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武隆,山嫂成為眾多媒體記者最感興趣的採訪對像。
張樹學既是山嫂又是三嫂,「九個山嫂」叫響緣於偶然。
後坪鄉是全市十八個深度貧困鄉之一, 白石村是後坪的縮影,張樹學一家則是村裡貧困的典型:兩位老人相繼病重需要醫治,兩個孩子上學需要供養,家裡農活全靠張樹學操持,唯一的經濟來源就靠丈夫李明江外出打零工。
想脫貧想致富,頭都想爛了,但巴掌田、雞窩地的山旮旯裡幹什麼呢?
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闆黃建貨走進白石村,決定發展有機無公害蔬菜產業。張樹學感到機會來,踴躍加入該產業發展隊伍。但是事與願違為,無公害蔬菜不打藥,不施肥,蘿蔔個頭小,賣相不好。沒找到錢的老闆離開了,張樹學夢想落空。
白石村第一書記楊懿得知情況,立即聯繫幫扶單位群策群力,解決了白石村蘿蔔銷售之急。
2019年春,村民黃光全帶頭發展蔬菜種植,張樹學又積極加入蔬菜種植隊伍務工。心想,這一次,蔬菜老闆是本村人,應該不會跑了。2019年6月,蔬菜剛開始上市,黃光全卻遠赴非洲打工去了。
「三嫂,你來當帶頭人,我們跟著你幹。」張樹學如夢初醒:雖然帶頭人走了,但種蔬菜的隊伍沒散,和鄉親們一起幹也可以呀?
就這樣,張樹學當起了「菜司令」。為了方便聯繫,張樹學還創建了蔬菜微信群,每天務工的人、每人的工時都在群裡公布,公開透明。
一石激起千層浪,「菜司令」的隊伍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信任。到去年年底,張樹學帶領大家共種植了80畝地,收穫白蘿蔔5萬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還加工製作了苦瓜幹、紅苕幹、鮓海椒、苕粉等農家土貨。
「平均每家分紅15000元,大家看到了希望,認定種菜這條路。」張樹學說,今年3月,在村黨支部的積極支持下,張樹學帶領大家成立了重慶市武隆區山嫂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註冊了「九個山嫂」品牌。
上遊新聞記者 鄒飛 配音 李婉嬌 攝影報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