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考試題裡出現中國歷史知識:看到日本高中語文課本,沉默了

2020-12-13 觀老師聊一聊

本月18和19兩天,有日本「高考」之稱的大學考試在各地舉行,其中,世界史和國語科目的試卷裡出現了一些「中國元素」的試題,題目全部是選擇題。

比如這道有關「君主敘述」試題的第②個選項裡提到「趙匡胤建立了漢朝」。

在「教育和學問」的試題裡,選項①是「朱子學是從漢代開始興起。」選項②是「魯迅在美國留學。」

如果了解中國歷史,會知道這些選項「全部是錯誤的」:「趙匡胤建立的朝代是宋朝;朱子學說是從宋代開始興起;魯迅在日本留學。」

眾所周知,選擇題的選項作用之一就是為了迷惑考生,考生在回答選擇題時,首先要知道選項「為什麼對、為什麼錯」,才能保證答對選擇題。所以,從試題的廣度分析,日本高中生平時接觸和學習了不少中國的歷史知識。

事實也是這樣。在日本學生的歷史課本中,日本史裡與中國有關的考題,內容主要集中在歷史上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方面,比如在這次試題的選項①裡提到:「澶淵之盟後,遼國契丹每年向宋朝進貢大量的白銀和絹。」

思想、哲學方面偏重於儒家、道家思想的介紹,「朝聞道夕死可也」、「人之初性本善」等一些我國初中生學習的一些傳統文化,在日本都可能是會考的內容。

在世界史方面,涉及中國歷史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細,從張騫出使西域到紅巾軍起義,從班固的漢書到義和團,這些也都是考試的範圍。

文學、藝術方面,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不但豐富,而且深度很令人吃驚,在這次大學考試的試題裡有「宮廷文化的敘述」試題,其中選項①的意思是,「王羲之為了討宮女的歡心,畫了《女史箴圖》。」

日本高中學生不僅學習中國的歷史,還學習中國的文言文。很多高中學生認為,語文裡最難學的內容是漢語的文言文。日本高中的語文課本裡有現代文和古典文之分,古典文篇數並不太多,豎版印刷。翻看日本高中的國語教材「漢文編第一部」,會發現學習的文言文內容和我們初高中的內容差距不大。

課本內容有中國的歷史故事:《狐假虎威》、《推敲》、《完璧歸趙》、《朝三暮四》、《塞翁失馬》;有唐朝名家的詩作:杜甫《絕句》、《春望》,李白《靜夜思》、《送友人》;有史記裡的《管鮑之交》、《刺客荊軻》、《死諸葛走生仲達》;還有名家韓愈《雜說》、歐陽修《賣油翁》的散文。

很多網友看到日本學生的語文課本後,表示出了沉默。我國的中學生平時也接觸一些外國的名著,但是這些名著絕大多數是已經翻譯成漢語,而日本學生竟然直接學習中國文言文的原文。

中國的發展令世界矚目,不僅是日本學生,還有很多其它國家的學生在積極學習中文、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以便於更好地了解中國。

想一想,我國總是有一些專家學者提出「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學生沒有必要學習英語」,而外國學生正在抱著開放的心態學習中文,兩廂對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去借鑑他們的先進經驗呢?

不過,據說,日本古代出於對「漢學」價值的推崇和防範後宮幹政,有一個奇特的規定:女性不得學習漢學。對於日本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和文言文的深度,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日本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試卷裡的漢語試題:日本高中生太難了
    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的高中學生,他們國語課本裡的古文和高考漢語試題,難度一點不比我們學英語低。1990年開始,日本出現了「漢字熱」的現象。在日本的一些大學裡,教學樓的走廊,或者是圖書館裡時常會懸掛一些中國的古詩文,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類教誨的條文。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
  • 「高考」試題美化日本侵華歷史,香港教育局出手
    高考試題美化日本侵華歷史 香港教育局出手了…… 近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考」歷史卷中 出現了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一套試題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2019年高考試題較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所變化,不僅擴展了素材選取範圍,更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與高中課程標準銜接更加緊密,對語文學科素養聚焦更甚。學科核心素養已越來越受重視,對高考命題及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蔣子龍《記憶裡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
  • 山東高考語文使用新高考Ⅰ卷 作文意在引發歷史使命、責任擔當...
    據介紹,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 「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全國全國II卷)、英語(全國全國...
    蔣子龍《記憶裡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臺灣高中歷史課本竟稱日本為「母國」?蔡正元說話了
    5月30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對於高中教科書介紹在殖民經濟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描述臺灣被日本殖民歷史情境,因此稱日本為「母國」一事,蔡正元不表認同,認為當時臺灣總督府和日本政府的關係,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非「子國」「母國」的關係。
  • 高考歷史備考:十一類試題解題方法梳理
    四.內容型試題解題的主要方法  1.準確識記、歸納課本相關知識。  2.對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試題(選擇和非選都有),要把提煉材料和聯繫課本知識並重。  04特徵型試題  一.什麼是特徵型歷史試題?  特徵(特點、特性、特色)有外在表現和內在實質,但一般是指內在實質。
  • 文言文才是高中語文「硬傷」,高考滿分學姐給你療傷,學會了嗎
    文言文才是高中語文「硬傷」,高考滿分學姐給你療傷,學會了嗎?現在作為大學三年級的學姐,高考時的文言文是滿分,下面讓我來說說文言文的學法。· 文言文的閱讀題在高考的語文試卷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後的文言文閱讀從題量和難度來預測,題量也會更大,難度也會更高。但是,大部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另外,高三學生屬於全面複習的時間,所以在文言文中留下了太多的時間,無法提高古文能力,為了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我提出了幾個建議。
  • 日本明年將推新高考制度,或終結「啞巴英語」?
    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數據,2019年1月報名參與考試的人數下降1%,至576830人,這是近4年來首次出現下降的趨勢。日本新聞報導。/ 推特截圖現行的高考制度規定:高考分兩天進行,第一天考文科,第二天考理科。
  • 2020重慶高考語文、數學試題有何特點、變化 說文:貼近時代 解數...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林祺西南大學教授點評今年高考作文「厚植家國情懷 展示中國青年力量」每年高考,作文都是最受關注的熱點。昨天,西南大學二級教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生導師董小玉,對今年高考作文進行了點評。
  • 日本人:中國人為啥跟全世界格格不入?看到他們的高考試卷就知道
    然而一個日本人卻說:中國人為啥跟全世界格格不入?看過他們的高考試卷就知道了。那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到底擁有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先來解釋一下,這裡日本人生說的並不是中國所有高考所有的考試試卷,而是只是一科,那就是語文科目的試卷,日本人所說的還是因為中國的高考已經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時間,但是所出的試題,居然沒有重複
  • 【試題研究】高考歷史選擇題命題趨向、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這表明高考歷史選擇題的主旨是加強考查學生的思維力度及思維過程;功能由考查客觀的史實知識轉向考查考生的主觀認識。試題通過全新的情境創設,充分挖掘歷史學科的人文內涵,擺脫教材程式化的歷史敘述,突破考生形成的固有思維模式,讓選擇題呈現出新認識、新思想與新觀點。由此可以看出考生發現正確答案的過程,既是對史料解釋(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
  • 關於今年高考語文題的官方解讀這樣說
    ,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保證新老高考平穩對接加強教考銜接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
  • 高考日語:人教版課本太多學不完?知道真相後我沉默了!
    高考日語教材只有一套,就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定的中學《日語》,但是大部分同學都是自學、在輔導班學,實際使用的教材有可能不是課本,而是其他日語書。日語高考的知識點是固定的,無論用什麼教材,都要把知識點學完,這與用什麼書沒有關係。一、中學《日語》教材並沒有那麼多如果要達到高考要求,必須要學完圖中的任意一套書,一邊是8本,一邊是4本,但厚度都是一樣的。同學們不要光看數量,忽略了單本書的厚度。
  • 國外高考外語權重幾何 日本高考英語與母語等重
    除個別私立大學單獨招生外,幾乎所有的公立大學和大多數私立大學都要求考生參加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大學入試中心每年1月中旬組織的「大學入試中心考試」(簡稱中心考試)。 該考試共有6大學科,分別是日語(200分)、歷史地理(100分)、公民(100分)、數學(200分)、理科(100分)和外語(200分),其中歷史地理、公民、數學、理科等學科又分多個科目。
  • 高考語文,全國2卷作文試題分析及例文示範
    今天簡單講一講全國2卷的作文試題,由一位語文學得不錯的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撰文,並提供一篇例文。教師簡評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試題,與疫情有關,文體是演講稿,主題可以是大愛,可以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看到試題的真身,不少人高興起來,覺得今年的高考試題又沒有跑偏。確實,這樣的主題,這樣的文體,還有可以用的素材,大家都練過。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被喬裝打扮,老師:來我辦公室一趟
    課本對學生的意義非凡,課本中的知識是濃縮的精華,能讓學生一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果學生沒有了課本,就相當於軍師沒了地圖,士兵沒了武器。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被喬裝打扮,網友:三天沒挨打了?學渣的這個精彩塗鴉就是以曹丕的畫像為基礎,將其喬裝打扮成了網癮大叔。看他橫眉怒目對著電腦玩遊戲的樣子,像極了不知進取的中年大叔。但其實歷史上的曹丕,不但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一,還恢復了西域的建置。
  • 日本畫師繪製的小學語文課本,這封面好有意境啊,十分羨慕
    諸位朋友還記得自己小學課本長啥樣麼?或者現在還在讀小學的朋友說說,自家語文課本長啥樣?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用的人教版的課本,依稀記得封面各有特色,繪製得倒是比較卡通,後來到初中了,開始用一些中國名畫一類的作為封面,很有中國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