途,晚年隱居陝西「藍田別墅」,以彈琴、賦詩、奉佛為事。
王維是盛唐之際「王孟」詩派的領袖,其山水田園詩,恬淡寧靜,清新自然,善於用凝練的詩句寫出色彩明麗、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具有清鮮而又含蓄的效果。
王維曾深依禪宗,有時「談玄終日以為樂」,因而他的藝術作品中,也就滲透著一定的佛學思想。
如他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等,都包含了一定的禪機,有一種禪定的境界。
更主要的是他不僅能詩善畫,而且能夠把藝術中的詩與畫,通過他的創作給以相互交融,詩畫相互滲透,把詩一般的意境鮮明凝鍊地收入畫面,使畫面具有深邃靜謐的詩境。
故蘇東坡對他推崇備至,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畫像王維工草隸,善山水人物,尤以山水出色。
《圖繪寶鑑》載其「善畫,尤精山水」。
《唐國史補》亦有「王維畫品妙絕,於山水平遠尤工」。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雲其「筆蹤措思,參於造化」、「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他的山水能集眾家之妙,「體涉古今」,既有接近李思訓青綠山水的一種「筆墨婉麗」、石用小斧闢皴、設色「重深」的作品,亦有「蹤似吳生,而風致標格特出」的作品,還有「筆意清潤」或筆力勁爽的「破墨山水」。
他最為後人稱道的便是這一種「破墨山水」。
通過單純的墨色變化表達樸素平淡的景色和心境。
以董其昌為代表的一些文人畫家更是抓住王維「筆意清潤」的特點,說他「一變勾斫之法」而專長「水墨渲淡」,追其為「南宗畫之祖」。
史載王維作畫不拘泥具體物象,畫物不問四時,曾把芭蕉畫在雪景中,「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
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謂之「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
這其實是一種浪漫主義傾向在繪畫創作中的體現。
王維《雪溪圖》王維真跡在唐代就已不多見,張璪在《題王右丞山水障子》中曾經慨嘆「右丞今已歿,遺畫世間稀」。
《宣和畫譜》雖載北宋御府藏其作一百二十六幅,除佛像外大多為山莊漁市及雪景山水,但看來真跡亦不會多,能遺傳至今的大都不可信。
如今有《輞川圖》、《江山雪霽圖》、《雪溪圖》等存世,多為後人摹品或託名之作。
國畫山水畫中古代大師線描,寫意,潑墨分別的代表人物是誰線描寫意吳道子供奉內廷,非奉詔不得畫,享有極高聲譽。
據載,天寶年間,唐玄宗忽然想看四川嘉陵江山水的奇異景色,就令吳道子去寫真,回來後玄宗問他畫幅在何處,他卻說「臣無粉本,並記在心」。
後令在大同殿作畫,吳道子憑藉默記心識,嘉陵江三百裡山水,一日畫畢,與李思訓數月之功畫的嘉陵江,風格一為工整巧密、金碧輝煌的重彩青綠,一為筆簡意遠、筆跡磊落的「疏體」水墨,皆能極一時之妙,傳為佳話。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中對他的山水畫非常推崇,將他推為山水畫在唐代變化的開創者:
「吳道玄者,天付勁毫,幼抱神奧,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又於蜀道寫貌山水。
由是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
吳道子畫像吳道子的山水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開創了水墨山水和寫意的新風,異於當時流行的單線勾勒填色的山水畫風。
當然,吳道子的這種變革,表現了山水的氣勢,但對於表現山水的形質來說還是略顯簡單了一些,氣勢有餘而韻不足,失之過簡又乏於色彩表現,且吳到了中年之後主要精力已放在佛道人物畫上了,吳道子的山水畫多畫在牆壁上,少捲軸畫,現在則已完全見不到了,但是從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山水畫風格。
他「恣意於牆壁」、「施筆絕縱」,山水畫原有的「細飾犀櫛」徹底被消滅,「歷歷具足」的山水形貌在吳道子的山水中也很難存在了。
吳道子賦予山水畫以新的生命,這恐怕是吳道子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最大的貢獻,他也應當算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的改革家。
青綠工筆李思訓、李昭道畫像《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贊李思訓「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
《唐朝名畫錄》亦說李思訓:
「與子昭道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時人號大李、小李。
思訓格品高奇,山水絕妙」。
《唐朝名畫錄》和《太平廣記》等都記載了李思訓和吳道子畫嘉陵江三百裡的故事,明皇云:
「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月之跡,皆極其妙也。
」可見李思訓和吳道子雖畫風不同,但異曲同工,成就皆不凡。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李思訓在山水畫上的成就是發展了青綠山水精妙臻密、繁華富麗的畫風,自成一家。
李思訓的山水畫在題材及藝術風格上都帶有明顯的貴族色彩,在造景立意上尚未擺脫神仙思想,畫中時有神仙故事,依然是「雲霞縹緲」。
在技法上,多以「勾勒成山」,用大青綠著色,並用螺青苦綠復染,所畫樹葉多用夾筆,以石綠填綴。
在描繪山水形象上,打破了單純的勾描填色,而以遒勁帶有變化的勾勒,表現山石結構,再填以濃厚的青綠重彩,設色富麗堂皇,顯示了盛唐藝術「煥爛以求備」的輝煌氣象,形成金碧輝映的藝術特色。
其筆下青綠山水,雖仍帶有較強的裝飾性,但較之隋及初唐山水則顯得更為自然成熟。
李思訓作品的藝術特色,可以從保存下來的屬於他的流派的作品中見到。
李昭道是李思訓之子,承襲李家青綠設色的山水畫法,張彥遠評其「變父之勢,妙又過之」。
然而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說其筆力「不及思訓」。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破墨山水王維作品充分體現了水墨繪畫在唐代的萌芽和發展,代表了唐代山水畫的另一種風格。
王維於開元九年中進士,後因「安史之亂」被迫接受偽職而遭降官,漸漸無心仕途,晚年隱居陝西「藍田別墅」,以彈琴、賦詩、奉佛為事。
王維是盛唐之際「王孟」詩派的領袖,其山水田園詩,恬淡寧靜,清新自然,善於用凝練的詩句寫出色彩明麗、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具有清鮮而又含蓄的效果。
王維曾深依禪宗,有時「談玄終日以為樂」,因而他的藝術作品中,也就滲透著一定的佛學思想。
如他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等,都包含了一定的禪機,有一種禪定的境界。
更主要的是他不僅能詩善畫,而且能夠把藝術中的詩與畫,通過他的創作給以相互交融,詩畫相互滲透,把詩一般的意境鮮明凝鍊地收入畫面,使畫面具有深邃靜謐的詩境。
故蘇東坡對他推崇備至,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畫像王維工草隸,善山水人物,尤以山水出色。
《圖繪寶鑑》載其「善畫,尤精山水」。
《唐國史補》亦有「王維畫品妙絕,於山水平遠尤工」。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雲其「筆蹤措思,參於造化」、「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他的山水能集眾家之妙,「體涉古今」,既有接近李思訓青綠山水的一種「筆墨婉麗」、石用小斧闢皴、設色「重深」的作品,亦有「蹤似吳生,而風致標格特出」的作品,還有「筆意清潤」或筆力勁爽的「破墨山水」。
他最為後人稱道的便是這一種「破墨山水」。
通過單純的墨色變化表達樸素平淡的景色和心境。
以董其昌為代表的一些文人畫家更是抓住王維「筆意清潤」的特點,說他「一變勾斫之法」而專長「水墨渲淡」,追其為「南宗畫之祖」。
史載王維作畫不拘泥具體物象,畫物不問四時,曾把芭蕉畫在雪景中,「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
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謂之「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
這其實是一種浪漫主義傾向在繪畫創作中的體現。
王維《雪溪圖》王維真跡在唐代就已不多見,張璪在《題王右丞山水障子》中曾經慨嘆「右丞今已歿,遺畫世間稀」。
《宣和畫譜》雖載北宋御府藏其作一百二十六幅,除佛像外大多為山莊漁市及雪景山水,但看來真跡亦不會多,能遺傳至今的大都不可信。
如今有《輞川圖》、《江山雪霽圖》、《雪溪圖》等存世,多為後人摹品或託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