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黃色的毛線披肩披在身上顯得精神時尚,雖然發白如雪,可皮膚白皙彈潤、笑容可掬顯得年輕而和藹可親,第一次見老人的面怎麼也不會想到已經90歲高齡。她身上這件黃色披肩和時尚的深藍色花紋毛衣就是自己編織的,老人不但自己的毛衣自給自足,還編織衣服捐給需要的人。
這幾天,老人參加了小麗志願者公益服務團的公益編織活動,志願者親切地稱呼老人為「毛線奶奶」。老人叫楊菊蓉,1930年出生於上海,曾經當過文藝兵、譯電員、政工幹部,1978年底轉業來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工作。
提起編織毛線活的淵源,楊菊蓉老人說有三個原因,第一是認為人活著就要行善,第二是用編織毛線來解除心中的悲痛,第三是養身與養心相結合。「我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經常將他家裡剩餘的衣服送給我妹妹穿,我妹妹穿著很漂亮,就這一件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一輩子不能忘懷,所以我這一生也將孩子們穿小的衣服整理好送給需要的人。如送給部隊的司機在農村的家屬和清潔工的家屬等。我大概十一二歲時就喜歡編織毛線織物,如襪子、小鞋子、帽子,除了織給自己家裡的人,還給鄰居以及後來的失足青年織毛衣、毛褲、背心等。」楊菊蓉老人說,2016年7月她的女兒因車禍去世,老人一時無法接受現實,後冷靜下來想人死不能復生,如果自己因此病倒了,給兒子增加照顧負擔,不如堅強起來幹點有益的事。老人平時喜歡畫畫,但這時候手握不成筆,更不能出去參加合唱團了,老人便想到自己一生喜歡的毛線活,就繼續編織毛線活,以減輕心中的悲痛。從2016年到2019年,老人捐了40多件衣服給需要的人。今年,又給上海妹妹、鄰居、朋友等贈送了21件毛線衣服。現在,楊菊蓉老人還織了小孩兒的毛衣6件,成人的衣服3件,褲子2條,帽子9頂,手套一副,準備繼續捐出去。
楊菊蓉老人也視編織毛線活為一種養生。別的老人手裡拿著念珠、核桃來養心,老人想織毛線是活動手指的,對大腦也有好處,所以老人故意編織一些花樣,既動腦又動手。12月11日,志願者們來到楊菊蓉老人家現場跟老人學習編織毛線活,為「針心針意」公益活動奉獻自己一份力。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楊永剛
編輯:郭秀芬
校對:楊彩霞
一讀:王文豔
編委:阿拉騰
聲明: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呼和浩特晚報官方微信」,違者本報將依法追責。版權聯繫電話:0471-6564069、656406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