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臨空經濟區安置小區:村民變居民 生活更幸福
走進燕磯安置小區,一排排高樓整齊排列,道路乾淨整潔,休閒廣場錯落有致,社區服務中心、黨建活動室、紅色放映廳、閱覽室、棋牌室等一個個便民設施一應俱全,社區面貌日新月異。據了解,該小區主要安置機場核心區和走馬湖水系治理工程項目被徵遷群眾,目前已有600餘戶拆遷村民入住,2000多戶正在裝修中,村民變居民,他們的生活狀態到底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乾淨整齊的燕磯安置小區。
老人們聚在紅色放映廳看電影。
從村民到居民 改變的不僅是身份
83歲的彭金林正在社區圖書閱覽室看書,一年前,他的身份還是車湖村村民。
「自從社區成立後,辦事方便了,活動也多了,村民變居民,生活也不一樣了!」彭金林高興地說。
彭金林告訴記者,自己是國慶期間從燕磯臨時過渡安置房搬進新家的,中建三局燕磯安置小區項目部志願者特地趕到他居住的臨時過渡安置點,幫助兩位老人搬家。為抒發喬遷新居的喜悅心情,表達對志願者的感謝,彭金林老人還拿出京胡為大家現場演奏。
彭金林和老伴現在居住的是一套兩居室的房子,兒子兒媳的房子也在同一小區,離他們不遠,正在裝修,對老兩口來說,這房子足夠寬敞了。搬進了新樓房,各種家電一應俱全,用上了天然氣,從此告別煙燻火燎,用上了自來水,洗澡也用上了熱水器。
搬進了新小區,彭金林還多了兩個愛好。一是看書、看報紙,社區圖書閱覽室寬敞明亮,環境好,書籍多,一有空就過來坐坐。二是去健身,小區內的幾處小公園內,有涼亭,有景觀,有健身器材。彭金林還是楚劇愛好者,有空還拉上幾位老夥計,為大家表演上一段。
「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也變好了,社區還經常組織一些文藝活動,生活品質提高了。」在彭金林看來,從村民到居民的過渡,讓大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心為民服務 發揮支部主心骨作用
「我們6月份組建了社區居委會,成立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目前,有8個村的村民入住社區。社區黨支部以黨建為龍頭,努力打破原來8個村各自為政的局面,加快實現社區管理、服務、資源、文化的有效統籌與無縫融合。」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呂司琪告訴記者。
社區與物業公司積極構建為民服務網格,每棟樓都配備一名網格員,一名物業管家,隨時為居民提供服務、解決難題。通過黨支部和網格代替過去的村民小組,變粗放式管理為下足「繡花功夫」的精細化服務,讓黨員服務真正落到社區居民身邊;通過強化黨員帶頭作用,真正把支部建在網格、活動融入網格,深化多元融合服務模式,建立並暢通服務熱線、居民意見箱、網格議事會、幹部走訪日誌等民意通道,不斷提升黨建網格服務居民水平。
「經過大家的努力,到目前為止,我們這裡沒有一起違規裝修、違建現象發生。」社區工作人員徐文靜自豪地說。
為了最大程度方便社區居民和老年人,社區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有黨建、共青團、婦聯、民政和勞動保障等窗口,同時,為最大程度方便社區老年人,社區還設有代收水電費、天然氣費等服務窗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利。
「努力把社區打造成居民的精神家園,把黨的工作鏈條延伸到每一個網格,讓黨組織成為居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心理上的依靠。」呂司琪說。
關注弱勢群體 共建和諧家園
在社區的愛心廚房裡,67歲的曹燕珍正忙著跟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包餃子。
曹燕珍原來是壩角村村民,搬到新家後,她主要的任務就是給上小學的孫子做飯、洗衣服,閒不住的她,就成了社區的一名志願者。
「我們每周為社區裡的空巢房老人做一次飯,一般是餃子、包子還有湯,送到每一位空巢老人家裡去。」社區工作人員楊野婷說,過來幫忙的熱心群眾很多,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都是幫忙打打下手。
社區的紅色放映廳每周播放一場紅色電影,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動,讓大家受到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也促進了鄰裡間的和諧交流。其餘時間大家也經常聚在這裡,看看新聞、聽聽戲。曹燕珍有時候會到這裡來,找老姐妹們聊聊天、拉拉呱。
曹燕珍說,住進了小區之後,她不僅沒覺得有什麼不方便,心情反而更好了。她很自豪:「你看看我們這裡,是不是不比城裡差?」
汪新龍原來是杜灣村人,一直在外面做一些小工程,顧不上照顧孩子學習。搬過來後,兩個孩子都在燕磯中心小學讀書。最讓他高興的是,社區裡設有兒童之家,放學後,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輔導孩子學習。
「這邊的教學質量肯定好些,加上專人輔導,小孩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汪新龍滿意地說。
社區的非遺文化館,每個月都定期舉辦十字繡、剪紙等非遺技藝培訓,社區居民都踴躍參加,非常受歡迎。
「我們準備跟商家合作,把我們的作品賣到市場上去。」望著大家繡好的香囊,呂司琪說,這樣既豐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同時,社區還聯繫區人社局,跟家政服務公司合作,定期組織家政培訓,推薦就業崗位,幫助每一個有就業願望的居民實現就業。
精心設計 著力打造智慧社區
為深入推進燕磯安置小區社區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打造以強化基層黨建為引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智慧社區,促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和市城投公司合作,共同推出《燕磯安置小區建設智慧社區的實施方案》。
區組織人事局局長張明村介紹,根據方案,將建立社區+物業+居民平臺,積極推進社區治理「六個融合」。深度融合社區服務、物業服務、紅色物業、志願服務、商業服務、政務服務,讓物業服務真正融入社區治理,推動社區治理群策群力、群管群建,不斷強化黨組織對社區建設、對物業服務和業委會工作的指導協調,逐步提高社區治理能力。
同時,在社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推行居委會和物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居委會主任擔任物業公司相關職務,對物業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協調居民與物業矛盾;物業公司經理擔任居委會相關職務,成為社區工作人員,實現社區與物業有效融合、優勢互補,從而達到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
「我們將圍繞社區群眾多種便捷服務需求,通過運用數位化網絡系統,將轄區物業服務事項與每個住戶實現有機連接,積極探索開發小區志願服務積分制,大力實施社區共享+眾籌行動。全力打造『生活服務更便捷、生活環境更優美、生活狀態更和諧、幸福指數更提升』的智能、
【來源:鄂州黨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