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然而,這個春天,很多人的真實狀態是——頭髮放下來像騰格爾,紮起來像劉歡,戴上眼鏡像高曉松。
復工在即,顏值大過天的年輕人開始「自救」。男生還好說,推子一開兩眼一閉,直接皈依;但對於把做頭髮當成儀式感的女生來說,修修剪剪是不能滿足她們的,她們要的是——改變。
跟燙頭相比,在家染髮並不新鮮,畢竟90後是看(幫)著父母染髮長大的。
近幾年,美發行業價格飆升,去理髮店染一次頭發動輒上千,這對本就貧窮的年輕人來說等於搶錢。
蘇寧「3·15」大數據顯示,疫情宅家期間,蘇寧國際染髮劑銷量環比增長118.09%。除染髮劑外,染髮工具套裝、護髮素、護色洗髮水等周邊產品銷量飆升。
突飛猛漲的不只染髮的熱情,還有對「自由」的嚮往。
在發色選擇上,這屆年輕人偏愛放飛自我的「淺色」。調查顯示,20%的年輕人可以接受超淺發色,5%的人想要突破傳統發色,嘗試如二次元粉、閃電藍、紫色、淺橘色、奶奶灰等網紅髮色。
顏色美麗,價格更誘惑。
目前市面上主流染髮產品的價格在50-100元之間,而去一趟理髮店,沒有500-1000元是出不來的。很多人納悶,為啥一坐上Tony的椅子,錢就自動往外鑽?
真像Tony所說「貴有貴的道理」嗎?未必。
調查顯示,市場上的染髮劑成本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即便品質較高的染髮劑,其成本一般不會高於一百元。
對於看視頻都得蹭會員的年輕人來說,與其花大頭錢被Tony碎碎念,不如做自己的髮型總監。
每一個看完抖音、小紅書染髮視頻的人,都以為自己和明星之間只差一頭漂亮的發色。然而現實卻是,眼睛,「你可以」,手,「你不行」。
英國灰棕咖、普羅旺斯玫瑰、玫粉甜棕、蜂蜜茶……瞧瞧這名字,瞧瞧這效果圖,可以,美麗!
可到了你頭上,事情並不簡單。哪怕是「上色」這樣基本的目標,也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此,不少人去找網店客服理(撕)論(逼),得到的答案無非是發色深、時間短、用量少的說辭。在賣家心裡,染不出理想發色的理由只有一個——你手殘。
對於這個結論大多數人是不服的。人被逼急了,啥事都幹得出來。不是沒顏色嗎?肯定是泡泡染髮劑的鍋,換成染髮膏,頭禿也得給我上色!
令人想不到的是,沒顏色可怕,顏色太多,更可怕。
染髮就像賭博,越想贏輸得越徹底。染髮前,總想弄個豔壓群芳的造型,染著染著,感覺自己想多了。
在家染髮,是一個讓自己逐漸清醒的過程。屢戰屢敗後,很多人終於發現,哪有什麼「明星同款」,只不過是被濾鏡騙了。
「自己染頭髮的樂趣不就在於吹乾的那一瞬間看到自己發色究竟是什麼色兒嗎?」
人對自己的容錯率總是高一些,但爸媽和姐妹卻不會輕易放過你。
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現實。
好在現在出門可以戴口罩,再來頂帽子,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跟那些花了1000多染髮的妖豔賤貨一起褪成金毛。
「金毛」是染髮圈的王者,它不管你是花了200還是1000,一個月過後,都得黃!隨之而來的還有塑料絲般的乾燥。
……
這屆90後髮際線越來越高,頭髮越來越少,是有原因的。
非主流、殺馬特、離子燙、大波浪……從懂事開始就沒停止過對頭髮的「探索」。
這輩子不作是不可能的,作了不後悔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知道,每一個被搞砸的髮型背後都有一個既嘲笑你又能拯救你的Tony。
*文中圖片來自知乎、新浪微博
▼
點擊圖片閱讀 | O型血又強大了,新冠肺炎感染率最低
點擊圖片閱讀 | 中國人是不是對日語有什麼誤解?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外國人瘋狂搶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