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感受高考作文題的時代期許

2020-12-06 瀟湘晨報

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都備受關注,今年也不例外。與專家的專業分析相比,大眾也許更關注哪個作文題好寫、哪個作文題難寫。其實,無論專業分析還是茶後談資,高考作文命題的意義不只是向世人提供了可以論說的由頭,更向考生提出了宏闊而精微的時代期許。在筆者看來,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提出一個緊貼大地的現實命題: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該何去何從何為?

人們常說,高考是考生的「成人禮」。邁過這道門檻,就揮別了少年時代。而對於今年的考生來說,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接受了挫折教育,幾番淬鍊下來,心理上恐怕早已「成人」,高考則是經歷的一道「儀式」而已。

經受了成人禮,最重要的在於如何認識自己?「認識你自己」,這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中的一句箴言。認識自我、認清自我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但惟其了解自我、找準定位,才能在人生波瀾乃至波浪中更從容。

恰巧,今年全國III卷高考作文題的一段材料,就談到「如何為自己畫好像」: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對自己有準確評斷,對自己能力有準確評估,知道自己要什麼,從而就能更準確地規劃人生。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有責任畫好「自畫像」。

知道「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只是第一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都無法脫離時代軌道而踽踽獨行。同時,每個人都會受到大事件的裹挾,是載浮載沉還是搏一搏?是自暴自棄還是拼一拼?答案當然是後者。

今年上海卷作文考題就發出了這樣的時代之問:「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對於每一個篤信「愛拼才會贏」的人來說,置身於歷史轉折點絕不會隨波逐流,哪怕有無力感也不會自我放逐。比如,誰能想到疫情暴發?而在巨大挑戰面前,廣大考生克服困難,奮勇抗爭,正體現了勇氣和堅韌。

與四十年前,甚至六七十年前的考生相比,當下年輕的一代應該具有更有寬闊視野,也更有適宜於自身發展的社會環境。面對時代的期許,今天的年輕人有責任做得更好。比如更有開放情懷,而不是閉目塞聽;更有大國國民的擔當,而不是相反。全國Ⅱ卷作文考題要求考生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就展現了意味深長的良苦用心。

考題背景是,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抗疫物資上印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等詩句,而中國援助國際社會的抗疫物資則印著「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這樣的良性互動,彰顯了命運與共的理念。今天的年輕人從這種理念中獲得啟迪,就能更值得期待。今天的年輕人是值得信賴的,因為有襟懷,就會富有遠見,就會以更深邃的目光眺望這個世界。

一個人立足於世,需要構築三種關係,一個是與自己的關係,一個是與社會(他人)的關係,一個是與國家的關係,意即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如果說「自畫像」是見自己,擁抱世界是見天地,那麼發揮人生價值,讓社會更有溫度,則是見眾生。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新高考Ⅰ卷的作文考題就談及了抗疫中的堅守。比如,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每個人在社會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通過構築與他人之間的聯繫,找到發揮自己力量的落腳點,就能實現人生價值,帶給社會溫暖。

哲學家羅素說過,「三種單純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尋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這是一種跨越國界、穿透時空的自我審思,對今天的年輕人、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通過高考作文題所傳遞的價值取向,所延伸出的精神坐標,我們每個人都找準自己的角色,並扮演好角色要求,這個社會將更值得期待。(文丨秦川)

【來源:央視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與神同行2》: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第三重緣:江林幫助士兵渡劫,其實也是跟自己和解。通過這三重因與緣,我們會看到一個循環,也許人生就是個循環,如果一重因是鎖,那麼一重緣是鑰匙,《一代宗師》中曾有句很經典的臺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代宗師我的理解是,這三重因緣的解鎖過程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大氣是一種做人的格局,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當我們的心中裝著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整個世界的時候,心也就大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種成分叫「大氣」。  什麼是大氣?  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範、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向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出爐!你會怎麼寫?(附43年高考作文題)
    就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人物寫一篇在班級讀書會上的發言稿,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這屆考生回憶裡的共鳴你是哪一年暴露年齡高考滴還記得當時作文咋寫滴咩來,一起喚醒青春的記憶2016年開始廣東重新全面啟用全國卷第一年的漫畫作文題
  • 牡丹仙子謝麗萍,抱樸守拙見天地見眾生
    花的下方有七八枝新苗在發芽,嫩嫩的小芽要把這個春天染得更加熱鬧……在謝麗萍的《萌生萬物》裡,滿滿的都是對生命之美的愛憐,對未來的期許。這幅作品是受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系傳人陳正雷老師所託,在正雷太極書院萌學館揭牌儀式上現場所作。從下筆到成品,前後不過30分鐘。
  • 高考模考作文|溫州一模:打破前見之錮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考生可以記敘自己的見聞與感受,寫成記敘文;可以就「前見」發表自己的議論,寫成議論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寫成散文,抒寫感悟和思考。
  • 網易雲催淚熱評:「你見感情放過誰,又見誰全身而退……」
    網易雲催淚熱評:「你見感情放過誰,又見誰全身而退......」 曾經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以為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欲望還有勇氣和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在生活的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得愛和被愛。
  • 見自我,見天地,見眾生
    在古代,玉被視作集天地山川之靈氣幻化而成的至純至潔之物,所以它能連接天地,將人們的美好願望傳達給上蒼,從而獲得神祗保佑。雖然譚飛的作品總是不拘一格,別有新意,但也幾乎全部建立在中國傳統題材之上,「工藝作品要有根。」
  • 2020年高考作文同題共振
    2020年高考落下大幕,高考作文的熱度依然未減。中學生如何評價本次高考作文題?山西晚報記者向太原市高中學生發出約稿倡議,請他們來一次大練兵,也從中探討他們對該作文題目的思考。2020高考作文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高考作文題「管鮑之交」暢談古今 數學考「金字塔」文理生感受不同
    高考作文題「管鮑之交」暢談古今 數學考「金字塔」文理生感受不同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沈逸雲  2020-07-08 記者兵分多路,在多個考點採訪考生
  • 網易雲熱評: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日久生情也不過是……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網易雲熱評: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日久生情也不過是…… ———摘自網易雲熱評《煎熬》 「後來,除了夢以外的地方我就沒見過你了」 ——出自網易雲音樂《Isara》熱評
  • 2020高考作文題全匯總!吉林省考的是……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北京高考閱卷過半,語文科目出現滿分作文,目前數學科目每道題都有...
    近35萬份高考答卷閱評過半,語文卷已經出現滿分作文。昨天下午,記者在高考評卷現場看到,評卷教師間隔就座,評卷全程佩戴口罩。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李鴻江介紹,今年一線中學教師佔總體評卷教師的50%左右。高考網上評卷依然延續「背靠背」雙評,甚至多評模式。
  • 2020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引用《易經》乾卦文言,為何寫議論文最佳
    2020高考江蘇卷作文題,引用《易經》乾卦文言,為何寫成議論文最佳近兩年,《易經》相關內容經常出現在高考、公務員等考試中,讓眾多學易者讚嘆不已。當然,由於易經內容的頻繁出現,人們對此的看法也越來越冷靜。
  • 高考作文大家寫!三位初中生的高考同題作文 你打幾分?
    資料圖今天中午11點30分,2020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順利完成。每年的作文題,都是高考首日大家的熱議話題。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是要請考生們談談「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奔跑吧壓中高考作文,遇見天壇有數學原題,綜藝本土化正在崛起
    今年的高考作文很有意思,以讀史者視角評春秋人物,以思想者視角評中國面孔,以觀察者視角評疫情百態,高考作文格局越來越大,今年尤其為最,大並不可怕,怕的是心中無貨,筆下無料。
  • 知人善任與懷才不遇——2020年高考作文題之我見
    「鮑叔知人」得從春秋典故說起,以下是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目給出的素材: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齊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齊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
  • 高考拿高分的秘籍!電影人視角下的高考作文題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影評學會網評委秘書長虞昕,一起聊聊電影人視角下的高考作文題。實際上,作文題是對社會的某種觀照,如果把歷年的高考作文題串聯在一起,就是國家的微觀進步史與發展史。而電影也在反映和記錄時代,它就像高考作文題一樣,回望著我們一起走過的路。
  • 高考作文名師快評:「需要」和「被需要」,關注個體的「獲得感」
    原標題:高考作文名師快評:「需要」和「被需要」,關注個體的「獲得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老師、楊浦區學科帶頭人 張林: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需要」和「被需要」非常亮麗。  從作文題本身來說,非常適合學生來寫,但要寫好又不是非常容易,有一定的區分度。
  • 錢塘江丨君子習琴 以見天地
    昔伏羲氏之制琴、孔子以禮樂治國、漢代蔡邕作《琴操》……古琴,從遠古時代的浪漫和高雅中走來,延續數千年,與整個華夏文明相生相伴。所以,它是幸運的。古代四藝中,琴注之以德;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人們通過古琴來載德載道。「士無故不撤琴瑟」,作為人成就自我、修煉自我的載體,古琴的文化內涵遠超其藝術含量。但這也意味著「冷門」。特別是現在,知道古琴、了解古琴並懂得古琴的人,其實很少。
  • 「創意寫作」與高考作文(一)
    ●吳萬哲高考硝煙已散,不少學子反映今作文難度增大。高考作文到底該怎麼寫?請聽寶雞「創意寫作吆喝第一人」的「小見」。2017年高考結束的第二天,我到公園溜彎,有個朋友突然問我:你是個作家,吹牛為「寶雞創意寫作吆喝者第一人」,對今年高考作文題怎麼看?原來,他小兒子正讀高中,明年要高考,想從我這作家嘴裡挖些為文之道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