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三八婦女節這個節日就開始嫌棄自己的名字,就像王鋼蛋要給自己改名Emily一樣,三八婦女節也被改稱三八美女節、三八女神節、三八女王節。
改名背後,其實是消費人群的迭代。在商業媒體的勢力範圍內,跳廣場舞的大媽逐漸被驅逐出境,正當花錢如流水、瘋狂保養自己年紀的Lady們,成為三八節的新寵。
讓她們高興,讓她們購物,是絕大多數商家在三八節向女神們表忠心的動機所在。
作為一個不太正經的治媒體(意思就是假裝治療一些創意的疑難雜症,敢抓藥,但不保證有效),今天就跟各位聊聊關於女性為什麼購物那些事兒。也許看完之後你就不會只是想到P一個不疼不癢的祝女神節日快樂的小海報了。
第一個關鍵詞是少女心。
三八節的時候,範冰冰老師發條微博,說,絕不脆弱!李晨立刻撒一把狗糧:我覺得你比較適合過兒童節吧,大兒童。
範爺花了十幾年在娛樂圈營造出來的「硬漢」形象,被大黑牛一夜之間就給弄漏氣了。但你還不得不承認,李晨這馬屁拍的真好,根本不用送石頭,就能讓範老師心花怒放。
沒有人能永遠十八歲,但可以永遠活在十八歲。這種永遠十八歲、永遠保持對一切事物美好的幻想、永遠需要粉色泡泡甜言蜜語,就是少女心。那些韓劇裡長得帥會打架的暖男,吃一塊巧克力就能邂逅男主角的愛情,只要交錢註冊會員就能約會的鑽石王老五……人嗎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商家都把它變成了一種簡單可操作的按鍵,只要你下單,這些幸福馬上就能到你身邊。
雖然你明知道它是個善意的謊言,最多算個中世紀的贖罪券,但你就是無法拒絕。迪斯尼的公主永遠傻白甜,但那就是你的童年。
第二個關鍵詞是女王範兒。
少女心的另一面,就是女漢子。但一般都約定俗稱為女王範兒。
什麼是女王範?穿普拉達的女魔頭是一種,在職場上能獨當一面、力挽狂瀾,在經濟上又獨立自主、想買啥買啥的現代女性。這是很多時尚品牌都希望去塑造和佔有的一群城市女性用戶。
以女王範兒為風向標,延伸出兩類男色消費的產品,一類是中性風,一類是小鮮肉。
但並不是所有的女性用戶都能成為女王。所以針對更大眾化、更家庭化的女性用戶,商業廣告又開發出了一個遠比現實要美好的家庭女王形象:男人都是妻管嚴,總總是做出怕老婆的姿態,而女性則佔據了主導地位,來決定購買對家人更好的某某洗衣液。
女性權利的提升,被巧妙的和商品推銷聯繫在一起。反正對男性角色進行矮化,既不會有男權主義者跳出來撕逼,又能夠討好掌握購物決定權的女性用戶,這在廣告的創意邏輯中,是政治正確的不二之選。
第三個關鍵詞是顏值即正義。
如果說自媒體人都加入了標題黨,那么女人都加入了外貌協會。
女人是感官動物。湯唯色誘梁朝偉,結果最後被反色誘,在為國鋤奸的緊要關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梁朝偉,這是本能。
所以,產品是什麼也許並不重要,但你的設計一定要好看,包裝要好看,拍出來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的廣告要好看。好看的東西,就有分享的價值,就有購買的價值。
能不能被拍成一個有逼格朋友圈,成了一個產品好壞的判斷標準。所以這一屆的消費升級,其實就是審美升級,或者說設計升級。玫瑰還是過去的玫瑰,但把它放在野獸派的盒子裡,身價就能雞犬升天。所以你諾基亞再怎麼抗摔也無濟於事,你就是賣不過刷了blingbling公主粉的蘋果,賣不過2000萬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的vivo。
第四個關鍵詞叫做買包包。
女人為什麼愛買包?
現代時尚之父克裡斯汀迪奧在1957年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說,「依我看,女人似乎都本能的想炫耀自己。在這個強調規則,強調整齊劃一的工業時代,時尚是人類保持個性和獨一無二最後的庇護所。」
包包就是那個向世界宣示主權的武器。所以LV賣的很好,因為它的logo足夠大,足夠醒目。你的產品能夠提供一種身份認同,這比能解決具體的溫飽要有用的多。你送我1000塊錢的雞米花,肯定不如送1000塊錢的一束花,但都不如送1000塊錢的印有某個奢侈品logo的口紅。
第五個關鍵詞是直男癌。
哪怕是入門級的屌絲產品,也要儘可能保住奢侈品牌的大腿。這是直男無法理解的非理性購物行為。直男癌看不懂的,恰恰就是女性消費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比如說化妝品。早晚用大寶肯定是不行的,沒法拉動內需。得買日霜,晚霜,面霜,眼霜,去皺的,補水的,美白的,祛色斑的,去角質的,三分鐘返老還童的,七天水嫩如初的……你根本不知道女人何苦要為難女人,做出這麼多細分定位的產品。
少女心,女王範,顏值即正義,包治百病,直男癌。這五個關鍵詞或許能幫助大家讀懂女性用戶的消費行為。美國《新聞周刊》巴黎分社的一個記者寫過一本書,奢侈品是如何沒落的,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推薦有興趣的同學找來翻一翻。尤其是對於買奢侈品有強烈興趣的女神同學們。
最後分享一句穆旦老師的詩給大家。當你不會寫文案的時候,百度幾首現代詩,抄一抄,也比乾巴巴的寫句女神節快樂要好看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