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貓班長第二次發這篇文章,這次擴充了很大一部分歷史細節。這也是貓班長寫過的最辛苦的一篇文章,碼字到大半夜還沒搞定,第二天起來繼續碼,一轉眼已經到下午,真的是累到吐血。網上可能沒有比這個更全面更詳實的布偶貓歷史了,內容較多,建議收藏再看。
第一部分:布偶貓歷史
布偶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河濱市有一位波斯貓繁育者,安尼·貝可(Ann Baker),借了鄰居有著緬甸貓外觀的公貓和她飼養的一隻白色長毛安哥拉-波斯型美國田園母貓Josephine交配,得到了過度期的布偶貓,它們是今天布偶貓品種建立的基礎。
所有布偶血統來源於四隻貓咪的DNA,它們分別是Josephine、Fugianna、Daddy Warbucks和Buckwheat,俗稱四天王。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布偶貓還不叫布偶貓,安尼·貝可叫這個品種為Raggedy,Raggedy英文直譯是邋遢的意思。
為了保持對育種者更多的規範和控制,安尼·貝可在1971年9月建立了(IRCA)國際布偶貓協會,為了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安尼·貝可開始出售特許經營以及育種權給貓舍。但在利益衝突作用下,許多早期貓舍和飼養者開始反抗特許經營這一繁育銷售方式,並開始擺脫它。
安尼·貝可其實並不太了解科學的遺傳學知識,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竅不通,但是她很有商業頭腦,她會安排其他貓舍來貓舍觀光。旅遊費用是1美元-50美元,分成人和兒童。時間是每周7天,從下午1點到5點間。安尼·貝可一直企圖完全控制布偶貓這一品牌,施行特許經營方式。她的夢想是成為貓世界裡的麥當勞,希望這些貓咪給她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
真正意義上推廣促進布偶貓早期發展和註冊確定布偶貓品種的是代頓夫婦(丹尼和蘿拉),1969年代頓夫婦從安尼·貝可貓舍購買了一對可用於繁育的布偶貓。代頓夫婦的這次小規模嘗試也成就了布偶貓日後的繁榮,我們熟知的CFA布偶貓標準就是這兩位創立的。
代頓夫婦通過努力和專業的工作促進布偶貓繁榮,但安尼·貝可和他們開始有了分歧,安尼·貝可希望控制布偶貓數量,保持自己對布偶貓產業的控制力,而代頓夫婦希望規模繁育布偶貓,融入各大貓協並宣傳布偶貓。兩者的矛盾在其他領域也有所體現,比如安尼·貝可繁育出了某一顏色的雙色布偶貓,同期代頓夫婦也在嘗試繁育多種顏色的貓且有所成果,而安尼·貝可對外宣稱代頓夫婦是在抄襲她的成果。
1980年英國的羅琳發現自己朋友有一份雜誌介紹布偶貓,她十分感興趣,於是開始計劃獲得一隻自己的布偶貓。1981年9月9日,代頓夫婦幫助羅琳安排出口了4隻布偶貓,後期又有8隻布偶貓出口到英國, 由此建立了布偶貓在英國的繁殖系統,布偶貓這個品種開始走向世界。到了1987年,布偶在其他歐洲國家和全球都有銷售,甚至流行到了澳大利亞和日本。
經過布偶貓繁育人多年的選擇和培育,布偶貓品質逐漸提升,擁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許多理想的特點,健壯的體魄、順滑的背毛、乖巧又聰明和性格溫和。
第二部分:布偶貓創始的一些歷史細節
1、布偶貓的英文名字
由於安尼·貝可對布偶貓的名字擁有商標權,所以其他人無法在其他貓協註冊並使用這個名字,只能接受其所創立的IRCA的嚴格管控,所以1994有人註冊了「馬甲」名字,叫Ragamuffin。直到2005年,安尼·貝可沒有繼續申請商標的延期權利,也就是註冊失效了,布偶貓的英文名才可以被大家共同使用。
2、偏愛手套色
安尼·貝可聲稱布偶首先是性格溫順,第二是僅次於緬因的體型,至於倒V字和手套,那只是一種裝飾,安尼·貝可本人長期無視重點色和雙色,她只看得見手套色。
3、一個古怪的人
1971年,安尼·貝可用Daddy Warbucks繁育了更多的布偶後,註冊了「Ragdoll」這個名字,擴大宣傳規模,申請了特許經營權,她要求使用「布偶貓」這個名字的繁育者必須向她支付版稅(以及一大堆附加約束性條款),否則不能自稱為布偶貓——她想要更強力的掌控和更多的財源。她還於同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種貓登記處——國際布偶貓協會(IRCA),這個協會只註冊布偶貓,雖然所有的布偶貓血統都源於她的繁育,但並不全是IRCA的註冊會員。一些受不了她古怪行為方式的繁育者最終脫離了安尼·貝可和她的IRCA,自己成立了the Ragdoll Fanciers Club International (RFCI),開始致力於融入各大貓協和宣傳布偶貓。在這段歷史裡,因為沒有ragdoll的名稱授權,一些脫離IRCA的繁育者培養出了Ragamuffin,也就是布偶的分支——襤褸貓,襤褸貓與布偶非常相似,但是顏色更多。後來得到承認,並獲得單獨展示的機會。
4、大白貓撞車事件可能並不存在
安尼·貝可聲稱布偶貓的起源是一隻被車撞的母貓(Josephine),然而四大貓協只有TICA寫到了這一點,FIFE和WCF根本不介紹品種貓的起源,CFA,GCCF,維基百科都沒有提到車禍,只是闡述安尼·貝可是創始人。即使是TICA,原文說法是「she insisted」,意為「堅稱/咬定」,表示這是安尼·貝可自己的說法,安尼·貝可後來的說法更加荒誕不經,多年來她至少給了三種說法,Josephine遭車禍,或者政府秘密對貓進行了基因改造,或者布偶貓是外星人給她的,所以關於車禍,事實上一直是安尼·貝可的自說自話,這很可能是一種宣傳手段,很多資料提到此處時都使用「she said」(據她說)來表述,它的真實性令人懷疑。
5、大白貓的悲慘結局
撞車事件的主角,那隻大白貓Josephine和她的小貓們在1966年被鄰居Pennels先生殺死了,Pennels先生聲稱Josephine發狂,襲擊了他的狗。
6、第五隻貓
官方資料裡面都提及初始的四隻種貓,但實際上還有第五隻貓,但是當我們談論起所有創始貓時,卻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它,這個故事也側面反映出安尼·貝可的繁育態度是不嚴謹的。第五隻貓叫Blackie,是Josephine的孩子,有一份資料提到它的外貌像純黑的波斯貓,Blackie沒有留下照片。
7、她可能耍了一個小手段
安尼·貝可聲稱布偶貓的疼痛忍耐力很高,代頓夫婦最初從安尼·貝可那裡買貓時,還要購買安尼·貝可的專門食物,而丹尼是一個科學家,他把安尼·貝可製作的食物送到實驗室檢測後,發現了一種東西,苯巴比妥(一種有鎮靜、催眠效果的藥品)。
8、不成功的創造
安尼·貝可也有一些不成功的創造,比如「Honeybears」(蜜熊)、"Ragdolls II" (布偶貓二號)、"Cherubims"(天使),鑑於這些都是失敗品,沒有人繁育它們,自然也沒有照片可找,不過看這樣子,應該和淘寶的串串差不多。
9、貪婪的女王
安尼·貝可想控制(布偶)貓的繁育產業,她相信布偶的特許經營模式會為她贏得足夠的金錢來度過她的餘生。她寫了一份8頁的特許經營招股書,內容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不是搶你的錢,我要你自己把錢放進老子口袋裡,簡介如下:
(1)每個州應該只有一個繁育者,無論州界如何,至少相隔50英裡
(2)世界上只有12個繁育者
(3)面具型或雙色的貓售價150美元,喜馬拉雅型或重點色貓售價175美元
(4)伯曼貓售價225美元,賽級貓一律售價275美元
(5)購買繁育權的人必須付500美元的定金
(6)新生小貓應在三個月內向安尼·貝可的IRCA註冊,提交繁育計劃並且每隻小貓付5美元
(7)成為特許經營人可以加入安尼·貝可的IRCA,需付額外10美元
(8)每一對繁育權需付1000美元,獲得特許經營權需付1500美元
10、功臣
代頓夫婦非常有責任心,他們詳細記錄了一切繁育過程。在他們13年的繁育生涯裡,他們創建了布偶貓的遺傳圖譜,族譜,組建了RFC/RFCI俱樂部,並擔任第一任主席,創立了第一本布偶貓新聞簡報,並使得除了CFA之外的所有貓協會都註冊了布偶,在這個過程中代頓夫婦的努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三部分:布偶貓的一些老照片
第四部分:布偶貓簡史
1963 -安尼·貝可正式開始繁育布偶貓
1965 -第一個真實意義上的布偶貓出生在加利福尼亞河畔
1966 -第一批註冊NCFA的布偶貓:Daddy Warbucks, Fugianna, Tiki & Kyoto
1969 -安尼·貝可賣給代頓夫婦第一對可育種的布偶貓
1971 -安尼·貝可與NCFA委員會發生爭執,之後創建了國際布偶貓協會(IRCA)
1973 -布蘭奇赫爾曼從安尼·貝可那裡購買了第一隻可繁殖的布偶貓
1973 -布偶貓第一次出現在貓展NCFA
1973 -布偶貓獲得NCFA協會冠軍
1975 -丹尼代頓成立第一個布偶貓俱樂部,命名為「玩偶」社區
1975 -丹尼代頓成為「玩偶」社區的第一任負責人
1975 -丹尼代頓出版第一本布偶貓書籍
1975 -丹尼代頓開始整理布偶貓的遺傳圖譜,一直持續到退休
1976 -布偶貓在各大貓協展示,包括CFF,UCF、CROWN 和ACC
1976 -布偶貓在CFF獲得冠軍
1977 -ACFA協會拒絕承認布偶貓這個品種
1978 -「玩偶」社區更名為布偶貓愛好者俱樂部(RFC)
1978 -UCF允許布偶貓參加冠軍賽
1979 -裡格爾曼獲得永久獎盃
1979 -TICA脫離ACFA並允許布偶貓參加冠軍賽
1979 -CFF接受布偶貓作為官方品種類似現在的CFA會員俱樂部
1979 -布偶貓被選入在美國貓百科全書
1979 -ACC允許布偶貓參加冠軍賽
1979 -布偶貓在遺傳研討會被Solveig普夫呂格爾博士認可,粉碎了很多當時對布偶的惡意中傷和誹謗
1980 -代頓夫婦共賣12布偶貓給羅琳布偶貓舍,布偶貓走出美國前往英國
1980 -布偶貓頻繁出現在各種雜誌封面上
1980 -ACFA再次拒絕承認布偶貓這個品種
1981 -ACFA最後接受布偶貓參加正式比賽
1981 -布偶貓第一次申請CFA,但被拒絕
1982 -代頓夫婦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