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名譯欣賞】《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2022-01-28 ACE寰宇博文翻譯語言服務中心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這場席捲全球的大流行疾病,已經對人類造成了重大損失。全人類並肩作戰,一起抗擊這場邪惡的瘟疫。

       諾貝爾得主馬爾克斯在1985年,寫了一本舉世聞名的愛情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英文名和西班牙語書名分別是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筆者認為,是不是書名改譯為《愛在瘟疫蔓延的日子裡》會更貼近英文和西班牙語書名,同時也反映了該書的內涵意義。

        這是一部值得人們深刻思考的作品。馬爾克斯筆下的 「愛情」 並非我們通常認知的成熟愛情或非成熟愛情,也不是理性維度和感性維度的愛情,而是一種超越我們所知的所有愛情之外的愛情,是不由人自身可以控制自我內心世界的愛情,是從愛上的那一刻起,就如同被愛神用咒語般對愛上了枷鎖,讓人覺得愛上一個人如同患上了一場瘟疫一樣,而脫離這個枷鎖,讓自己治癒的方式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在靈與肉之間進行博弈。

       

如您對這部作品感興趣,請大家觀看課程視頻:

英文原作封面

中文版譯作封面

   引自鳳凰網(2012年9月24):「2012年8月27日,經過授權的簡體中文版《霍亂時期的愛情》第一次以完整譯本的面貌進入中國大陸。譯者楊玲談到:『我想帶給讀者陌生感』。《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寫的第一部小說,西班牙語首印量是《百年孤獨》的150倍,長久以來,『窮盡愛情的可能』已成為這本書的標籤:忠貞的、放蕩的、畸形的、稍縱即逝的、永生永世的……都在書中蔓延開來。

   毫無疑問,任何文學在異國的重生都必須倚賴於翻譯,尤其像馬爾克斯這樣偉大的拉美作家。為此,哥倫比亞駐中國使館文化參贊路易斯先生特別感謝了楊玲,稱翻譯《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的工作「非常偉大」。

   儘管業界對該書此次重譯的水準質疑頗多,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還是對楊玲的翻譯工作給予了稱讚,甚至認為新譯質量超越了舊譯:「老版雖然並不壞,但楊玲譯得更好。」隨後,陳眾議幽默地把楊玲和《百年孤獨》的譯者範曄比作西班牙語翻譯界的金童玉女。

   新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出版方'新經典'的責任編輯黃寧群告訴本報記者,對於這樣一部偉大的愛情小說,更適合女士翻譯,看過楊玲老師之前的作品,覺得很合適,試譯後決定由她執筆。

   讀過新版《霍亂時期的愛情》的人不難發現,楊玲的一大特點就是直譯。『我的基本原則是直譯,如果過多運用漢語本身的成語或者俗語,會使原文中許多鮮活的細節失去光彩,甚至被消解。我想帶給讀者一點點陌生感,馬爾克斯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在很多平常的事物中讓讀者感受到了陌生,這種陌生感也是我儘量保留的,這也是中國讀者閱讀外國文學的一種樂趣。'」

*博主評論:

1. 譯者楊玲希望給讀者帶來一種「陌生感」體驗,這點讚同。然而,她談到這部作品基本採用直譯的方式,而且在文字層面不去更多使用漢語的語言規範,這個想法或許可以進行探討。博主認為,楊玲是想告訴我們她希望用漢語去重新構建一個具有南美風情的故事世界,一個屬於馬爾克斯的故事世界,但是在營造陌生感的同時,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故事本身的「可讀性」問題。如果過度直譯,而造成了困難的可讀性問題,或許對作品的故事意義和價值就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2. 這部作品是否選擇讓「女性」或者「男性」翻譯,博主認為這並不重要。我們不能把情感細膩的維度投射在譯者性別層面。馬爾克斯是一位男性作家,而且為什麼不找一位和他有著相等情感閱歷和深度的男性譯者翻譯呢?文章中談到「更適合女性翻譯」,我本人對此持有保留意見。選擇讓誰翻譯,這並不是一個性別問題。


相關焦點

  •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因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知道了這本書小說,於是買了一本。當時二十三歲,很大可能因為荷爾蒙分泌比較旺盛的原因,被「愛情」兩個字擊中,哈哈哈哈~ 剛翻開一看,被最開始沉重壓抑的死亡和霍亂給增添上一層灰色心情,硬著頭皮往下看被馬爾克斯的有趣的語言吸引,慢慢被拉進一個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結尾是文章開篇,兩人做了一次海上長途旅行,決定一起終老,漂流到永遠。
  • 【天舒陪伴】愛是沒有終點的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宅在家中刷新聞,經常刷著刷著就會看到一些不經讓你落淚的照片,醫護夫妻隔著玻璃兩眼相望,丈夫送護士妻子坐上去武漢支援的大巴……有網友評論說:這真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懷著好奇,我打開了這本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沒錯,就是那個寫出《百年孤獨》,還獲得史上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 偉大的愛情教科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了51年等情敵離世
    如果你沒聽說過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你也應該聽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外一本著作《百年孤獨》。不得不說,馬爾克斯真的很擅長這種拉長時間線的長篇小說。無論是講了一個世紀的《百年孤獨》還是這本寫了一生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善於運用漫長而細膩的時代背景來描繪一代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 《霍亂時期的愛情》30句經典語錄,附手寫圖文
    《霍亂時期的愛情》30經典語錄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
  •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至死不休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首部長篇小說。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沒有延續從前的創作風格,而是大膽的挑戰用3年雕琢出了一部描寫愛情的曠世傑作。很早就聽說這本書,但我一直不敢看。我怕又像《百年孤獨》一樣給我沉重的打擊。
  • 英文閱讀:生活規律得仿佛生了鏽一般,既讓人輕蔑,又讓人害怕---《霍亂時期的愛情》
    節選閱讀內容來自《霍亂時期的愛情》背景音樂:Villanelle朗讀者:Annie
  • 號稱愛情大全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予我們最現實的三點啟示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以阿里薩和費爾米娜半個世紀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展開,經過51年9個月4天的等待,阿里薩終於與摯愛費爾米娜走到了一起。阿里薩在這場跨世紀的痴情與守望中,再現了不同時期對愛情的不同感悟與態度,也讓當代人看到了不同時期愛情的不同模樣,進而反思當代愛情的困惑與出路。
  • 阿雲嘎全新專輯與譚維維合唱「霍亂時期的愛情」 音源上線酷狗
    專輯內10首歌曲的創作靈感均來自於世界名著,涵蓋了關於愛情、親情和對世界的思考、自我探索等內容,串聯成一張聽起來極具畫面感且震撼人心的音樂劇概念專輯。其中,最特別的一首歌,當屬《我等了你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阿雲嘎從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著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獲取靈感,書中講述一對戀人幾經曲折,跨越半個多世紀,但始終沒能結婚的愛情故事,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 抱歉,我實在喜歡不起來《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小學的時候就在各種書攤和書店裡看到過它,一直想買,但沒有足夠的零花錢。後來才知道那都是盜版的。 去年的某個時候,朋友送了我《霍亂時期的愛情》,但一直放在那裡,沒有時間閱讀,近期有個小手術,有幾天休息時間,就翻出來看了看。
  •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婚姻辜負的你,還相信愛情嗎?
    一提起加西亞·馬爾克斯,最為人稱道的作品當屬《百年孤獨》,但是除此之外,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偉大作品。如果說《百年孤獨》是一部格局宏大的家族故事,講述的是馬孔多世世代代的宿命輪迴,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一部著手於細微裡個人的愛情堅守和初衷。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霍亂時期的愛情》:普天之下的戀人皆有「病患」
    在諸多以災難為背景的經典文學作品中,加西亞•馬爾克斯在198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另譯《愛在瘟疫蔓延時》),無論是對於小說家自身,還是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它都是最重要,也最炙手可熱的作品之一。有人拿它跟《百年孤獨》相較,哪部更好,不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與評判。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是好小說。
  • 衣索比亞暴發霍亂致76死,「霍亂」到底是種什麼病?
    霍亂是一種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汙染而引起的急性腹瀉感染病。
  •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2020-02-0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男女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的痴念而已
    >文:雪姐說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01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所著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後來的人們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所以,請相信,男女之間的一見鍾情,鐘的只是對方的外貌和氣質而已,隨後由欣賞外貌發展為愛人,就要看雙方的交流話題、三觀等內在條件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 | 如果愛,請深愛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大婷主播的領讀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今天我們開啟五月份的二本書——《霍亂時期的愛情
  •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及《苦妓回憶錄》成為了他的成名之作。他的作品極具吸引力與渲染力,在當時成為眾人最欣賞的作品。
  • 《霍亂時期的愛情》做愛片段譯文
    F為愛情等待53年,遊走於622個情婦與肉慾之間,仍為72歲的真愛留有一顆處子之心。這種堅守,反倒襯得別人俗了。《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寫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哪句經典語錄讓你哭了?
    ——《紐約時報》我曾經以為《挪威的森林》是我喜歡的小說,直到我遇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一直以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我最喜歡的小說,直到我遇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很多人聽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沒讀過,很多人讀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不知道這也是馬爾克斯的著作,因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太過出名,以至於讓我們忘了這部描寫著半個世紀的愛情著作。馬爾克斯說過:「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去愛一個人是愛的美的外表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展示了愛的所有可能性,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本書不難理解,這個故事是關於阿里薩,一個出身卑微的22歲年輕人,他開始追求富家千金費爾明Na一見鍾情。在阿里薩的熱切追求下,費爾明Na計劃與他共度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