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別人念叨自己頭痛、胃痛,身體不舒服,但是卻鮮少有人會去醫院就醫,認為自己只要適當休息就能緩解,並不會將此放在心上。
但事實上,這樣的頭疼腦熱,身體不適,反而更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為什麼我們要對這些慢性疼痛多加關注和重視?
據了解,慢性疼痛往往會導致一系列心理與精神問題,久了甚至會加重器質性的問題。
心理狀態不好的話,慢性疼痛更是會被放大。
另外,身體不舒服不一定是生理方面也可能是心理方面,有時候因為精神狀態不好經常會導致生理方面一些症狀。
點擊播放 GIF 0.0M
01.
慢性疼痛可對患者造成精神疾病
昨天,央視新聞指出,全國慢性疼痛患者已超1億人,且慢性疼痛患者抑鬱症發生率約為30%。
同時,專家建議,如果出現頭痛、胃痛、腰背酸痛等疼痛時,倘若一時查不出病因,不妨到精神科進行檢查。
消息一出,有很多網友表示質疑,畢竟頭痛看頭,腳痛看腳是患者一直以來的就醫準則,這條新聞一出讓很多患者都疑惑,頭痛怎麼就和精神科掛上了勾?
其實,這並非空穴來潮,而是有著事實依據的。
有關研究表明,頭痛患者的心理過程,特別是情緒體驗問題方面,都與健康人群有著明顯區別,具體表現在症狀軀體化、強迫症、抑鬱、焦慮、恐怖、偏激等方面。
並且,頭痛患者伴有情緒反應或心理障礙,64%的病人是誘因,36%緊張性頭痛病人是主要病因。
年齡小於40歲的頭暈、頭痛患者較年齡大於40歲的頭暈、頭痛患者有焦慮和/或抑鬱的概率更高,對於這類患者應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治療。
點擊播放 GIF 0.0M
02.
3步自測,看你是否患有偏頭痛
熬夜沒睡好、工作壓力大、用腦過度,一不小心腦子就感覺漲漲的痛……
像這類的頭痛很常見,一般是緊張型頭痛,它會讓人感覺頭部兩側收緊,腦袋昏昏沉沉,像戴了一個無形的緊箍咒。
點擊播放 GIF 0.0M
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糟糕的心理狀態都是緊張型頭痛的誘因,一般通過調整心態、多休息就能得到緩解。但是,如果頻繁發作,就需要及早到醫院檢查,排除其他頭痛的可能性。
要知道,除了緊張型頭痛外,頭痛還分有很多種類,如偏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
去年國際頭痛協會劃分出了380多種頭痛類型,這真是聽起來就讓人頭痛。
其中,較為高發的還有偏頭痛,偏頭痛疼起來可就厲害了,能讓人感受到什麼叫「頭痛欲裂」。
偏頭痛大多數是單側頭痛,能感覺到一跳一跳地疼,嚴重時會出現炸裂性的劇烈疼痛,一般持續幾個小時或者幾天。
緊張型頭痛的症狀聽起來和偏頭痛有點像,但其實它們有一些微妙的差別。
偏頭痛和遺傳關係密切,如果你的親人中有偏頭痛患者,那你也很可能患上偏頭痛。
另外,激素變化、飲食、睡眠、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偏頭痛,比如月經期、飲酒、食用巧克力和奶酪製品、長期焦慮抑鬱、熬夜或睡懶覺等等。
所以偏頭痛患者要更加注意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接觸讓自己頭痛的危險因素。
如果你偶爾感到頭痛,又不確定是不是偏頭痛,我們為大家提供了3步自測頭痛法:
1.在既往的3個月時間內,是否因為頭痛而停止工作或學習至少1天?
2.頭痛的過程中,是否伴有噁心或嘔吐的症狀?
3.頭痛時是否覺得光線刺眼?
如果你符合2條以上,那麼就很有可能就患上了偏頭痛,別忍著,讓專業醫生幫你解決頭痛的煩惱吧。
03.
隨意使用止痛藥更痛苦
系統化治療可減少頭痛發作
頭痛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往往是難以用言語描述的,有的人可能會隨意吃兩片止痛藥止痛,但這種做法隱藏著很大的危害。
過度使用止痛藥,會在腦內形成特殊的神經環路,導致成癮。這不僅不能緩解頭痛,還可能會導致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
所以,一定要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醫生讓你服用的往往是頭痛預防性治療的藥物,它不會讓人成癮,還能幫助治療頭痛,但是倘若我們隨意吃一些單純性的止痛藥物,是會成癮,甚至導致更嚴重的頭痛。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果你目前只是輕微頭痛,沒有到達用藥的程度,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日常護理:
生活規律,適當運動,保持睡眠充足
適當放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平時總結生活中哪些食物可能會引起自己頭痛,儘量不吃
多吃富含維生素B2和鎂元素的食物
避免去有強光刺激和高海拔的地方
所以,一定要好好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我們要及時就醫不要總是抱有熬熬就過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