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按時間算的話,印度文明要比中華文明更早一些,印度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形成了哈拉帕文明,而此時的中國還處於夏朝之前的部落時代。說起來,印度是個多元化的國家,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許多人看來,印度是耍蛇人和騎象者的故鄉,那裡神秘而精彩。不論你是醉心天竺的佛國傳奇,還是沉迷於泰姬陵的愛情故事,印度都能讓你收穫一份奇特而絢爛的心情。許多藝術家都帶著這樣的心情,帶著心愛的繪畫工具來到了這個國度,描繪著這裡的城市、這裡的人和這個國度古老的故事。
如今的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裡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裡。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這是一個古老神奇的國度,也是宗教和古文明的聚集地。印度文化注重冥想,他們習慣在冥想中構建自己的宇宙空間序列,由此形成了印度社會的等級差別與分裂意識,逐漸演變成極其多元化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特徵。
印度藝術家坎南·奇特拉亞(Kannan Chithralaya)一直在用水彩記錄著身邊的人與事。他是個非常有天賦的藝術家,礙於家庭原因,沒辦法去藝術學校攻讀,但他並沒有放棄,開始自學,試著創作,囤積各種能找到的藝術品。十四歲時,他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從最初的興趣慢慢轉變成為職業,至今已經繪製了百餘幅作品。坎南的水彩畫總是那麼的引人注目,其創作靈感源於生活,以簡潔的背景襯託出前景的人物,描繪了一個個普通印度人的樸實面孔與真實生活。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當代印度社會生活的剪影,客觀地反映著當代印度的社會發展與民間百態。他用色豐富且亮麗,透過獨特的繪畫語言,表達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對於坎南來說,水彩是他創作人物的絕佳媒介。他的繪畫根植於印度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他一直在著重刻畫印度普通勞動者的形象,這其中描繪了許多慈祥的老人,他們滄桑的表情,飽含著人生所經歷過的種種艱辛。坎南的人物肖像尤為強調臉部的細節刻畫,古銅色的皮膚在光影的調和下似乎獲得了鋼鐵般的力量。他以高超的藝術語言、紮實的水彩功底,展現出普通印度人那種生動、蓬勃的精神狀態。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或族群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著自己獨特的符號和形象特徵。印度雖然在近現代發展較快,但其社會財富分配極為不均衡,也存在嚴重的等級歧視問題。印度的種姓制也是古代世界上較為典型、森嚴的等級制度。種姓制是後期吠陀時代的產物,源於印度教,也被稱為瓦爾那制度。
種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也有「宗族」之意。在《梨俱吠陀·原人歌》中,清晰地表明了原人的嘴代表婆羅門、雙臂是剎帝利、大腿是吠舍、腳則是首陀羅,而賤民並不屬於原人的身體,賤民在印度又被稱為「達利特」。賤民的社會地位最低,也最受歧視。雖然種姓制在法律上已經被廢除多年,但這種制度依然存在於印度人們的觀念之中。印度也一直在努力摧毀種姓制度在民間的根基。2006年,印度重新分配教育保留配額,以便增加社會低種姓群體的教育機會,雖然這一舉措受到許多高種姓學生的抵制和抗議,但這項規定最終被確定下來,也是低種姓人群的一大福音。
通過坎南的描繪,觀者可以進一步領略到印度人民崇尚信仰和善於守護民風、民俗的傳統風尚。印度有著眾多的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是這個國家的最大寶藏之一,吸引著無數藝術家為之傾情創作、描繪。絢麗的歷史文化、獨特的信仰,每個細節都像一個故事,訴說著千百年來的燦爛文明。有機會的話,不妨去一次印度,不僅帶著相機,也可以拿起畫筆,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你的這次神奇國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