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府墨香」古府沉香——下甲紅薯粉

2021-01-13 多彩凌雲

入冬,就意味著離春節越來越近了,山上雪白的山茶油花散發出淡淡的芳香,一顆顆飽滿的油茶果子綴滿枝頭,在冬日暖陽的映射下閃閃發光。地裡的紅薯在泥土裡吸收了一季的養分,也肥壯起來,有的甚至破土而出,冒出尖尖角。老家的鄉親樂得合不攏嘴,憨憨的笑容裡掩飾不住喜悅和希望。山上、地裡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有收茶果的,有採摘紅薯葉、挖紅薯的,就連孩子也在幫剝茶果皮或撿紅薯等,幹點力所能及的活兒。

製作紅薯粉原料—紅薯—韋付增攝

紅薯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等,曾經李時珍還稱紅薯為長壽食品,具有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腦細胞活性、預防疾病等作用,可以提供身體必須的營養物質,還具有減肥的作用。

#紅薯加工—肖發凌攝

我老家凌雲縣下甲鎮河州村汾洲屯,地處桂西北部,位於百色市凌雲縣東南部,距縣城10公裡,背靠延綿青山,前有泗水河玉帶環抱。據凌雲縣誌記載,皇佑5年(公元1 0 5 3)宋皇朝在凌雲設置泗城州,州治在下甲汾洲(現在的下甲鎮),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從下甲汾州遷至古勘峒(今凌雲縣城所在地泗城鎮),歷代土官就把下甲汾州經營為「別業」(消遣休閒娛樂的地方),汾洲釣魚臺成他們釣魚、作詩、刻字的一處消遣娛樂場所。時過境遷,如今,汾洲釣魚臺上還下12幅土司留下摩崖石刻。

下甲製作紅薯粉已經有些歷史,是一門傳統手工藝,它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和老藝人的堅守,帶著手工製作的溫暖與誠意,從遠古走到了現代。它的材料主要是種在山地或田裡的紅薯和本地優質的山茶油。製作紅薯粉的程序比較繁雜,從清洗新鮮紅薯、磨漿、過濾提取紅薯漿水、浸泡、沉澱、提取澱粉漿、攪拌、蒸製、涼曬、切絲……要經過20多道工序,工期十天左右,每一個環節的操作都需要精細到位,下甲紅薯粉一般顏色清灰晶亮,有淡淡的山茶油和紅薯特有的清香。

紅薯漿泡水—韋付增攝

以前製作紅薯粉主要是籌備春節食品之一,用自家種的紅薯加工成紅薯粉。記得小的時候,還沒有粉碎紅薯粉的機器,母親用錘子把一顆粗鐵釘打穿一塊大鐵皮,把鐵皮打穿成密密麻麻的蜂窩狀,然後架在一口大陶瓷缸上,一家人圍坐在圓缸邊,刷刷……刷刷……把洗乾淨的紅薯使勁搓在鐵板上磨成漿泥,這可是一個苦活,冬天天氣冷,磨板粗,不小心就會把手劃破皮。母親把磨碎的紅薯盛入用竹子架起的曠口土布袋裡,下面放一口大木桶,我用水瓢舀水淋,姐姐和妹妹搖晃像搖床一樣的曠口袋,水譁啦譁啦往大木桶裡流,直到水變青,袋子裡只剩下渣渣。木桶裡的紅薯漿水再放到乾淨的更大的木桶裡,放滿清水,輕輕的打撈均勻,妹妹說是幫「紅薯澱粉寶寶」洗澡,靜泡一天一夜,第二天慢慢把水倒掉,撈出沉澱在桶裡「紅薯澱粉寶寶」,放到盛著清水的另一個大木桶再「洗澡」,就這樣經歷三天三夜的「沐浴」、沉澱、過濾,紅薯漿水已經華麗變身,由原來的帶有泥土顏色的渾濁變成潔白的澱粉漿。沉澱這一環節需要很多水桶,一排排整齊的水桶把河岸都佔滿。我常抱怨紅薯嬌氣,洗個澡,就要用很多很多水,真浪費,每次想偷懶少放點水,都被母親發現,她說,要用大量的水才可以把那些殘渣洗乾淨,這樣做出來的紅薯粉口感才好,顏色也通透靚麗。潔白的紅薯澱粉注入適量的清水和黃燦燦的山茶油一起撈均勻,大鍋燒沸水,取圓圓的鼎罐蓋平放在鍋子裡的木架上,抹上山茶油,用瓢子舀勻粉漿倒在鼎罐蓋內蒸熟,撈起來掛在竹竿上晾,就是一片片質樸的青灰色調紅薯粉,待半乾再一片片收起來用利刀切成一條條細細的紅薯粉,再把它夾在編好的長竹架紮好定型鋪放在菜園邊、河灘上曬乾。曬紅薯粉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一排排的竹片,遠看以為是一道道梯田, 近看一根根紅薯粉絲舒適的平躺在裡面,想彎屈都難,曬乾後包紮成一紮一斤大小一把,用繩子包紮,這一把把紅薯粉溫暖著我童年的整個冬天的日子。

曬粉皮—林軍攝

近年來,黨的扶貧政策發展產業促增收的春風吹暖了鄉村,助推下甲紅薯粉走出凌雲,我在百色、南寧,每逢有人問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都肅然起敬:「哇!你們下甲的紅薯粉很好吃!」下甲的紅薯粉確實特別好,我吃過其他地方的紅薯粉,但和下甲完全不能相比!

正宗紅薯粉—肖發凌攝

冬天,泗水河邊下甲製作紅薯粉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製作紅薯粉依然是傳統手工工藝,洗紅薯、攪碎紅薯,撈紅薯漿有機器代勞,有專門的蒸鍋,一次可以蒸好幾片紅薯粉,沒有那麼辛苦,雖然還是家庭作坊,但是規模已經擴大,原料依然是純正的生態綠色食品紅薯和優質的山茶油,下甲本地的紅薯已經不能滿足加工紅薯粉的需要,於是邏樓、泗城、玉洪等各鄉鎮的鄉親就把紅薯運來下甲賣,再把下甲的紅薯粉往外營銷,形成產業鏈,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來,生活更有滋有味。

韋付增攝

下甲的紅薯粉清水透亮、久煮不爛、嫩滑爽口,它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菜送飯,是城鄉飯桌上的一道佳餚,冬天吃火鍋時,燉豬骨頭做鍋底,取一把紅薯粉,用清水一衝洗,放入火鍋煮上幾分鐘,那氤氳飄香的霧氣中,爽滑而透明的紅薯粉在熱湯中翻滾,吸了飽飽的湯汁,絲絲縷縷間,一家人圍著火鍋,從鍋裡夾起柔軟透亮的粉條,其樂融融,暖胃,暖心,回味無窮。用本地青豆或青紅椒爆炒紅薯粉,不油不膩,炒熟後食之具有爽滑、帶勁、耐嚼等特點,飯後一家人圍在火爐邊烤火,抽幾根紅薯粉在火炭上烤,紅薯粉遇上火炭「茲」的一聲膨脹起來成一條白白的粉條,吃起來香脆味美,家鄉濃濃的鄉情,令人回味悠久而綿長。

韋付增攝

用本地山茶油做調料的紅薯粉曬乾存久不變色,不變質,吃起來爽滑味佳,頗受人們的青睞,辦酒席火鍋食材少不了一碟紅薯粉,紅薯粉也成為近幾年來人們逢年過節的送禮佳品,據了解,每年下甲紅薯粉產量近十萬斤,市場零售價放本地山茶油的每公斤30-36元,小商小販爭先上門搶購,產品供不應求。種紅薯制粉絲已成為凌雲百姓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紅薯粉長廊—韋付增攝

如今,凌雲縣「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以下甲鎮為核心,聯動泗城鎮,伶站鄉串聯沿線的鎮洪村、平懷村、彩架村等11個行政村,涉及風貌改造,道路硬化提升等。下甲紅薯粉製作環境更規範、潔淨、優美。冬天,在下甲鎮沿河一帶的平裡、水陸、汾洲、敢洋、那瓦等村寨,房前屋後隨處可見人們製作紅薯粉的忙碌身影,到下甲可以體驗傳統手工藝紅薯粉的製作流程,帶上精美的禮品,品味美食,在青山綠水中放鬆心情。

文字丨李彩蘭

編輯丨陸春蓮 責編丨勞 成

審核丨陸定松 總審丨李文強 監製丨任上騰

相關焦點

  • 走進永州古村落|石下古村:敬義堂·栢府·豐登廟
    豐登廟現狀從江華縣城沱江鎮沿瀟賀古道南行約6公裡,有一座居住著清一色歐陽姓氏的古村落——大路鋪鎮石下村。村西側有觀音山、鳳凰山南北相對,東側是瀟水河的支流西河,形成「前有照,後有靠」的宜居地理格局。據《歐陽氏家譜》記載,石下開基始祖為南宋年間歐陽斌公(1126-1173),才識聰明,性好山水,偶到此地見「五星環繞」,是個居家的好地方。於是從永明縣任家嶺(現江永縣黃甲嶺)「敬義堂」歐陽氏家族分支,攜家眷遷來此地建居。因村後石山像鳳形,曾名鳳山村,又因居石山下,得名石下村。
  • 宋詞,沉香千年的古卷
    「誰把西風移畫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回眸之間,萬千繁華已落盡。一切都因沉澱而歸於恬淡。       捧一掊泥土,捋一袖清風,慢慢地對著落花流水輕輕吟詠,吟詠已經沉澱了千年的風月,在浩如煙海的舊時光裡,精緻的宋詞,泛波在墨香古卷的煙海浩渺中。紅塵往事,湮滅在千裡煙波的詞韻中。
  • ...美麗中國 | 訴說風景——普寧德安裡,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
    德安裡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故城洪陽鎮南村,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名將方耀與其兄弟共同營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式建築組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 始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陸續用20年時間建成,分「老寨」「中寨」和「新德安裡」三部分。
  • 古徽州一府六縣,婺源景色最美,卻給了江西,安徽後悔了麼?
    婺源縣現在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北邊和安徽,東邊和浙江相鄰,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歷史上屬於安徽省,後來劃給了江西,著名的徽州被拆分了,績溪縣歸宣城市,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保留,不過徽州府改了名字,就是黃山市,因為黃山也在這裡,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改名。
  • 三清康府怎麼樣
    三清康府建設在這樣一個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鄉風樸素的地方,為人們提供了幸福安康的居家理想福地。低碳、生態、休閒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給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1、三清康府怎麼樣三清康府位于澄邁老城鎮文德路東側,小區主打居家養老的生活理念,除了風景秀麗、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3.8℃溫暖宜人
  • 開封府——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
    開封府,包公辦公的衙門。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美名傳於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開封有個包青天」令人盪氣迴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宋代古開封府已被水患衝毀,重建的「開封府」位於開封包公湖東湖北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
  • 「香評」潘海利根索維拉As Sawira,龍媽的奴隸灣,摩洛哥的古港
    索維拉 As Sawira是潘海利根2014年推出的商貿系列(Trade Routes)下的一款產品。前面幾篇文章我們介紹過,商貿系列是主打異域風情的產品線。「香評」潘海利根藏紅沉香香水,成熟感性,穿出職場存在感
  • 中府穴的古文獻查閱
    中  府◎《針灸甲乙經》中府,肺之募也
  • 肇新鼓樓 潮起鏡界 | 江望潤府NEO美學館暨「鼓樓不古」攝影展璀璨...
    11月29日,正榮聯袂佳兆業獻映的鼓樓濱江新築——江望潤府NEO美學示範區暨「鼓樓不古」藝術攝影展璀璨盛啟,一場歷史與未來的金陵美學盛宴如約而至。開放盛典現場,「鼓樓不古」藝術攝影展,同步獻映 ,鏡見金陵歷史與未來。悅見鼓樓的人文之美、藝術之美、繁華之美。
  • 【慈師父講古】與牛耕地
    上人在精舍和兩位老菩薩織棉紗手套外,還要忙著為我們燒熱水,好讓我們從田裡回來時可以沐浴…… 上人曾經交代我們,日子過得再苦,都不能回俗家拿錢:「即便我們沒有錢、沒有油、沒有米、沒有東西吃,都不可以回家拿,因為這樣會養成依賴性。
  • 「香評」潘海利根尼羅河沉香 Oud de Nil,入門級的烏木香
    2015年商貿系列上市的兩款產品分別講述了摩洛哥和土耳其的古港口。2016年,潘家的產品策劃大概是調整了思路,同年上市的兩款產品,尼羅河沉香和紅色染料,都講述了一個國家——埃及。大家感興趣,可以翻翻歷史的文章,第一篇廣藿之匣中有更多商貿系列的介紹。
  • 設計遊線串聯古蹟 府山或將變身又一文化地標
    記者在府山公園越王殿前庭院看到,原有的鐵樹已經移除,工人正在對整個場地進行開掘和平整。按照設計,這片區域的綠化將重新鋪設和改種,將越王殿、清白泉、古城牆等遊覽點更清晰地呈現在市民面前。一直以來,府山公園既是市民健身休閒的城市公園,也是登高訪古的遊覽勝地。尤其是府山地處越子城核心地塊,越王殿、文種墓、摩崖題刻、飛翼樓等歷史文化景點遍布,此次改造提升對於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古城景觀環境有積極意義。
  • 參鴿----血府逐淤丸
    >·方歌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血府逐瘀湯·處方當歸三錢   生地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餞   赤芍二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牛膝三餞   水煎服。
  • 血府逐瘀湯方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一、血府逐瘀湯方:當歸(三錢) 生地(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錢) 赤芍(二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牛膝(三錢)水煎服。
  • 在北海道「二世古」地區觀光時不容錯過的10件事
    二世古必玩1. 享受世界級的度假村「二世古 格蘭比羅夫」的冬、夏天「二世古 格蘭比羅夫」是二世古區域最大規模的滑雪場。鬆軟的粉雪、面對羊蹄山的雄壯景觀,不管是誰都會深受感動。除了有自豪的22種路線、13座吊椅外,還能用共通門票在鄰接的二世古HANAZONO度假村滑雪。滑雪場十分的巨大,一天根本沒辦法挑戰完全部的路線。
  • 閩西大門——古汀州府
    長汀漢代置縣,自唐開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始,成為福建五大州、七閩地、八閩府之一。自盛唐以來的一千多年裡,長汀一直是州、郡、路、府治所在地,現保存下來的古城牆將古城門及其古城樓——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
  • 「陳言愚論」永州古村落,在永州發展戰略定位中不可或缺
    永州古村落,在永州發展戰略定位中不可或缺陳瑜永州之美,美在山水,美在古韻,美在神秘。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古,永州的強項就是古韻、神秘、神奇!永州古稱零陵,得名於舜葬九嶷,是上古時期留下的全國34處重要古地名之一,又因瀟、湘二水在此匯合亦雅稱「瀟湘」。 四千多年前,舜帝禪位於大禹後,巡守南方,「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舜帝,姚姓,號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
  • 《沉香淚》寥落古行宮。壎:子皓
    沉香淚 壎風╲ 壎演奏《沉香淚》 作曲:王厚臣壎:子皓 使用樂器:七星燻燒扁壎G調 演奏指法:全按作5 視頻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曲由子皓吹奏的《沉香淚》。
  • 「血府逐瘀湯」十九大功效
    血府逐瘀湯·方歌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 中國保存較完整,省級文物,山西太原督軍府舊址
    山西督軍府舊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始建於北宋初期,大將潘美曾在此紮營做帥府,後為州治,府治。金朝為河東路治。元代為行中書省治。明、清兩代統治者又將此院作為山西的巡撫衙門。至1911年辛亥革命時,這裡為都督府,1916年以後稱督軍府。198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