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皮膚乾燥、瘙癢?可能是因為洗澡過勤
寒冬,洗個熱水澡最舒服了,可若洗得不得當,反而有損身體!洗完澡能不能立刻睡覺?早上洗還是晚上洗好?哪些情況不宜洗澡?
6個習慣要當心!
1.天天洗澡
冬天寒冷乾燥,體表水分流失較多,皮脂膜明顯變薄,洗澡過頻繁、用沐浴露肥皂等清潔產品,會洗掉皮膚表層的大部分油脂,皮膚變得乾燥,熱被窩裡癢得更厲害。冬季年輕人每周洗澡應不超過2次,老人每周1次即可,儘量用清水洗澡。洗完澡擦乾身體後,可抹上潤膚露「鎖」住身體的水分。
2.洗澡後立刻睡覺
洗完澡後身體疲乏接著睡覺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洗完澡後體溫會升高,不利於幫助睡眠的激素「褪黑素」分泌。而且,枕著未乾的頭髮睡覺,很容易頭疼,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3.剛從外面回來就洗澡
冬天氣溫低,一般情況下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如果從外面剛回來就馬上去洗澡,還直接用熱水衝頭部,就會使腦部血管迅速擴張,腦血流加速,易導致腦出血的出現。正確的做法是先洗洗身子,再洗頭;如果在入浴前,適當運動過,身體適應了溫熱,也可以按照平時習慣來洗。
4.洗澡水溫過高
水溫過高會使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導致心臟缺血缺氧。特別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水溫過高可使血壓降低、心率加快,加重心腦血管負擔,引起休克。
5.泡澡時間過長
泡澡時間過長,容易使人疲勞,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嚴重者,會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心律失常而猝死。此外,洗澡時間過長,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易導致腦缺血而發生意外。因此洗盆浴,以20分鐘為宜,淋浴3-5分鐘即可。
6.有點癢就用力搓
冬天身上的油脂本來就比其他季節少,如果洗澡時再使勁搓,很容易搓破皮,皮膚表層受到刺激,甚至會導致感染。另外,靜脈血管壁上有靜脈瓣,洗澡時由上而下使勁搓,時間長了會損傷靜脈瓣,引起靜脈曲張、下肢潰瘍或靜脈炎。所以,洗澡如果要搓搓四肢,要由下往上輕輕搓,千萬別用力搓。
3種狀態,最好不要洗澡!
1.不要飽食、空腹時洗澡
飯後,人體要從全身調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腸,飯後立即洗澡,會使消化道血流較少,妨礙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不適。另外,心臟等部位供血不足,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空腹則會造成低血糖,腦部供血不足,這可能會導致暈厥。
2.不要酒後馬上洗澡
洗澡時人體的葡萄糖會大量消耗,而酒精會抑制肝功能將儲存的肝糖元轉化為葡萄糖,這會造成血糖含量大幅下降,易出現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休克等症狀,建議最好在酒後兩小時洗澡。
3.不要發燒時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 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洗澡時間有講究
適合早上洗澡的人
1油性皮膚的人:油脂會在夜間堆積,而早上洗澡能很好地清理毛孔。
2習慣早起的人:早上起床後洗個澡,能讓人神清氣爽、精神飽滿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3夜間出汗多的人:如果你一整晚都在出汗,早上洗澡再好不過了。
4.沒有接觸到過多病菌的人:晚上洗澡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能清除一整天堆積在身體上的汙垢,而如果開車上下班,辦公室又有中央空調,就不需要在晚上做太多清洗工作,只需徹底洗手和臉,換身衣服就行了。
適合晚上洗澡的人
1上床睡覺前需要冷靜放鬆的人:睡前洗澡能舒緩、鬆弛身心,有助於睡眠。
2白天化妝的人:如果白天化妝,晚上洗澡就顯得格外重要,洗澡時的熱氣和持續的水流能更好地清除殘留物。
3乾性皮膚的人:對於溼疹患者和乾性皮膚的人來
說,其皮膚上的神經在夜間較為鎮靜,此時洗澡最為適宜。
4.周圍環境並不完全無菌的人:從事建築行業或生活
在空氣汙染嚴重城市的人,最好晚上洗澡。
5.白天鍛鍊的人:如果白天經常運動或處於非常活躍
的狀態,晚上就應該洗個澡,徹底清洗汗漬。但洗澡次數別太多,否則會令皮膚過度乾燥,甚至出現皸裂,引發感染。
洗澡水溫有學問
熱水浴(38C-40℃)
溫度:大約為38-40℃,用手試一下,感覺略有些燙為宜。
作用:除了可以幫助清潔皮膚以外,熱水浴還具有和溫泉類似的功能。比如,能擴張皮膚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等。
溫水浴(35℃)
溫度:在35℃左右,用手試,感到稍熱。這是一種比皮膚溫度略高,比體溫略低,非常適合泡澡的溫度。作用:溫水浴能鎮靜心神,減輕心血管負擔,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皮膚瘙癢等有良好的療效。常泡溫水浴,還可使面色變得更紅潤。
冷水浴(20℃)溫度:20℃左右
作用:它是三者中健身效果最明顯的一種。但是冬天不要輕易嘗試,應結合個人身體狀況。
資源來源於網絡
醫院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90號
諮詢電話:0791-86268864
張豔暉專家門診時間:
全天:周一 周三 周五
上午半天:周二 周六
休息:周四、周日
皮膚科門診時間:
上午:8:30一12:00
下午:14:30一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