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千古一後」的逆襲與隕落

2020-12-21 少讀紅樓

人的命運有時真是陰差陽錯,有的人,原本可以平平淡淡過完普通一生。殊不知,機緣巧合,碰上一次特意的引薦,便一下轉變人生軌跡,歷經幾番際遇,便登上人生之頂峰,令人望其項背;然,盛極而衰,又因遭遇小人蓄意製造的災禍,一下墜入深淵,萬劫不復,令人扼腕嘆息。

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這樣的情形不勝枚舉。最有名、也最讓人難過的,莫過於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過山車似的人生經歷。

一、歌女出身,因禍得福

衛子夫出生於河東平陽,家境寒微,以致史書上沒有記載她的出生年月。只知道她的父親生活在漢景帝時期,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的女奴,其他情況則鮮為人知。

不過,這平陽侯府非常顯赫,系當朝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府宅(因她出嫁給平陽侯曹壽)。

據考,衛子夫自小就在平陽侯府練習歌舞,到及笄之年,便出落成色藝雙全的歌女,尤以發美著稱。

東漢文學家張衡在其《西京賦》中就曾勝贊:"(衛子夫)興於鬢髮之美"。為此還誕生了一個經典的詞語"衛後鬢鬒",專用來形容女子發美。

衛子夫的美後來亦得到大詩人用"衛娘"這個尊稱誇讚,如李賀雲"衛娘發薄不勝梳",姜夔在有名的宋詞《秋宵吟》中直呼,"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

公元前139年的上巳節,少年天子漢武帝劉徹去霸上祭祖,返回宮時順道看望姐姐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便安排府中十幾個漂亮的歌女侍奉漢武帝,誰知,漢武帝只看上有著一頭烏黑靚麗秀髮的衛子夫一人,很高興地把她帶回後宮。

不過,那時的衛子夫也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宮女,馬上皇帝劉徹也有喜新厭舊的德行,雖說喜歡她,但也沒多在意,畢竟後宮佳麗三千,寵愛一陣後便淡忘了衛子夫。

命運這個東西真要發生轉折時,偏偏就會有上天降下的各種機緣巧合,擋都擋不住,只能去往這個方向。

衛子夫的人生就是這樣,她恰恰遇上驕橫的陳皇后陳阿嬌對她的嫉妒,給她帶來意想不到的命運安排。

這陳皇后可不簡單,是館陶公主劉嫖的女兒,漢武帝劉徹當初能當上太子,館陶公主可是出了大力。漢武帝由此娶了陳阿嬌,封為皇后,還給她蓋了一座金屋,"金屋藏嬌"就是講的這一故事。

但陳阿嬌與漢武帝結婚數年,卻沒有子嗣,這讓陳阿嬌甚為著急,明白自己若長期無後潛在的隱患之大。

如今見祭祖歸來的漢武帝還帶回一個美女衛子夫,不久衛子夫就有了身孕。擔心衛子夫產下龍種後會因此而搶去她皇后的寶座,陳阿嬌便動起了殺機,意欲殺害衛子夫的弟弟衛青(隨姐姐衛子夫一道進宮後,得到漢武帝的欣賞,奉令在建章當差),藉此恐嚇衛子夫出宮。

偏偏衛青大難不死,幸遇好友、時任漢武帝侍衛的"騎郎"公孫敖出手相救,將陳皇后殺衛青、嫉妒衛子夫一事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開始對陳阿嬌心生不滿,便採取了別具一格的法子敲打陳皇后。

漢武帝不僅冊封衛子夫為夫人,重用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為建章監,留在自己身邊當侍中,不久升任為大中大夫;還把衛子夫的長兄衛長君也任命為侍中,令衛子夫的長姐衛君孺與太僕公孫賀定親,二姐衛少兒(名將霍去病的母親)嫁給陳掌(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曾孫)為妻。

一時,衛家顯貴起來。

漢武帝這樣的安排讓陳阿嬌氣急敗壞,在求子無果下,就找來巫女楚服實施"巫蠱"之術,意欲詛咒漢武帝,害死衛子夫。

這一伎倆哪裡瞞得過耳目眾多的漢武帝,漢武帝失望之下,立馬派御史大夫張歐徹查,很快查證此事屬實。當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遂被處大逆無道之罪,旋即被漢武帝廢逐。

年輕貌美、品德出眾的衛子夫由此峰迴路轉,獨得漢武帝的恩寵,邁向輝煌。

二、母憑子貴,晉封為后

公元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第一位皇子劉據,令漢武帝非常高興,那時恰好他的後宮未曾生育一個男丁,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下終於有了皇子,西漢有了繼承人,漢武帝懸的心落了地,滿朝文武也歡喜,連連為之朝賀。

漢武帝專門修建了句芒神祠(婚育之神)祭拜,令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以記。授意中大夫主父偃上呈立後的奏書。

奏書一到,漢武帝立馬冊封衛子夫為皇后,還大赦天下,與民更始(立皇后大赫天下的制度由此而來)。

就這樣,衛子夫以一個歌女的身份進宮,十一年後便入住未央中宮椒房殿,成為漢武大帝的第二任皇后。

克己復禮、母儀天下的衛子夫整整當了38年的皇后,把後宮打理得井然有序,還為漢武帝生下衛長、諸邑、陽石3個公主。更為難得的是,她一生秉持良好的品德,堅守郎官枚皋呈獻的勸誡之賦《戒終賦》,始終做到賢良淑德,自律自重,沒有因為衛氏家族得到重用而驕橫放縱,為所欲為,使得漢武帝沒有後顧之憂,開創出有名的"漢武盛世"。

可以說,衛子夫封后,不僅改變了她的命運,也影響著大漢的興衰。

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是重創匈奴的名將;霍去病同母異父的弟弟霍光,是大漢重臣,受漢武帝臨危託孤,輔政三朝,為"昭宣中興"立下蓋世功勳。

衛氏家族還創下枝屬五人封侯的最高榮耀。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7歲時便立為皇太子,漢武帝也是用心良苦地培養他的接班人,安排博學溫潤的太守石慶當太子的老師,又令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教太子學習《公羊傳》、《公羊春秋》、《穀梁傳》等古典讀本。太子加冠成年後,還為其修建迎賓苑"博望苑",寄予厚望。

衛子夫亦時時教導兒子劉據,博學慎思,多領悟父親漢武帝的雄才大略。

可以說,那時的衛子夫,賢良淑德,名震天下,貴不可言。以致有表彰其氣節的歌謠《天下為衛子夫歌》、《衛皇后歌》等問世,大讚衛子夫潔身自好、潔白無瑕的美德:"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可惜的是,為大漢立下赫赫戰功的衛青、霍去病相繼英年而去,使得衛氏家族失去了兩大支柱。

縱是如此,容顏一天天老去的衛子夫仍憑著自己的良好德行、寵辱不驚的平衡心態及厚道公正的為人處事,贏得後宮及全天下的尊重,其威儀仍不減當年。

儘管漢武帝後來寵幸王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等嬪妃,衛子夫對她們也沒有絲毫的嫉妒之心,依舊平心而論地掌管後宮,沒有出現一起後宮爭鬥的惡劣事件,還時時將管理情況報告漢武帝聖裁,令漢武帝非常滿意,對衛子夫從沒有斥責,一直信賴有加。

在衛青、霍去病兩大支柱離世後的17年內,漢武帝依然保持著對皇后衛子夫一樣的禮遇與尊重。足見衛子夫人格的魅力和管理後宮的能力、當皇后的水平,只能用一個字評價:高。

三、巫蠱之禍,以死明志

但人的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殘忍,好人未必有好報。一個人再好,也會遭遇意想不到的中傷。當災難來臨時,往往還是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所引起。

一代賢后衛子夫就是這樣倒下,因幾個小人蓄意製造的一場"巫蠱之禍",連累到她以致香消玉殞。事件的起因源於晚年漢武帝的猜疑。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時任九卿太僕的公孫敬聲(也是衛子夫的外甥)貪墨兩千萬錢的軍餉被捕入獄,公孫賀以抓捕犯人朱安世贖其罪過。

殊不知,朱安世被抓後,卻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曾行"巫蠱"詛咒天子。

晚年的漢武大帝最怕身邊的人行"巫蠱"之術詛咒他死,一聽朱安世之言,大為憤怒,根本不察,便於公元前92年抓捕公孫賀,羅織罪名強加其身。不久,公孫賀父子雙雙慘死獄中。

次年,一起鐵官鑄鐵時不小心使得熔化的鐵水竟然飛濺上空,兼之後來又發生一起房屋摧毀樹木折斷的風災,被認為是"讖緯",必有災難。深信這些荒誕言論的漢武帝不知怎麼回事,又聯想起"巫蠱案",便連帶追責,令寵臣繡衣使者江充專辦此案,一下又處死了阿石公主、諸邑公主及衛青之子衛伉、衛長公主之子曹宗等人,有數萬人受此牽連遇難。

江充在辦理此案中,見漢武帝對自己的女兒都下得了手,很是膽戰心驚。不期又意外與太子劉據的輦車相撞,拉輦車的馬受驚,一下跑到漢武大帝專用的車道上。

原本與太子有矛盾的江充以此為由,甘脆一不作,二不休,想一棍子打死太子,以免將來太子登基後清算他的老帳,便向漢武帝舉報太子佔道,還添油加醋地說宮中多人行"巫蠱"詛咒,以致陛下您久病不起。

年邁的漢武帝恰好在病痛中飽受煎熬,聽了江充之言,半信半疑,便安排江充從後宮查起,看有誰在背後暗害他。

江充得到此諭,便著手清查衛皇后管理的後官,還把衛皇后所居住的椒房殿也查了個遍,還是未能栽贓陷害,無法"找到"子虛烏有的證物。江充便把黑手伸向太子。

公元前92年,江充"很順利地"在太子東宮挖到"桐木人偶",又阻止太子劉據去父親漢武帝那裡辯白。劉據一氣之下,斬殺了江充和同氣連枝的按道侯韓說,但協同江充辦案的御史章贛等人逃脫,先行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行"巫蠱"敗露,殺了江充,要起兵謀反。

漢武帝大怒,令左丞相劉屈氂發兵擒拿太子。太子劉據的衛隊力量有限,根本擋不住丞相大軍剿殺。驚恐之下,太子劉據只好派人持節報告母親衛皇后,憐子心切的衛子夫便動用自己的衛卒,盡取武庫兵器,去保護太子,要求丞相撤兵,平息戰端後再由漢武帝聖裁。

哪知丞相劉屈髦很倔,執意要剿滅太子,太子劉據只好起兵抵擋,一時長安城血流成河,雙方混戰了五天五夜,太子的衛隊連同所倡導起事的囚兵幾盡殺光,又有數萬人死於這次禍亂中。劉據與僅有的幾個親人在司直田仁的憐惜幫助下得以外逃。

漢武帝沒想到會是這樣的變故,震驚之下,更加相信死去的江充等小人之前上奏的讒言,認定"有太子黨、因衛皇后的庇護要謀害自己",便下令追殺太子,太子劉據無奈自盡。漢武帝又派宗正劉長、執金吾劉敢去未央宮收回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衛皇后見兒子已死,又無法自證清白,只好自殺,以死明志。

就這樣,一代賢后衛子夫絕望之下含冤而去。她死後,宮裡有兩名宦官悄悄用小棺將其盛殮,葬於長安城南的桐柏亭下。

四、真相大白,諡號"思後"

衛子夫死後,約一年多時間,"巫蠱之禍"真相才大白於天下。在郎官田千秋、壺關三老令孤茂等人鳴冤呈告下,漢武帝終於醒悟過來,明白自己上了當,中了江充等小人借刀殺人的詭計。

盛怒之下,漢武帝直接滅了江充三族,將其滿門抄斬,還將協助江充辦案、為虎作倀的宦官蘇文燒死,御史章贛被腰斬,對參與剿殺太子的左相劉屈氂等人通通格殺勿論。

漢武帝後來還修建了思子宮,下了《罪己詔》,向天下人懺悔。但事已至此,人去樓空,再怎麼彌補也無濟於事,漢武帝只留下滿滿的追悔和遺憾。

不過,奇怪的是,漢武帝後來沒有對衛子夫下廢后詔書,也一直沒有問津,對她的後事不管不問,任由後人處置。

也許,漢武帝這是有意為之,以這樣獨特的方式向他的第二任皇后表示歉意或者是表達自己晚年糟透了的心情吧。可憐的皇后衛子夫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離去,仿佛她從沒有來到這個世間一樣。

直到漢宣帝劉病已(劉據的孫子,後改名劉詢)登基後,才追贈曾祖母衛子夫,諡號"思後",並將其原葬地桐柏亭,起冢改葬為"思後陵"。

衛子夫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其"思後陵"遺址現位於西安市勞動公園附近。

作者:李大奎,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衛子夫可謂「千古一後」,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為什麼要殺她?
    問:衛子夫可謂「千古一後」,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為何要殺她?答:衛子夫被譽為「千古一後」,是因為她有「引賢之功」。因她而來的人才賢臣改變了整個漢朝的命運。 漢武帝的最愛並不是衛子夫不管是剛進宮那會,還是死後,衛子夫都算不上漢武帝的最愛。
  • 衛子夫公主家的歌女,到「千古一後」,最後自殺身亡
    衛子夫,名不詳,字子夫,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出生於漢景帝年間,身世寒微,母親 曾為平陽侯家僮 ,一說侯妾 。所以衛子夫年少時或被送往平陽侯家教習歌舞,遂為平陽侯府謳者(歌女)。善嫉的陳皇后聽說衛子夫受到大幸而懷孕,自己卻數年沒能生孩子,便嫉妒衛子夫。其母劉嫖便派人去抓捕衛子夫的弟弟,當時在建章當差的衛青,欲殺衛青以恐嚇衛子夫。所幸衛青的朋友公孫敖帶領一幹壯士及時相救,使衛青免於一死。 武帝得知此事後,便召衛青為建章監,並加侍中。
  • 「千古一後」衛子夫贏得了漢武帝,最終輸給了「金屋藏嬌」陳阿嬌
    她與漢武帝相濡以沫近50年之久,但是在生命之末,她卻在宮中因為巫蠱之禍被逼自殺,而曾經與她有相同經歷的上一任皇后陳阿嬌最終也只是退居長門宮。難道漢武帝對衛子夫真的一點夫妻情分都不念及嗎?陳阿嬌自衛子夫進宮,就沒有對衛子夫有過好心眼。這次衛子夫懷孕,極大地影響了陳阿嬌的地位,於是她就對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下手。然而,幸運的是,衛青被好友及時救下。漢武帝聽說此事後,沒有對陳阿嬌有太多的追究,反而對衛青還有衛子夫的兄長都進行了加官,還賞賜了衛家千金。受寵至極封皇后在之後的日子裡,衛子夫和漢武帝宛如平常百姓夫妻一樣,恩愛甜蜜。而衛子夫受寵,受益最大的無疑就是她的家人。
  • 揭秘:衛子夫有多厲害?她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後?
    衛子夫入宮後並沒有平步青雲,相反漢武帝似乎忘記了衛子夫。後來要裁減宮人,衛子夫才有機會見到漢武帝,哭著求漢武帝放她出宮。漢武帝見衛子夫哭得楚楚動人,便再次寵幸了她。不久,衛子夫懷孕了,得知衛子夫懷孕的陳皇后-阿嬌醋意大發,試圖通過殺死衛子夫弟弟-衛青來嚇流產她,不過最終沒有得逞。
  • 女子當如衛子夫
    走不遍掌中的塞北與江南詩篇 寫不完千頭萬緒糾纏  數不清百折千回循環  道不盡一生的榮耀與悲歡  有多少能永遠  多年後千古風流融入海千古歷史有多少能銘記史冊,又有多少是承載著歲月的榮耀與悲歡。衛子夫何許人也?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
  • 衛子夫:從灰姑娘到皇后,一個女人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在我們的印象中,影視劇裡的皇后,幾乎都是出身世家、豪門望族,從一出生,就註定要走向高位。然而在漢王朝,有這樣一個「灰姑娘」,她的母親是奴僕,她的身份是歌女,卻一朝被天子選入宮中,先後生下三女一男,穩踞後位38年。這個女人,就是衛子夫。
  • 衛子夫自殺後,漢武帝究竟有沒有後悔?
    後因雁門小官的洩密,致使單于及其率領的十萬匈奴騎兵獲知了馬邑有三十萬漢軍形成的「口袋陣」,使得匈奴全身而退,漢軍徒勞無功,更與匈奴結下了仇怨,開始頻繁寇邊,燒殺搶掠,邊境官民死傷慘重。而王恢發現匈奴退兵後,只是尾隨不敢上前與之交戰,加上他是首倡馬邑之謀,是力主與匈奴開戰的武將,兩罪並罰,最終被定為死罪。
  • 衛子夫:做了皇后又如何,仍然逃不掉自殺的命運
    很奇怪,有人會說衛子夫是「千古一後」,又說她是武帝的最愛。這樣說的人大概是看電視劇太著迷了,電視劇只展現了衛子夫和武帝感情甜蜜的時候,真正的悲劇並沒有拍出來。說她是武帝最愛的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是以皇后之禮下葬的,那會衛子夫還好好活著呢!假如衛子夫是最愛,皇帝能這樣做嗎?
  • 漢武帝常常夢到李夫人,為何卻從未夢見過陪伴自己38年的衛子夫?
    最讓漢武帝在她死後還對她念念不忘的原因是,是因為那時候李夫人因為生子後身體虛弱得了病,漢武帝一直想要去看李夫人一面,但是都被李夫人給拒絕了。因為李夫人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已經容顏憔悴,會失去去陛下的寵愛,所以就沒有見漢武帝。也因為這個緣故,當李夫人向漢武帝懇求給自己的親人們封官加爵,漢武帝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 從一個歌妓逆襲為皇后,霸寵後宮50年的衛子夫為何最終自殺身亡?
    衛子夫翩若驚鴻、婉若仙子,一肩隨風飄逸的長髮,連唐代的李賀都為之傾倒而作了一首《浩歌》。劉徹第一眼看到這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就已呵護在心頭,收入後宮,寵為皇后。衛子夫獨霸後宮恩寵近半個世紀,但仍然沒有縛牢漢武帝那顆多情不羈的心。衛子夫是單純的,沒有與陳皇后爭寵,但「金屋藏嬌」裡的陳阿嬌因她而死。衛子夫不爭權,其兄、其侄卻因她的裙帶關係而有了機會成為天下名將。
  • 衛子夫:當了38年皇后,最後卻被逼而死,她的一生是個悲劇嗎
    送別時,她殷切地囑咐衛子夫,假如富貴了,可不要忘了自己的引薦之功。然而,她們沒想到,劉徹對衛子夫只是一時貪圖新鮮,剛一回宮,就把衛子夫拋到了腦後。衛子夫在宮裡等了一年多也沒有等到皇帝的召見。她失望之餘,趁著漢武帝要遣送年老宮女出宮的機會,來到劉徹面前自請出宮。
  • 衛子夫從女奴到一代賢后到底是她的幸還是不幸?(上)
    衛子夫的傳奇經歷固然有她自身努力奮鬥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在衛家風光無限的時候,在衛子夫即將高升皇太后的時候,卻又以衛家滅門的慘劇收尾,二十多年的絢爛愛情,四十多年的榮華富貴,一瞬間灰飛煙滅,正所謂造化弄人,令人扼腕。假使生命可以重來,假使再給衛子夫一次選擇,她還會選擇與漢武帝相遇嗎?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這些歌姬舞姬一上臺就讓劉徹眼前一亮,其中衛子夫更是一邊唱歌跳舞,一邊向劉徹拋媚眼,妖嬈嫵媚的姿態讓漢武帝春心蕩漾。於是他單獨召見衛子夫,而後又以更衣為由,讓衛子夫服侍自己,在軒車上(有屏障的馬車上)劉徹直接將衛子夫給辦了。對此《史記外戚世家》如是記載: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
  • 衛子夫死後,劉徹是否對自己寵愛多年的女子,有過一絲懺悔和追憶
    最是無情帝王家,曾經豔絕天下的衛子夫,最後也走上了,以死明志自證清白這條路。劉徹在衛子夫離開後,是否午夜夢回,會想到初見衛子夫時,女子傾國的舞姿,嫵媚俏麗的模樣未可知,但劉徹在衛子夫死後那諸多狠辣的做派,卻證明了他愛的決絕。
  • 漢武帝為何不和衛子夫合葬?早在衛子夫自盡時,他們夫妻情分已盡
    也難怪很多人都覺得衛子夫幸運了,事實上,當時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當時還有一首《衛皇后歌》,歌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足以看出當時衛子夫的影響。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故事的下半場,充滿了鮮血與眼淚。衛子夫的結局,並不好,她前半生有多幸運,後半生就有多悽慘。
  • 古代男人最完美人生:仕宦執金吾,娶妻陰麗華;生子孫仲謀,養女衛子夫!
    於是,劉秀有了這句流傳千古的人生理想:「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範曄的 《後漢書》記載,初,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但是,劉秀當時要實現這一夢想,幾乎沒有可能。
  • 劉據自殺漢武帝後悔了,衛子夫自殺劉徹後悔了嗎?
    確切地說,衛子夫並非漢武帝所殺,而是自殺身亡,但她的死和劉徹脫不了干係。逼死衛子夫漢武帝從不曾後悔,漢武帝並沒有因為衛子夫死了,就原諒她。儘管她衛子夫在宮中陪伴他49年,在皇后位輔佐了他38年,並為他育有一男三女,可最終衛子夫卻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為他而活的生命。史載:徵和二年(前91年)衛子夫捲入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衛子夫本是平陽侯曹壽和平陽公主家的一名歌女。就因為平陽公主按排家裡的歌女給到訪的漢武帝表演歌舞,在眾多的歌女中一眼看中了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臨幸。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衛子夫情商極高,也懂得如何討武帝的喜歡。僅僅就看了一眼,僅僅就一次表演,僅僅就臨幸了一次,就被漢武帝看準了,可見,衛子夫在豆蔻年華時就是一位絕色佳人,非一般之流可比。武帝喜得長子,榮寵衛皇后。
  • 衛子夫受寵幾十年,為何最終自盡而死?
    因為衛子夫的心已經死了。其實漢武帝又何曾寵愛過衛子夫幾十年?最初,人家漢武帝冊立的皇后乃是陳阿嬌。這是一樁政治聯姻。只是劉徹之母王皇后為藉助大長公主的權勢,推兒子劉徹上位的政治手段而已。漢武帝即位後,因陳阿嬌無皇后之德忌妒心過重,逐漸失去了劉徹的歡心,這才給了衛子夫上位的機會。並且,漢武帝很善於發現人才,當他發現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可堪大用時,對衛子夫就更好了。直至最後廢掉「金屋藏嬌」的陳阿嬌,冊立歌女出身的衛子夫做了皇后。隨後,衛子夫又很爭氣地為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就是後來被漢武帝斥為「子不類父」的太子劉據。
  • 衛子夫嫁給漢武帝,原本以為是甜蜜的愛情故事,結局卻告訴是悲劇
    雖然他不計較出身舞女出身的衛子夫,甚至還將衛子夫封為皇后,但如果從衛子夫的一生來看,這樣甜蜜瑪麗蘇的橋段卻是導致她最後悲劇的導火索,如果知道她最後的結局衛子夫應該也不會選擇跟隨劉徹入宮了吧。不過驚喜的是,劉徹看上了衛子夫,並帶衛子夫回了宮,回宮之前平陽公主就層拉著衛子夫的手說以後富裕了千萬不能忘記自己。但雖然順利進了宮,衛子夫並沒有想像中的得寵,反而被劉徹給冷落了。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雖然衛子夫年輕貌美,但宮中最不缺的就是年輕貌美的妃子,並且像衛子夫這樣沒有娘家庇護的人也很少能引起劉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