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reenBar屏幕掛燈在多國熱銷,於德國亞馬遜和日本亞馬遜均躋身榜單前列。讓人不禁懷疑:人手一盞屏幕掛燈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明基ScreenBar Plus
熱銷海外
This helps me from squinting at the screen.
(翻譯自英文:ScreenBar使我不用再眯著眼睛看屏幕) ——澳大利亞用戶
Sofor me I love that its minimalistic and fires out great light.
(翻譯自英文:對我來說,我喜歡ScreenBar極簡的風格和充足的光芒)——美國用戶
安定して、明るさもちょうどいい。
(翻譯自日文:ScreenBar穩定,亮度也剛好) ——日本用戶
社會學家RayOldenburg曾定義起居場所為「第一空間」、工作場所為「第二空間」,以此研究人們在不同場域下的行為。如今住宅與辦公室的界限逐漸被打破:世界範圍內,陸續有一些企業宣布,疫情結束以後,仍會支持員工長期居家辦公。
讀屏時代
ScreenBar屏幕掛燈在海外熱銷的背後一方面是疫情期間驟增的居家辦公需求,另一方面,則要歸因於電腦在人們工作、學業、生活中日趨核心的地位。辦公室上班族們每天8個小時對著屏幕,他們的手邊常備綠植、眼藥水和加熱眼罩。
在FaceBook工作的用戶MrPeak說:「白天瑣事較多,像開會,協調,處理緊急問題會佔去大部分時間,只有晚上才能真正一個人靜下來寫點代碼……一般回家後我還會花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工作上。」
除了程式設計師,電商、全職博主、撰稿人、插畫師……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賦予越來越多的職業居家辦公的可能,也不斷提高著屏幕在生活中的佔比,讀屏時代已悄然來臨。
室內照明不均時,就借著屏幕光辦公;看屏幕時眨眼頻率降低,眼睛就容易乾澀;新買了檯燈卻與屏幕不兼容,開燈就直面反光。縱觀人們的屏幕生活,充滿了順其自然式的將就。
運動手環監測著心率,生鮮食品提供溯源二維碼,天氣預報劃出汙染指數版塊——人們對運動健康、飲食健康、空氣品質的關注由來已久,而對於佔日常超1/3的屏幕生活卻普遍缺乏關注。
讀書時伏案寫作業,家長總叨叨要開燈要護眼;工作了對著大大小小發光的屏幕,卻不再有人提醒你要開一盞燈。
做創新派
ScreenBar開創了屏幕掛燈品類,專為讀屏時代設計,如今已成為屏幕掛燈界的標杆。
ScreenBar設計簡約,燈管啪嗒一下扣進夾具,就算是組裝完成了。
掛在屏幕上,開燈的一瞬間,方可覺出它的不同來。
非對稱光路設計。很多人養成了摸黑玩遊戲的習慣,殊不知昏暗的環境會與明亮的屏幕形成懸殊對比,加速眼疲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與過去只考慮照亮平面的傳統照明不同,ScreenBar的非對稱光路設計更適合屏幕用戶:將光投到屏幕的前方,照亮鍵盤、書冊和數位板,減少在屏幕上的反光。
高演色性。ScreenBar演色性大於95,在給環境補光的時候對屏幕、書籍顏色影響小,可滿足專業用戶的色彩需求。被譽為「中國PS第一人」的李濤對ScreenBar高度評價:「真正體現了設計為人民服務,很走心。」時尚博主Skye醬耶則將它稱為「博主拍照最佳伴侶」:「讓我的拍攝擺脫了光線的束縛,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了產出。」
智能調光。人們使用檯燈時,調亮調暗全憑感覺,亮度是否適合則不得而知。ScreenBar內置環境光傳感器,一鍵即可偵測環境亮度,智能補光:一般情況下補足500lux亮度,滿足《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高檔辦公室的照明標準;在更昏暗環境下則補足300lux,以避免明暗懸殊造成的眩光。
ScreenBar系列燈具屢獲德國IF、日本G-Mark等國際設計大獎。每一次創新都源於積累。明基WiT設計團隊集合了一批在LED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與工程師,結合科技與人文的設計理念,將「讓屏幕前的使用者享受更好更舒適的光線」作為ScreenBar的使命。
點亮未來
ScreenBar所屬明基WiT燈具正在開拓多樣化個性化的照明領域。旗下的PianoLight智能鋼琴燈已和知名鋼琴品牌達成合作。2020年12月,WiTGenie智能檯燈則亮相中國攝影教育論壇,「新傳播媒介下的攝影教育」該走向何方,WiT將不減清輝,拭目以待。
多做一盞燈,就多驅散一份黑暗,多照亮一個專注的身影。我們不知道人手一盞ScreenBar的時代最終是否會來臨,但總有人在浪潮的邊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