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心說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當愛情產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心跳加速的恐慌感,比如說,看見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的時候,會害羞,會害怕,甚至原本還是高談闊論的他,會忽然變得像個犯錯誤的孩子一樣,立馬安靜下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很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所以,總擔心自己的某些行為會令對方反感,厭倦,從而失去對方對自己的好感。
其實,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在見到那個人時會感覺到害怕的行為,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心理暗示:因為我見到他的時候會心跳加速,會感覺到害怕,所以,我確定自己是喜歡他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一個丈夫經常家暴妻子,使得妻子一見到丈夫就感覺到心跳加速,感覺到恐懼,然而,當別人勸說妻子與丈夫離婚的時候,妻子卻是拒絕的,她說,雖然我老公偶爾會打我,但是,我知道他是愛我的,我也是愛她的,不然,我怎麼會見到他的時候,還會感覺到心跳加速呢?這不正是因為我很在乎她嗎?
這樣的例子在常人看來或許會有點極端,有點「變態」,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就是有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將「心跳的感覺」,誤認為愛情。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做「吊橋理論」:加拿大心理學家達頓做了個實驗,分別在兩座橋上對18歲到35歲的男性進行問卷調查。第一座橋位於高山上的險谷之間,而且橋面左右搖晃,很不穩定,極其危險;另一座橋則是非常安全帶堅固木橋。達頓讓一個美麗的女人站在吊橋中間,讓接受實驗的男士們過橋,並在橋中央填寫女人手裡的調查問卷,填寫完調查問卷之後,女人對男士們說,如果你想知道調查結果的話,過兩天給我打電話。結果,在給女人打電話的男士之中,過危險吊橋的男士,遠比過安全吊橋男士的多,達頓據此得出結論:之所以過危險吊橋的男士,會給這位美麗的女人打電話,是因為他們將過橋時那種驚心動魄,心跳加速的感覺,誤以為是愛情的感覺,所以,他們才會對吊橋中央的女人產生愛慕之心。
由此可知,在「心跳加速」的環境下,更容易產生愛情。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了心儀的對象,又該如何利用「吊橋理論」,以讓對方獲得心跳的感覺,從而產生愛情呢?
01一,帶心儀的對象去陌生的地方旅遊。
如何才能讓心儀的對象,與你在一起時有心跳的感覺呢?
我想,帶心儀的對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因為所去的地方是陌生的,不可知的,因此,當你們兩人身處在陌生的環境之中,一定會有一種微妙的「不安全感」,這時,如果兩個人能夠一起面對這種「不安全感」,一起心跳加速,那麼,兩人之間的感情一定能夠極速升溫。
陌生的地方會帶來「不安全感」,這時,人就會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下心跳加速,如果這時你能陪伴在他的身邊,那麼,很容易拉近與他之間的距離。
02二,帶心儀的對象去玩過山車,看恐怖電影。
如果在現實環境中,沒有條件帶心儀的對象去陌生的地方旅遊的話,也可以帶心儀的對象去做過山車,看恐怖電影,因為這些場景,同樣能夠使得心儀的對象產生「心跳」的感覺。
在最近剛完結的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中,賀繁星為了與元宋拉進距離,就是選擇與元宋去看恐怖電影的,看恐怖電影,不但能夠使人產生一種心跳加速的感覺,而且還能隨著劇情的推進,適時的「躲進」對方的懷裡,可謂一舉兩得。
在現實生活中,能產生「心跳加速」的環境很多,遊樂場和電影院就是兩個很好的去處。
03三,與心儀的對象交往時,要學會製造一些「刺激」的場景。
懂得浪漫的人,只要用心,就算身邊沒有能產生「心動感覺」的場景,他也是可以製造出一些令心跳加速的場景的。
曾在電影裡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男生請富家女生吃飯,在吃飯中途,男生把帳結了,吃完飯後,男生卻拉著女生的手「逃單」,兩人在逃單的過程中,心跳加速,女生感覺到很刺激,最終答應了男生的追求。
所以說,在生活之中,只要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夠製造出一些「心動場景」。
總之,「吊橋理論」告訴了我們,人在「心跳加速」的場景下,更容易產生愛情,所以,當我們在追求心儀對象的時候,要懂得利用和製造「心跳加速」的環境。
其實,每一個人都希望在不安全的環境下,能夠有人陪伴,這時,能夠真心實意地陪在他身邊的人,自然能夠讓他產生一種依賴感和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