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了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好像所有的辛酸和痛苦、傷心和失意都會隨著2020年一起遠去。
我們滿懷希望和熱情來迎接美好的2021年:
期待2021.01.01的第一個消息,
期待2021.01.01的第一個電話,
期待2021.01.01的第一個早安,
期待2021.01.01的第一個微笑,
期待2021.01.01的第一個擁抱,
期待2021.01.01的第一份禮物……
可是這位二胎寶媽2021年收到的新年禮物竟然是:一封來自7歲大寶的不滿控訴書。
控訴書大致內容是:媽媽對大寶說話很火,媽媽給妹妹買的東西多,媽媽愛妹妹,媽媽不喜歡大寶了……
儘管看過太多太多關於二寶的到來,給大寶和家庭帶來困擾的事件。但是當看到這稚嫩的字眼個個直逼主題時,心裡還是猛得抽痛了。
相信很多媽媽選擇生二胎的時候,都是想著大寶可以多一個弟弟或妹妹、多一份親情的陪伴,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美滿。
一、現實與夢想的差距,生二胎錯了嗎?
這位寶媽的大寶是個男孩,今年7歲,二寶是個女孩,今年3歲。一家四口,一兒一女,幸福得剛剛好。
但是幸福的日子,卻隨著二寶的慢慢長大,而悄然發生了變化。
媽媽發現以前活潑的哥哥,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愛搭理人。妹妹稍有點差錯,哥哥就大聲訓斥。如果妹妹反過來投訴哥哥,哥哥就會顯得特別委屈,哭得歇斯底裡。
想像中兄妹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好像特別的遙遠。更多的是大寶和二寶的吵鬧、爭執和敵對。
看著哥哥變得鬱鬱寡歡,媽媽開始在懷疑:生二胎錯了嗎?
二、一碗水端不平
哥哥出生時全家就他一個小孩,自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叔叔姑姑還有爸爸媽媽,都對他疼愛有加。
可是妹妹的到來,打破了這獨寵的局面。
因為妹妹小,所以大家對她更為關注,自然而然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妹妹身上。在父母的潛意識裡這特別正常。
美國加州大學曾有一項研究表明: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會不自覺對某個孩子特別偏愛。
《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裡.克魯傑則說得更為嚴重: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父母對妹妹無意識的關愛在大寶看來卻是「偏愛」,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敏感的,他會去比較去衡量去判斷,最終得出「媽媽不愛我了」的結論。
俗話說一碗水端不平,那麼作為二胎寶媽,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呢?
三、如果有偏愛,我們就應彌補愛
1.首先要學會做好自己
俗話說:育兒亦是育己,養育孩子也是為人父母的自我修行。
當孩子吵吵鬧鬧、家裡雞飛狗跳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應對。
宋慶齡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行為是家長行為的映射。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慢慢地學會心平氣和的相處,做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2.其次讓大寶有被需要感
給小寶買玩具時,記得給大寶也買一份。給小寶買衣服時,同樣問問大寶喜歡哪套,給他也買。帶小寶去公園玩耍,當然把大寶也一起帶上。
生活中多徵求大寶的意見,讓他覺得自己也是被重視、被需要的。
3.增加有意識的關愛
二胎家庭,父母最好的愛,不是任性偏愛,也是偽裝公平。
當父母無意識的疼愛二寶時,則應有意識的多關心一下大寶,給他足夠多的愛和關注,多陪伴他,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愛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獨特的愛。
做為父母,要時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那個。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我是詩夢,點個讚和關注,願你的生活有詩也有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