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020年,歷經磨難,註定不凡。年初,疫情災禍洶湧而至,改變著生活的常態,打亂了前行的節奏;年中,階段性戰「疫」初告捷,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業發展,我們勇毅向前;年終,回首過往,積矽步,累小流,初心未變,終有所成。
肩負民生之基,厚植為民情懷。盤點一起走過的2020,濟南教育的印跡,有擔當與實幹,更有溫度與品質。
即日起,濟南教育政務新媒體推出「奮進2020」系列文章,用鏡頭記錄感動瞬間,用文字呈現真實故事。
德育建設進階!
濟南兩所學校案例獲評全國典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的《深化生涯規劃教育,引領學生成長發展》案例和山東省濟南濟微中學的《「四段一體三全育人」九年一貫德育序列化實踐》案例榜上有名。
兩所學校的典型案例都是從第二屆濟南市德育品牌中推選而來,近年來市教育局積極開展德育模式創新,推動德育工作向高水平、品牌化、特色化發展,通過教育品牌來激發學校內涵發展活力,促進全市中小學卓越、優質、特色發展。
十年磨一劍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成「必修」
「學習只有三分鐘熱度」「有些浮躁、沉不下心來」「沒有目標」……不少學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評價,但這樣的評價客不客觀、準不準確?
今年新學期開學,隨著一批新高一學生踏入濟南一中的大門,如果想知道自己在學習上存在哪些問題,一份「學習體檢」就可以給出細緻、科學的答案。有沒有目標感、自我價值感是高還是低、會不會時間管理等這些問題都會被賦分和評價,學習這件原本個人化、抽象化的事情被量化。
此外,高一新生入學,生涯規劃教育就作為一門必修課來開展,幫助學生自我認知和生涯探索。
記者梳理發現,《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在高中階段德育內容中明確指出,高中階段要開展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在高考路徑、選課和選專業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如何給予學生科學、有效的生涯指導,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成為高中德育工作的課題。這項課題,濟南一中在十年前就已經啟動研究。
2010年,由參與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承擔的教育部全國「十二五」規劃課題「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項目研究開始,濟南一中生涯規劃與學生發展指導的學習和探索開啟,「十年磨一劍」,走到現在,構建起了系統、可操作化的課程體系。
濟南一中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馬營介紹,除了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化,學校的德育課題創新點在於破解了師資:生涯規劃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真正落實這一理念,僅憑几位專職教師的力量遠遠不夠。濟南一中發揮班主任和任科教師的育人作用,2019年7月開展了以全體班主任為主的「ACDF青少年生涯發展輔導師」認證培訓,共有75位教師獲得了生涯輔導師資格證書。2020年12月,濟南一中又開展了學生學業潛能指導骨幹教師培訓,有50名教師接受培訓。
藉助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和生涯規劃測評系統,學生在「6選3」及專業選擇方面避免了盲目和從眾。此外,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們找到自己適合的路徑: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春季高考、創新大賽、自主招生、綜合素質招生等多元入學途徑步入心儀的大學或專業。
生涯規劃教育不單單是選課選專業的指導,涵蓋了學生在環境適應、自我認知、心理健康、學法指導、人生規劃等多個層面的內容,這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是一個完善的指導體系和心理支持。
「9>6+3」
為九年一貫制育人優勢找切口
高中,規劃的是自我認知與未來「出口」。學段往前推演,德育的關鍵詞之一變為了「銜接」。
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學生邁入不同的成長階段,如何能夠讓其成長過程序列化、整體化,不僅讓知識銜接起來,還能讓德育銜接起來,克服教育焦慮,是擺在人們面前的課題。
在基礎教育階段,九年一貫制學校因其整體性、系統性等優勢,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學制形式,據統計已佔全國所有初中學校的32%。如果將其制度優勢變為育人優勢,破解學生成長過程的「銜接」問題就有了切口。
2008年,濟微中學開啟了此方面的探討,作為濟南市第一個九年一貫制教育集團,濟微中學有著二十多年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實踐,學校發展中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發揮九年一貫制的辦學優勢,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濟微中學副校長馮秀川介紹,學校將九年義務教育定義為一個整體化、系統化和序列化的教育,提出了「9>6+3」的辦學思路,強調中小學之間更多的是「協同而不是求同,漸進式拓展深化而不僅僅是延續對接」。
在傳統教育慣性等因素影響下,九年一貫制學校仍存在定位不明、理念不清、銜接不暢、治理不順等問題。馮秀川說,不可否認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制度優勢,但也不能規避在探索過程中存在的難點,「一開始,我們學校的探索也是粗淺的。」
目前,濟微中學「四段一體三全育人」的德育序列化育人體系已經趨於成熟:「四段」,即依據不同年齡、不同認知心理特點,劃分為1-3年級、4-5年級、6-7年級、8-9年級四個學段;「一體」,即將九年義務教育一體化規劃,將「自主自強明德擔當」的育人目標合理分解到不同學段,分層實施、有序銜接,形成系列化、整體化的思路和舉措,呈梯次、漸進式地達成目標;「三全育人」,指的是構建了一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縱橫融通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域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馮秀川說,序列化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是其優勢與可複製、推廣的亮點,比如學校開發的「引橋課程」涵蓋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讓家長和學生切實受益。
袁昊是濟微中學走出的畢業生,他說:「愛國,我們起初用手畫下一面面國旗;後來用嘴誦經典詩文;現在我們用心、用思辨知國家歷史、明民族精神。」德育也伴隨著學生們的成長,根植在一個個「袁昊」心中。
成果提煉做優
讓德育「樣本」影響成長
為推動落實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帶動各地中小學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教育部在全國組織開展「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徵集工作。
據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震介紹,這些典型案例具有四個特點,一是注重整體設計,加強德育制度體系建設。案例學校將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核心工作,重視將德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考慮。二是注重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德育工作內涵。結合了當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班制宜。三是注重創新實踐,打造鮮明德育工作特色。所選案例充分展現了基於特色辦學理念設計實施的學校整體德育工作,在課程、文化、活動等各個領域滲透教育理念和學校精神,使學校德育工作獨具特色。四是注重協同配合,形成德育工作有效合力。案例學校注重整合學校德育實施途徑和方法,在家校協同、網絡信息化等方面有所創新,做到了途徑載體可實施、活動內容重實效,真正實現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濟南市教育局思政處處長王翔宇介紹,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有關精神,推動德育工作向高水平、品牌化、特色化發展,濟南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濟南市中小學德育品牌」評選。濟南一中與濟微中學的案例都是由第二屆濟南市德育品牌推出來的,通過德育品牌創建,進一步把德育工作做實,成果提煉做優,下一步市教育局也將幫助學校梳理,讓學校在亮點特色工作基礎上做強做實、更有品質,也將向全國推選更多的濟南德育改革典型經驗。
據悉,濟南市第三屆中小學德育品牌評選即將開啟。
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記者 趙世彩
原標題:《「印象2020」⑭|德育建設進階!濟南兩所學校案例獲評全國典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