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拿到這本書剛翻開就有同事問:「你又準備要去那裡了?」其實我也只不過去了一趟尼泊爾,遠沒有我那兩個去埃及去伊朗去東南亞去西藏的同事玩的多啊,怎麼我熱愛旅行的形象就已經如此深入人心了呢?
這本不丹王太后親自撰寫的《秘境不丹》,絕對可以讓不丹旅遊局作為宣傳不丹的力作,書中對於不丹從人文地理歷史到生活宗教環境,其中的很多細節確實也只有地道的不丹人才能有如此的了解。但是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恐怕很多人對於不丹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學地理圖冊上那個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喜馬拉雅小國。我記得當時還有一個錫金,只可惜如今早已被印度吞併,大概也因此,讓不丹王國更加顯得神秘而珍貴。
現在說起不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我覺得三世國王當時能提出這麼一個衡量國家的指標也絕對是情商很高的一個人。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很特殊的現象,越是貧窮和落後的地方的人似乎越是容易覺得自己幸福呢?而這樣真的就很好嗎?就如本書封底有人說的一句話:「不丹國,可能是一個除了幸福只剩下幸福的國度。有時與世隔絕反而是種幸福,因為知道的少了解的少期望的也就少。無欲無求,何來煩惱。」然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這麼無欲無求,就像書中寫到的現在很多不丹人最想要的就是電燈電話和公路,而等到有了這些之後呢?他們還能如以前一樣地安心於放牛種地嗎?
我尤其喜歡他們對傳統的尊重與保持。我一直都非常喜歡那些獨特的傳統文化,連著兩年走過了藏區和尼泊爾,對當地人的虔誠信仰也更多了一份理解。一直相信,很多地方都必須自己親自走過,親眼見過,才更能體會深刻,靠著圖片和文字,永遠也無法了解那個真實的世界。如果有機會,我很願意去不丹走一走,自從在尼泊爾徒步過一回之後,發現這真的也是件容易讓人上癮的事,雖然很累但是真的值得。所以如果可能,很想去作者說到的靈石——拉雅徒步一回。我一直不喜歡「最後的香格裡拉」,「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樣的說法,我更願意用自己的雙腳,用自己的雙眼,去體會去感受一個地方,我相信只要自己喜歡,它就是我心裡的香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