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我是唱作人2》在昨晚正式上線了第二期。
由於昨晚另一檔音樂綜藝節目總決賽,同時因為「歌王」人選的爭議。
導致全網關於音樂綜藝的討論,全都集中在另一檔節目上。相反,《我是唱作人2》第2期討論便比較少。
但如果回到音樂本身來講。
另一檔音樂綜藝節目的決賽的歌曲,是真的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道理大家都懂。
相反,《我是唱作人2》第2期還真的不錯。
可能唱作人們不像第一期那麼緊張,大多數表現都比第一期好。
其中最值得說的兩位音樂人,大概還是在淘汰邊緣的隔壁老樊,與首期成績還行,但觀眾評價不夠的搖滾老炮兒鄭鈞吧!
同時,這兩位音樂人的表演的時候。
可以說同時都呈現了一個東西:嚎了那麼一嗓子。
gai首期作品就飈過高音,霍尊和陳粒還是很穩,張藝興和劉思鑑差不多,馬頔走的清新民謠風。
相反,和第一期的歌曲呈現相比。
鄭鈞首期和隔壁老樊都在唱法,還有音樂的呈現有很大改變。
最終結果也有些相似,隔壁老樊挑戰成功淘汰馬頔,而鄭鈞挑戰gai成功晉級上位區。
但呈現的效果還是有不同的。
鄭鈞的歌曲《低空飛行》好評率更多,隔壁老樊的歌曲《第三種人》也相當不錯,但始終還是差了一點。
那麼到底差了點什麼呢?
從伯光個人音樂鑑賞力來講,不管是曲子,歌詞,編曲,製作再到歌曲表達的內核思考,都差了那麼點意外。
導致這個問題的發原因,則來自於兩人音樂圈子不同。
所形成的音樂水平能力的呈現(當然這也有點像廢話,鄭鈞不是隔壁老樊能比較的)。
華語音樂產業,其實個很重要的發展規律。
華語樂壇音樂圈子
港臺樂壇不提了,對於華語樂壇影響巨大。
內地流行樂壇的話,除了民族,民歌和傳統音樂這些比較官方的。流行音樂主流類型,一支有著兩支。
一支是崔健開創、再到魔巖三傑、唐朝樂隊、鄭鈞、汪峰等,和後來轉入」地下十年「的內地搖滾圈。
內地的搖滾音樂人與搖滾樂隊,堪稱是大神和經典作品無數。
另一支是高曉松等人開創」校園民謠「,再到後來延伸到宋冬野,馬頔等人改編後的新民謠圈子。
如果從類型上看,除了高曉松、老狼和小柯等等。
許巍(沾點邊),樸樹和李健都是其中人物。
其它華語主流音樂類型,港臺情歌仍然不提了,一直是華語樂壇半壁江山。
其它像R&B、新中國風,再到說唱,大家都知道是2000年左右臺灣周杰倫等人開創的。
內地的胡彥斌,許嵩等音樂人。
嚴格說來,他們都受到周杰倫等臺灣音樂人的影響,只是音樂能力強大,做出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
除此之外,當年內地音樂圈子還有很多。
比如和民歌靠近但更市場化的刀郎(新疆民歌結合),鳳凰傳奇等等。
比如大陸通俗情歌網絡歌手,代表就是鄭源,六哲,歡子等等歌手。
比如介於兩者間的校園網絡歌手,代表人就是許嵩(最強的),徐良,汪蘇瀧和後弦等等音樂人。
但是在2010年過後,除了能力最強的許嵩,還有汪蘇瀧也逐漸走向主流。
其它像鄭源,六哲,歡子,徐良和後弦都逐漸消失在大眾眼前。
說得難聽點就是「過氣」了。
隔壁老樊和鄭鈞的區別
感覺前面寫了那麼多,似乎和鄭鈞和隔壁老樊沒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伯光只想說一件事情。
華語樂壇非常主流的音樂圈子,和不那麼主流的音樂子相比,確實呈現出了一個明顯的差距。
一是不非主流的音樂圈子或許非常賺錢,但不受主流認可有自卑心理。
如果說搖滾圈,民謠圈等圈子不主流的大神,他們的矛盾是不受市場的歡迎(覺得觀眾水平差,聽不懂)。
他們不主動靠近市場,保持所謂的「音樂藝術優越感」的話。
那麼其它非主流的音樂圈子,他們就是太受市場的歡迎了,錢是賺得盆滿缽滿,但音樂藝術得不到主流的認可。
獨立音樂圈子連流行音樂圈都看不上,何況非主流的音樂圈。
有些非主流音樂圈的音樂人,覺得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自己趁機能薅羊毛賺錢就行了,也不衝突。
比如《驚雷》背後的mc六道,楊坤diss後他發了很多視頻,目的不言而喻。
但有些非主流的音樂人,還是渴望得到主流音樂圈的認可,畢竟有些人在自己擅長的音樂專業上,還是想要更進一步的。
比如《我是唱作人2》裡「男團偶像」出身的張藝興,與「網絡歌手」圈子的隔壁老樊就是一樣。
張藝興這裡不分析,他也因編曲能力獲得節目其它人的認可。
我們再看看隔壁老樊,真的太明顯了。
從《歌手當打之年》再到《我是唱作人2》,隔壁老樊的態度很明顯。
這孩子一直想融入主流的音樂圈,但上一次節目就被打擊了一次。
其它音樂人對於他的評價,都是隔壁老樊的歌曲,歌詞,曲子再到編曲,都非常的網絡音樂模式化一類。
這個東西的背後,就是華語音樂圈一種音樂等級的反饋。
搖滾圈,還是中國搖滾前輩的鄭鈞。
他自然不會有這個身份認同的問題。
同樣是嚎一嗓子?
為何鄭鈞受追捧,隔壁老樊感覺差了口氣?
其實前面也已經說了。
為何十幾年前同樣火爆的鄭源,歡子和六哲等大量網絡歌手,除了許嵩和汪蘇瀧,其它人迅速過氣了。
非主流音樂圈與主流音樂圈相比。
他們的音樂水平確實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就決定了是否「經典永流傳」(不是說當年的網絡歌曲現在沒人聽,但為背後歌手帶來的待遇有差距)。
這個也是鄭鈞的《低空飛行》,再到隔壁老樊的《第三種人》的區別。
鄭鈞的《低空飛行》,毫無疑問是第二期最佳的歌曲。
一首歌曲的拆解,曲子、歌詞、編曲、製作和表達的音樂內核等等。
曲子旋律的悅耳度,節奏的流暢舒服,編曲層層遞進的層次感。
伯光畢竟不是音樂專業的,無法完全說出曲子,編曲和唱法的妙處。
哪怕只從歌詞上分析,《低空飛行》的歌詞在既押韻的同時,又有保持著敘事感,同時還有著音樂人表達的音樂內核。
這幫老輩搖滾音樂人,或許音樂風格有「過時」的說法,但那個年代的音樂人,他們就有這樣的本事。
這點上節目另外四強陳粒,gai、霍尊和馬頔明顯都是遜色的。
看看《低空飛行》副歌的歌詞:
有人也許能奪走我的一切,但無法奪走我的勇氣
有人也許能摧毀你的世界,但無法摧毀你留下的美麗
其實說到底:
他們的音樂既保持音樂藝術的水準,又擁有能市場流行的特點。如同鄭鈞的《低空飛行》,聽著忍不住想要一起點頭和擺腿。
隔壁老樊的歌曲,正是輸在這個方面。
這首歌曲的反差感,主要建立在兩個方面。
一是曲子和編曲區別於過去他的音樂的編曲的市場模式化(套路)。
二是隔壁老樊的歌詞和演唱方法,確實有著一定固定印象的突破。
曲子,編曲和製作我們不講。
單獨從歌詞上講,《第三種人》前面主歌是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有種諷刺現實,還有荒誕隱喻的即視感。
這與最後突然飆升的演唱呼應,明顯區別於他曾經的歌曲。
但是到了副歌突然回到唱了愛情,隔壁老樊自己的解釋,相信很多人應該也明白他的意思。
但是如果只聽歌曲,大概跟節目裡劉思鑑和其它音樂人一樣,都沒能理解「第三種人」是哪種人的情況。
這個就是音樂表達上面,差了那麼點意思。
如果後續隔壁老樊拿不出超越這首的歌曲,那麼就證明目前他的音樂上限,大概就是這個問題。
確實有著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的音樂態度,確實也有一定的音樂能力。
但是在突破「音樂藝術」和「市場流行」的平衡上面,就是差了一口氣。
這與gai,陳粒,霍尊和馬頔都差那麼點意思。
更不用提了鄭鈞的《低空飛行》相比了。
有空評論說得好:不打瞌睡的老鄭扶著麥克風架子的騷姿勢,這期哪個唱作人碰見他都得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