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人愛插花,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節?

2021-01-10 鬢邊韶華

現在的人居住的家裡,喜歡擺設各式各樣的瓶裝花朵,這其實是插花。要說起插花這件趣事,在公元前11 世紀的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有簪花佩花等愛花的情結。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前供花除散花、皿花

巜詩經》和巜楚辭》裡就記載著以花傳情,以花飾體等活動。現在能看到的古人最早簪花圖,是洛陽八裡臺出土的三位簪花女的彩繪圖,這是西漢時期的,還有廣州東漢墓出土的舞女俑戴在頭上的簪花。這些出土文物是當時現實生活的反映,那時候古人愛花成風,這樣一來,就給佛前供花的傳播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北周的詩人庾信有過一首詩:《杏花詩》,其中就是用盤花裝飾周圍環境,接待賓客的記載,詩中提到「依稀映村塢, 爛漫開山城。好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這其中的「襯」字說明了當時雖有銅盤作為花器,但花還是放在盤裡,還沒有插這項技能。

我們從中也能看出,在佛前供花傳入之前,古人們已有了用器皿裝著各式花朵裝飾環境的習慣。簪花和堆花都是把花剪切下來才能使用的,可見移花入室的剪切行為,就是古代插花活動的起源。

在唐朝多年文化中,因國力極強,花事極盛,插花這項活動從一開始的宗教供奉慢慢轉為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比如宮廷中用很大的瓶子和一些缸插花,常常體現為春插牡丹秋插菊,整體插畫形狀處處講究隆盛及圓滿,這就是院體花。

周昉繪製的《簪花仕女圖》,承襲了過去的習俗, 頭上簪花是當時女子的普遍愛好。唐朝也是盤花的開端時期,古人以盤、盆當作大地來表現插花,稱之為春盤。古人們巧妙運用花,活靈活現,從壁畫就可以看到當時的盤花就是以述自然景觀為目的,注重寫實。

唐代時,上自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以花祈福,作為賞析,每逢春季,舉國上下放下工作,都「春日尋芳」去了。在農曆二月十五的花神節是唐朝國定節日,人們熱鬧非凡。一到牡丹花季,百姓爭相買花、賞花、簪花、插花。

因此唐代詩人楊巨源詩表示「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還有白居易寫當時賣花詩中也提到了「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可見唐朝插花賞花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是何等瘋狂。為了解決無花季節的問題, 當時還大量出現了人造彩花,比如曾出土過文物中發現有一束以萱草、石竹為主組合而成的人造彩花,花色豔麗,就像真花一樣。

中國古代插花

唐朝時候國民有多喜歡插花,無需多言,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其實插花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非常合適的一種興趣愛好,要是每個人都學會插花,這樣我們的審美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相關焦點

  • 「開出一片盛世花海」,宋朝人為何對插花「愛如潮水」?
    在宋朝,插花之風甚為盛行,從王公貴胄到平民百姓都喜愛並擅長此藝。著名詩人陸遊曾作《插花》一詩:「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時過花枝空,人老酒戶衰。」這兩句是他為勸勉世人珍惜時光,要活在當下所作,側面展現出當時北宋插花藝術的大眾性,因此我們後世常常將宋朝稱為——「插遍鮮花的王朝」。
  • 洋桔梗:插花是一種藝術
    洋桔梗株態典雅,色調清新淡雅用於點綴居室、陽臺或窗臺,呈現出清新高雅之感若剪下幾支紫色洋桔梗,配上白色的百合花,用於插花十分得體洋桔梗的花語是真誠不變的愛洋桔梗代表純潔、無邪 、漂亮、感動,富於感情插花藝術簡稱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
  • 源花周品 插花,追求一種無意的看見
    儘管花的爭奇鬥豔是一種生存法則,但在花者看來,插花並不以引人觀賞為目的。
  • 花藝、插花、花道,的那點事~
    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通常我們稱為「插花」。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法,將花材排列組合或者搭配使其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意境或宏觀場面,體現自然與人以及環境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圖為中國傳統花藝)在人類文化發展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最初的時候一種有認為是源自供花,另一種則是源自民間風俗。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
  • 插花人請忍住:有一種炫富,叫插花人吃早餐!
    在插花生活了那麼多年你可能都沒有注意過插花的早點會讓人大開眼界作為一個嗜吃如命的小編
  • 終結唐朝的朱溫是個什麼樣的人?
    唐朝之後緊接著就是五代十國,而取代唐朝成為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後梁,其建立者名為朱溫。朱溫篡唐之前是唐朝大將,成為唐朝大將之前是黃巢手下的將領,投靠黃巢之前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賴。那麼短短數十年之間,這個市井之徒如何走向權力的巔峰並最終將大唐埋葬在歷史的垃圾堆裡呢?
  • 插花 • 缸花
    唐朝羅虯《花九錫》記載:「玉缸」貯水,充當插作牡丹的花器。到明清,缸器在造型方面與水盂、筆洗及「簋」器相結合,形式漸矮,缸口大,漸漸演化成盆。清沈三白說:「若盆碗盤洗……」即是。缸,是介於瓶、盆之間的大型器皿,寬口,型闊,底稍窄。缸的造型敦實,頗具壯健的力度,水面又寬敞,可以插比較碩大、或者數量較多的花材。
  • 唐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建成,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長子、唐朝第一任太子,李世民的大哥。按照正常發展,他本來應該繼承大唐的皇位的,可是李世民提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奪得皇位。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在歷史上,李建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 插花品鑑要素:器具與環境,趣談插花藝術下的意境美與現實的融合
    而作為花文化的衍生,插花在花藝術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為插花的花器更是精美。在插花藝術上,我國文人對此愛此不疲,而這種插花藝術也是古代文學美感上的重要體系。在東漢、魏晉的供花,再到唐宋的瓶插花,明代對於插花藝術的品鑑和對花器的研究更是達到了高潮。
  • 茶肆插花
    茶肆插花關於茶      唐朝呂溫〈茶宴序〉說:「三月月三,上已楔飲之日也,諸子議以茶酌代焉。乃撥花砌,憩庭陰,清風逐人,月色留興。臥措青靄,坐攀香枝,閒花近席而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七碗茶茶歌」(唐盧仝)就是愛茶人常體會風雅之事─: 一碗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冷汗,平生不幸事、盡血毛空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明袁宏道在《瓶史》一書中談到花與茶的關係說:「茗賞者上也」,主張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提升花藝的品味。
  • 「崑崙奴」是一種什麼人?為什麼能讓唐朝貴族們愛不釋手?
    一般來說,美女受到有錢人的青睞十分正常,那崑崙奴又是什麼人?憑什麼也能受到唐朝貴族們的喜歡呢?在西方,一些歐洲的貴族們喜歡購買黑奴來充當免費的勞動力,而在東方,一些唐朝的貴族們卻喜歡將擁有「崑崙奴」當做引以為傲的事情。
  • 插花 讓幸福在手中蔓延
    落花飛舞情幾許,插花入畫意正濃。為了培養廣大職工對插花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提高職工的精神文化修養,18日下午,自貢市工會幹部學校舉辦了自貢市職工公益講座——插花藝術與賞析,七色花藝的花藝師蘇慧老師為我市各基層工會的七十多名幹部職工講解了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起源和技巧。
  • 插花 丨 東方禪意的插花藝術
    、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 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之時, 以花枝展情韻, 表現花品花格, 令人在擊節讚嘆之餘, 心馳神往
  • 從《知否》中看日本人從中國學走了什麼,點茶插花只是基礎而已
    宋朝人不僅會用點茶招待貴客,還發展成一種比賽「鬥茶」,鬥茶者將自己珍藏的好茶,輪流烹煮,品評分高下。鬥茶始於五代,興於宋朝,鬥茶是宋朝上層社會最喜愛的運動,鬥茶不僅是比拼茶湯本身,更是一場對茶葉知識的比賽。之所以宋朝人對鬥茶如此熱愛,和皇帝的愛好是分不開的。文藝天子宋徽宗不僅書畫一絕,對鬥茶更是喜愛的不得了。
  • 禪藝插花系列--四季禪藝插花
    編輯推薦禪花是一門修身養性的生活藝術,是中國傳統插花的一種類型。東漢就興起的佛前供花是禪花的初級形式,經歷一千多年的發展演化,至明代晚期有了明確定位,稱為禪花,並被文人雅士積極推崇,點綴書房、齋室、廳堂、茶室。
  • 穿越小說經常寫唐朝,真實的唐朝人吃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寫穿越到唐朝貞觀年間的事,裡面經常寫到裡面的飲食,那麼唐朝人究竟吃什麼? 唐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和隋末動亂,相對來說唐朝是一個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時代,無論軍事,經濟在世界上都處於一個相對強盛的時代。隨著大唐的穩定,絲綢之路的開放,民以食為天,四方來朝,也引進了很多新的食材。
  • 插花是一種藝術,是要人與物,達到一種和諧的統一境界
    在當代,說到插畫藝術,不得不佩服日本的「花道」之學,可謂享譽世界,但,我們要知道是,最早的插花藝術,是由中國的佛教「供花」遠洋傳播至日本。可惜的是,國人並沒有將這一珍貴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而在日本,卻已發展了很多插畫流派、插花文化已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學插花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一種修養
    與其華貴外表,不如高貴心靈;與其讓人豔羨你的位置,不如讓他仰慕你的人品,學插花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一種修養。崇尚自然、樸實秀雅、它是一種特定的技術也是你讓人賞心悅目的自然美。與其追逐萬千財富,不如修煉橫溢才華;與其爭奪炙手權力,不如提升內在能力,插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代表。
  •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的呢?《唐語林》記載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時,曾明確提出要挑選「長潔白」的女子;《本事詩》記載寧王李憲看中鄰居賣餅者之妻,是因為她「纖白明媚」。這些大概基本上反映了唐朝人的審美觀。它符合中國古代對女性美的一般要求標準,那就是:長、白、美。
  • 唯一能與唐朝對抗的國家!究竟歷史上的大食國是什麼樣的?
    我們在看跟唐朝有關的史書時,常能看到「大食國」這個國家,小時候會覺得奇怪,這個「大食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裡面的人難道都是大胃王不成?但其實不然,古時候的這個大食國其實是一個綜合實力非常強盛的國家,主要和中國在唐朝有一些交集。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古代的大食國到底和中國有怎樣的交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