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筆記之《墓門》: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2021-03-05 作家黃劍豐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梟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詩經•陳風•墓門》

 

墓門長了棵酸棗樹,拿把斧頭砍掉它。那個人心術不正,國人都知道。知道他的險惡用心卻不制止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糟糕!

墓門長了棵梅樹,有隻貓頭鷹棲息在上面。那個人是個不良之徒,唱支歌兒警醒他,告戒的話充耳不聞,栽了跟鬥才想起我的歌唱。

 

這首詩的創作據說是有個背景的,春秋時,陳桓公的弟弟陳佗在陳桓公死後殺死了太子免,自立為陳侯。殺君篡位,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中是常見的事。陳佗的篡位的行止,引起了國人不滿,據說這首詩歌就是為了號召國人抗議陳佗的。詩歌寫得非常直接,墓門長了酸棗樹,拿斧頭把它砍了!酸棗樹,在古代傳說中是一種惡樹,梟鳥,則是一種惡鳥,這兩種不祥的東西出現了,當然要把它除掉。

 

嶽飛與嶽雲之墓。攝於西湖。

春秋時代,經常出現諸侯挾持天子,大夫放逐諸侯,家臣反叛大夫的現象,頗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味。所有的人都掉進了一個怪圈,都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驅趕著,瘋狂地向著權力追逐,但是都在追逐的過程中喪失了權力,前頭的那個人在殺了權力寶座上的那個人之後也隨著被後來者所殺。孔子的《春秋》之中統計過: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周天子對諸侯失去了控制的力量,諸侯國一片紛亂。後來學歷史的時候,老師也總是說,春秋戰國亂紛紛!亂世,塗炭的是生民。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頗能反映百姓對太平的渴望心態。然而,真正的英雄人物卻大多是在亂世鍛鍊出來的。亂後必治是一個歷史規律,通過對歷史的總結,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則是天下皆知的道理。愛忠臣,恨奸賊,是老百姓普遍的心理。

 

嶽飛塑像。攝於西湖。

西湖邊嶽王墓前的秦檜鐵像直接反映民眾的這種心理。秦檜不算亂臣,但是他害死抗金名將,可列為奸賊。為了褒忠貶奸,明朝正德八年都指揮使李隆在杭州嶽墳前鑄秦檜、王氏、万俟卣三人反綁銅像。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二年,浙江按察副使範淶認為銅得質地不夠堅硬,改用鐵重鑄秦檜、王氏、万俟卨等像,並增鑄張俊像,成為四跪像。此後,因民眾憎恨奸臣秦檜,跪像屢毀屢建共計8次。其中,清代重鑄了5次,是重鑄秦檜等四人跪像最多的朝代。其中,乾隆帝對嶽飛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非常讚賞,親自題詞讚頌為「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皇帝此舉對忠奸的愛與憎由此可見。

 

對忠的敬仰與對奸的憎恨,應該說,這種心理從基層百姓到上層的統治者是可以達成一致。國家多忠少惡,皇帝老兒的江山自然穩固,老百姓也能夠趁機喘息——只可惜這種喘息的機會確實太少了!而統治者在縱容出一個又一個的奸賊之後,口裡卻道貌岸然地向著群眾號召: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誅來誅去,苦的終究是老百姓呀!

相關焦點

  • 致真正的賤人| 抄襲洗稿不知悔改者人人得而誅之
    真的能誅嗎?不能,我又不是孔子,沒權力去誅殺少正卯。口誅筆伐有用嗎?
  • 南宋畫家馬和之,奉高宗、孝宗之命,為詩經配圖以重整朝綱
    《詩經》大約可畫二十卷,總計約三百幅左右的畫面,大約留存至今的真跡也就十卷左右,《陳風圖》卷就是其中難得的一卷。馬和之這般熱衷於為《詩經》配圖,與高宗和孝宗兩朝皇帝對《詩經》的重視密切相關。兩朝皇帝力求要在南宋初期重新恢復社會秩序,特別是要營造健康活潑、正氣上升的社會局面,建立一個與徽宗不同的朝綱,抨擊荒淫無度、無所事事的頹廢者,為《詩經》配圖是最好的陳述方式之一。
  • 馬尼拉審判時東南亞人集體控訴山下奉文,人人得而誅之
    二戰時期「馬來之虎」山下奉文一生徵戰不休,從中國戰場一直殺到東南亞,打過八路軍,搞過大掃蕩,雙手沾滿了累累血債。但在日軍內部,山下奉文是一尊「軍神」,是相當有能力也有擔當的優秀幹部。只是因為與東條英機不合,山下奉文被長期阻隔在權力範疇之外,鬱郁不得志。
  • 言情 | 2018.12.22《我在仙界種田》《亂臣(作者:蔡某人)》
    身份可以不要,家族可以不回,但那害了前身之人,她若不整得他們雞飛狗叫慘不忍睹如何對得起她妖物之名?  一朝風雲驟起,群雄爭霸!且看她如何一襲紅衣走天下,劍挑群雄震蒼穹!名揚四海驚天地!  天醫鳳九出版實體書名為《至尊女醫》天貓悅讀紀圖書旗艦店有售籤名版  作品標籤: 爽文、毒醫、腹黑、穿越、日久生情蔡某人文案:  晏清源身為權臣二代,下一步,便要做亂臣賊子,虜來的亡國纖質少女,偏骨有千金,他不信沒有打不下來的城池,徵服不了的女人(前幾章高能,慎入,不是玩笑。)
  • 《詩經》寶寶起名第二篇: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子墨老師接昨天分享的關於詩經取名的文章:《詩經 關雎》中唯美的名字,讓心中有景,花香滿徑今天繼續從《詩經·國風·周南》中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不錯的名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人以蝗蟲詵詵、薨薨、揖揖形容其聲音之盛,藉以形容蝗蟲之多子,更以此類比人的多子。應該是祭祀時讚美君主多子多孫的詩篇。取名:宜爾出自:"宜爾子孫,振振兮。"——《詩經 螽斯》,本句詩的意思是:「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取此名寓意宜室其家,安常履順。
  • 中國十大漢奸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首先,汪精衛汪精衛在各大漢奸排名之首,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在嘴上說抗日,背地裡幹了不少缺德的事。1938年12月,汪精衛與老蔣的一些主要黨員逃離了重慶,並公開發布討好敵人的聲明,認為日本迫害中國人們的行為都是為了幫助中國發展。在一次的抵抗戰爭中,汪精衛幫助日軍的偽軍人數高達210萬。這種險惡的叛徒是史無前例的。這個臭名招展的卑鄙小人註定最後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些被後人曲解、誤讀的成語典故,太搞笑了
    第一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堂下八位士兵拉著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橫幅跪拜道:「包大人,冤枉啊,本來我們都是勇敢的戰士,可是被後人們給冤枉了。後人把我們理解成男女情侶之間,攜手坐在院裡的搖椅上,搖啊搖,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看著堂下的士兵們一臉委屈述說的樣子,我的腦海裡立刻出現了趙詠華老師的那首成名歌曲《最浪漫的事》。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的是指愛情嗎?來讀一讀《詩經》中的真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天的人們講到愛情,總會不經意就吟誦出這兩句詩。然而此詩出於何處,卻似乎並不大為人所知道。此詩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其本意,是將一同上戰場的兄弟,應該相互攙扶,同生死,共進退。所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指:我們不是說好了的嗎?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桃夭
    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闢國寖廣。於是徙都於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為周公旦、召工奭之採邑,且使周公為政於國中,而召工宣布於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間,莫不從化。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發又遷於鎬,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誦立。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今天我們品讀詩經裡的愛與情。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是說,詩經記錄的大多是純潔的思念之情。
  • 《詩經》精選30句: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秦風·蒹葭》譯:荻花揚,葦葉長,莽莽又蒼蒼。露珠白,霜粒涼,白露結成霜。心中想把伊人訪,伊人啊,身在秋水一曲水彎旁。悟:從前的思念,哪怕關山遠。心中的人,也住在心尖上。想一想,便醉一旁。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詩經之女性之內在美
    善良溫柔之美:▼▼▼▼▼▼▼▼▼▼▼▼▼▼▼▼▼▼▼▼▼▼▼▼▼▼▼▼▼▼▼▼▼▼▼▼▼▼▼▼▼▼▼▼▼▼▼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 什麼是「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選自《水滸傳》。且不說盧俊義引眾還山。縣門前看的百姓,那裡忍得住笑。正在壽張縣前,走過東,走過西,忽聽得一處學堂讀書之聲。李逵揭起帘子,走將入去。嚇得那先生跳窗走了。眾學生們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李逵大笑出門來,正撞著穆弘。穆弘叫道:「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裡風!快上山去!」那裡由他,拖著便走。李逵只得離了壽張縣,徑奔梁山泊來。
  • 水滸中,高衙內是高俅的「螟蛉之子」,螟蛉之子是什麼?
    高衙內於水滸原著第7回出場,當時他在嶽廟內對林衝娘子一見鍾情,公開圍堵加調戲,林衝趕來,「恰待下拳打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拳頭先自軟了。在這段話中,對於高衙內和高俅的關係,水滸用了一個詞來表述——「螟蛉之子」。那麼,什麼叫「螟蛉之子」?高衙內和高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特殊關係呢?
  • 【遍地詩經】植物筆記之四:蒼耳
    《詩經》就不同了。它賦予蒼耳愛情的重任,是一個女子思念的道具和陪襯。「採採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這是女子想念徵夫的詩。心裡有人的女子,拎著小筐走在春天裡,心思不在採摘卷耳身上,而是在想念她心裡住著的人。她想念遠徵的丈夫,給她溫軟懷抱和輕憐蜜語的良人。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關雎
    《雀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滛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周南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闢國寖廣。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第二在大明剛剛同意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提出了「削藩」,將手握兵權的叔叔們藩鎮收回,隨後就引發了靖難之役,但建文帝的叔叔們豈是泛泛之輩,很快,燕王朱棣就起兵反抗,打出的口號就是」清君側「靖難一役中,提出的謀略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徒增悲嘆爾
    早些年愛讀些纏纏綿綿的愛情詩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裡有許多關於愛情的詩句,摘抄出來無不或清新脫俗,或纏綿悱惻。然而,沒有結合上下文的欣賞,都只是斷章取義而已。越是美麗的事物,背後總藏著各種無奈。美則美矣,可曾聽到那背後的一聲嘆息?
  • 人言可畏,人言不可不畏——《詩經》之76《將仲子》
    上網查了半天北京的庭院裡是否適合種植杞樹、桑樹和青檀樹,因為經常會出現的一個想法是,能不能把《詩經》所及的一百多種植物都培植在自己家中,一一掛好標籤和詩句,做一個《詩經》的植物園。而今天要講的詩中就有杞樹、桑樹和青檀樹。         夢想要一步步實現,第一步首先來讀詩。
  • 《周南》氣象,盡在《麟之趾》|讀詩筆記
    公姓: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孫為公姓。或曰公姓猶言公子,變文以協韻。 公族:與公姓義同。 所以太平並不是一片坦途啊,你看上一章《汝墳》裡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詩經·周南·汝墳》筆記),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煩惱和痛苦的,很多事情並不能稱心如意。這個「振振」之意,就是對出現的的危機,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能夠讓人心,讓民心安定。只有這樣,天下之民才認同你的領導,這樣天命才在你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