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只有朋友多,路子才會廣,實際也是如此,有人脈自然就有資源去辦事,但是人脈是在有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能力,再多的人脈也是無濟於事。
莊莊是我的大學同學,他就是喜歡交朋友,不管什麼樣的聚會,什麼樣的飯局,只要能認識人,莊莊肯定是第一時間去應酬。
對於莊莊來說,應酬就是自己獲得資源的方式,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對好:「朋友多,好辦事」
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
在一次飯局上,莊莊聽說朋友急需一批生產原料,就毛遂自薦自己能夠提供優質的產品。
誰知道被朋友嘲笑:「你這個人,只會吃喝玩樂,吹吹牛,這件事情很重要,你可別害我。」
莊莊以為吃喝玩樂就能夠獲得資源,直到最後,朋友對他抱有質疑。
職場和飯局截然不同的是,職場只會權衡利弊,而飯局上,大家談最多是感情。
只有沒能力的人,才喜歡結交人脈。
1、沒能力的人喜歡交朋友,利用朋友來獲取資源
有一句話:「你的人脈價值百萬」,聽著挺讓人振奮人心的,事實卻恰恰相反。
在某檔求職類節目中,有一個求職者就聲稱,自己在某次會議上,認識董明珠,還有她的聯繫方式。
在場的老闆表示了質疑,普通的求職者能有董明珠的聯繫方式。
小夥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現在撥打電話,結果電話那頭一直沒有接通。
人脈是需要對等的,從不是對方賞賜的。
你需要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是需要你,沒有所謂的一味索取。
只有你的能力跟人脈相匹配的時候,你才能夠使用相應的人脈,否則,你所獲得的人脈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你選別人作為人脈,同樣別人也在挑你
多交朋友就能夠有多條人脈,這句話是錯的。
人脈是需要能力匹配的,而不是去單純去索取。
你可以想像下,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會願意跟一個總是求你辦事的結交為朋友?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你索取人脈的時候,對方也會需要你給好處。
以前,我的同事默默,她就很喜歡去各種飯局上,認識各種大人物,就希望將來能夠有合作的機會。
但是,很多情況下,她總是被人瞧不起,
就因為她的職稱低,就是一個普通的銷售員。
在一次飯局上,她就端著酒杯去找許總去敬酒,許總了解後她的背景,立刻應付了事,沒跟默默發言的機會。
許總看到行業的大佬,立馬就甩開了默默,走上前對大佬畢恭畢敬的。
人脈關係從來就不是單行道,而是雙向選擇。
你在選擇別人作為你的人脈的,對方同樣也在挑你。
3、有能力的人,人脈資源自動送上門
有能力的人,從來就不屑於人脈構建,人脈就會自動送上門。
我以前認識一個新媒體運營的趙老師,在業內算是一個大V,策劃不少的成功案例,也讓他在行業內名聲確立。
偶爾,他也會去外面授課,總會有一堆人找上門請教各種問題,其中不乏企業老總,企業高管。
這些人還會主動約飯局,希望能夠趙老師的指點下,自己公司的新媒體能夠有所進步,甚至老闆還會給一筆不錯的諮詢費。
但是,趙老師回絕了他們的飯局,因為趙老師實在太忙了。
有次,某公司的高管還跟趙老師拉來一個運營項目,只要這個項目做得好了,就會給10萬的酬勞。
看到這個酬勞,趙老師也得好好挑選,畢竟他的時間有限。
有能力的人,人脈自然就會送上門,從來就不缺資源。
現在有太多人喜歡發展人脈,不斷參加各種飯局,各種會議,就希望能夠多認識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的人,但是他們恰恰忽略了,自己能夠給與對方多少的支持。
只要雙方的資源不對等,就很難成立人脈關係。
究其原因,人脈就是資源互換的存在,如果你沒有匹配的資源,對方也不會瞧不上你。畢竟這個世界上,大家都不是傻子,一味去幫助他人,自己還沒所求。
所以,結交人脈的基礎上,就是雙方的資源匹配,否則就是浪費時間。
聰明人就是看透這裡,才會好好發展自己,人脈自熱就會來,只有傻子才會發展人脈,結果總是吃閉門羹。
你覺得人脈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