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圖形題,是小升初數學考試比較難的一個題。但從小初銜接的角度來看,這道題對於培養孩子的幾何思維方式又很重要。
為什麼大部分初中生覺得自己做幾何很難,聽老師講卻一下就明白。自己做題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展開思路,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這種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數學教材,和數學老師沒有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
我們的教材,我們的考試題,我們的參考書,都只給出正確答案,但是不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想?
在小升初數學幾何圖形考試題中,大量的使用等高模型,蝴蝶模型,鳥頭模型等。藉助已知模型來思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理工科大學生寫論文,大部分要求用模型來思考,要麼用已知理論已知模型來分析新現象,要麼擴展某些模型的基本假設。
由於這種模型思維方式在大量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中經常用到,最直接的思維方式可能被忽略了。
為此,我選了兩道幾何圖形題,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遇到一道幾何題,能不能從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地方直接入手,然後一步一步展開。沒想到,我的探討卻引起眾多小學教師的圍攻。
請看第一道題的視頻。
一道重慶2019年小升初考試真題:陰影部分面積直接求
這道題小學老師們用等高模型求解,難度也不大。從題目來看也屬於典型的等高模型題目,大部分參加過刷題班的孩子,不難做出來。
但是從思維角度來講,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入手,然後大膽想像,大膽做輔助線,展開思路,尋求問題的解法呢。答案是可以的。
這種方法可能求解某些題目步驟更多,甚至有些超綱的問題。其實,小升初數學早就超綱了。超綱問題是對普娃來說的,牛娃沒有超綱之說,不少牛娃在小升初考試前,初二教材已經學完了。
第一道題還算好點,因為我提供的思路也比標準答案複雜不了多少,所以小學老師們對我還比較客氣。
第二道題就罵聲一遍了。因為我提供的思維方式比小學老師們提供的標準答案複雜了好多。請看視頻:
一道小升初數學常考經典幾何圖形題,看似很難,其實可以這樣思考
標準答案做這道題確實精煉很多,但從思維方式來講,不過是已知整體面積,用比例方式來求部分面積。
我探討的思維方式,是從三角形面積公式出發,大膽尋求未知量的求解,用常用幾何思維方式來展開討論。過程雖然複雜,但教會學生用這種思維方式,其實是不難的。
而且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每一步想法的根據是什麼,越多的步驟,其實越能激發孩子的思考興趣。
孩子最怕的是不知道如何進行下一步。
這正是我希望中小學教師們引起關注,並加以重視的問題。
我們做數學和物理題,尋求最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下一步該怎麼做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