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書單君 書單
之前聽過一句很扎心的話,「成年人的世界,連崩潰都是無聲的。」
好像成年人的委屈和眼淚,都只能藏在心裡,被人看到就失了體面。最近微信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文章:
什麼《成年人的世界,情緒早就戒了》《戒掉情緒是成功的第一步》《優秀的人,都能做到情緒穩定》……
總之一句話:成年人,不能有負面情緒。
情緒確實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想要控制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實上,情緒根本戒不掉。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種體會,有時候越是強行讓自己開心,在人前裝出一副笑臉,負面情緒就越嚴重。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美國知名心理諮詢師肖恩·史密斯,對此提出了一個觀點:
大腦就像一個自動觸發的程序,根據不同情況自動產生不同想法,任何試圖控制大腦的行為,都會以失敗告終。
他認為,掌控負面情緒的關鍵,並不在於咬牙切齒地克制,也不在於倉皇無助地逃避,而在於切斷大腦的自動化反應。
他把這些研究成果,寫成了《掌控情緒》一書。
在喊著控制情緒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肖恩·史密斯在書中一再強調:
焦慮是人生的底色,但不代表你面對負面情緒就無能為力。
哪怕我們控制不了大腦,但只要了解大腦的運行規律,試著和大腦和諧相處,同樣可以擺脫負面情緒的枷鎖,實現真正的情緒掌控。
不讓你想猴子,你會想什麼?猴子之前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姑娘在創業公司待了3年,業績一直在前三,但由於她獲得了公司唯一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所以一直沒漲過薪水。
她想和老闆談一下漲薪,卻擔心出國深造的機會沒了,又怕老闆說她貪心,所以一直忍了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內心的不滿與日俱增,雖然她從來沒有當眾表達過憤怒,總是默默消化,但很多事情卻在悄然發生變化:
一向細心的她,會把簡單的表格填錯;老闆交待的任務,她居然拖到了最後一刻;明明手頭有緊急的項目,她卻帶著團隊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不少人其實和這個姑娘一樣,一有什麼消極情緒,就想盡辦法壓抑,以為壓著壓著就沒了。
殊不知消極情緒根本不會消失,它只會在你不自覺中發洩出來。
這也契合了肖恩·史密斯在書中說的一個觀點:
「如果讓你不去想猴子,那你的腦子一定會想猴子。
哪怕你想盡辦法讓自己分心,如唱歌、跳繩,但你心裡清楚,自己做這些無聊的事情,完全是為了避免想起猴子,一旦停下來,你對猴子的執念就會更強烈。」
就像李白那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樣,所有的負面情緒,其實都是大腦自動產生的產物,並不是我們用意志就能控制住,說不想就不想的。
任何試圖控制情緒的努力,都只會反噬我們,給我們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傷害。
甚至有研究表明,越想避免焦慮,焦慮的情況就會越嚴重,避免焦慮的行為往往會成為焦慮的起因。就像我們睡不著時,越不想失眠,就越會失眠。
或許有人會問,大腦為啥要這樣傷害我們呢?
肖恩·史密斯的觀點非常出人意料:
大腦之所以會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幫助我們,只是它太過敏感了,總會在不自覺中傷害我們。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個姑娘出過一次車禍,後來只要她開車上路,就會不自覺地緊張、焦慮。
肖恩·史密斯指出,這其實是大腦向這姑娘發出警報,讓她要注意路況,不要再出車禍。
這樣的警告是出於大腦保護我們的本能,畢竟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嘗到了很多艱辛和困苦,大腦繼承了它們的經驗,會在危機時自動提醒我們。
但是,大腦實在太敏感了,它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憂慮機器,永遠都在尋找問題,哪怕再小的事情,也能引起它的焦慮。
用肖恩·史密斯的話來說,大腦就像控制欲特別強的媽媽,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催你穿棉褲。
哪怕它是出於好意,這樣的「為你好」也讓我們特別難受,我們經常會陷入大腦帶給我們的焦慮、煩躁和痛苦之中。
因此,我們必須要理解大腦如何操縱我們的心智,它對我們耍了什麼手段,我們才能見招拆招,逃出大腦對我們的控制。
大腦的4個「詭計」肖恩·史密斯在《掌控情緒》中總結了大腦的四個「詭計」,它就是利用這4個手段,讓我們陷入焦慮而不自知。
詭計一:歷史再現
每個人都經歷過不愉快的事情,大腦會把這些事情記下來,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它就會自動給你重現過去。
比如,你以前被房東坑過,下次遇到新房東時,你就會不自覺地想起,曾經被房東坑過的往事,跟新房東溝通時就會很謹慎。
這是因為,大腦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積累經驗教訓,在危險時引導我們做出反應。
這樣,哪怕我們來不及做出理性思考,也能知道自己應該做點什麼。
但過去的經驗,就絕對正確嗎?
當然不是,所以大腦對歷史經驗的盲從,有時會讓我們的處境更艱難。
詭計二:王牌想法與雙重標準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消極評價:我很糟糕,我很差勁,別人比我好多了……
肖恩·史密斯將其稱為 「王牌想法」,也就是說只要大腦打出這張王牌,你的心情一定會不好。
另外,大腦還會為你設定雙重標準——別人不小心碰到你,你會覺得他是不小心的;你不小心碰到別人,你擔心別人會覺得你是故意的。
這種「雙標」也經常讓我們苦惱不已。
詭計三:悲觀思維
大腦生來就更關注錯誤,如果你看到一間漂亮的建築,它的設計美輪美奐,上面卻有一扇窗戶的玻璃掉了,你想的一定是:
「這麼漂亮的建築,居然有這樣一個缺陷,太可惜了。」
然後,你就會對這座建築徹底否定。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一個人為你做了99件好事,但如果有一次他沒滿足你,你就會覺得他是個壞人。
這背後,其實也是人的悲觀思維在作祟。
詭計四:權宜之計
如果身體不舒服,大腦就會驅使人趕緊做點什麼,來緩解這種不適,哪怕這些事從長遠來,反而會造成更大傷害。
比如,有個朋友想減肥,辛辛苦苦練了2個小時,腰酸背痛地走回家,路上經過燒烤檔,立馬吃了一頓燒烤,之後一稱體重,還重了2斤,這下白練了。
他回憶,當時路過燒烤檔,腦子裡仿佛有一個聲音在勸他:你現在太累、太辛苦了,你需要吃點好東西,好好補償一下自己。
這是因為,大腦會把我們當前遭受的苦痛視為最高級,驅使我們優先解決目前遭受的苦痛——哪怕,這會讓我們以後更痛苦。
比如我們焦慮時,就會想抽菸、喝酒、瘋狂購物……
我們明明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有害無益,但大腦會勸我們,「管它以後的事情,你現在舒服最重要!」
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及時行樂」,很多人會解釋成是缺乏自制力,但肖恩·史密斯指出,這不過是你大腦的本能而已。
大腦的這四個「詭計」,雖然本意是保護我們,但這些思維路徑總會傷害我們,讓我們焦慮、煩躁。
擺脫大腦控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減少,大腦對我們的負面影響,掌控情緒呢?
在《掌控情緒》一書中,肖恩·史密斯介紹了幾種辦法:
方法一:學著觀察自己的大腦
準備一個筆記本,在上面寫下你面對困境時,是否會有特定的模式出現。
比如:每次被上司責罵,你通常是怎麼回應的?需要和別人交流,你又是怎麼做的?
把習慣的做法記下來,然後思考:
你為什麼會這麼做?
當時大腦告訴了你什麼事情?
它說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經常反思行為背後的特定模式,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大腦是如何影響你的。
方法二:提醒自己,想法只是想法,不一定是事實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慮、無助,是因為總是對大腦產生的想法照單全收,但問題是,大腦的想法就一定對的嗎?
肖恩·史密斯就教大家一個方法,每次產生一種強烈的想法或者感覺時,可以加上一句話作為開頭:「我正在經歷這種想法。」
比如你特別不爽某個同事,可以默念:「我正在經歷『這個同事好討厭』的想法。」
如果你很喜歡一個人,可以默念:「我正在經歷『我很喜歡這個人』的想法。」
這個練習很簡單,卻能讓你與自己大腦的想法保持距離,而且你練習得越多就越有效。
方法三:少攝入糖、酒精、咖啡因,多鍛鍊
肖恩·史密斯提醒大家,大腦再怎麼厲害,也不過是身體的某個器官,會受到我們身體狀態的影響。
如果你又累又餓,那你就很容易暴躁不安;如果你經常鍛鍊,那情緒就更平穩。
所以,他建議大家,要保持健康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肉類和全麥食品,同時堅持鍛鍊,保證每天至少7小時睡眠。
同時,儘可能減少攝入糖、酒精和咖啡因,因為這些會導致人情緒低落,急躁易怒。
人這一生,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度過,但很多人根本沒考慮過,大腦到底是什麼,它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肖恩·史密斯開玩笑說,你買個冰箱都要看下說明書,怎麼自己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你卻不願意去探索一番?
大腦可以被訓練,但天性不能被改變,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解讀它的意思,接受它給我們的東西,同時有足夠毅力和勇氣,做出自己的選擇。
希望大家總有一天,能學會和自己的大腦和諧相處,這樣你才能收穫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作者 | 唐一 編輯 | 燕妮
圖源 |《四月的長久夢》
原標題:《微信裡最毒的雞湯,就是讓成年人戒掉情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