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雪茄之鄉」全球推介之旅
即將在什邡啟幕
那麼
什邡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雪茄之鄉」呢?
下面就跟著微妹兒
從雪茄菸草歷史文化方面了解一下「什邡」
北緯30度是一個神秘地帶,在這一線孕育了四大古代文明,造就了眾多世界知名品牌。而什邡恰處於這一神秘地帶,全年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屬紫色土類型,種煙區多為新衝積油沙土壤,土壤肥力較高,礦物質硬氧元素豐富,非常適合菸葉生長。而什邡雪茄菸葉的種植歷史已有近400餘年。
康熙壬乙(1672)四川舉人李啟芄寫過一首《竹枝詞》:「隔年編草搭蓬廬,護惜煙苗得長無?三月掘蠶時打岔,趁晴收摘『淡巴姑(枯)』。」詩中所說的搭煙苗棚、捉煙蟲(掘土蠶)、打煙(岔)芽、趁晴天收摘菸葉等技術和今天什邡種煙的操作大致相同。也就是說,康熙年間最有可能是曬煙傳入什邡的時期,而到乾隆時期有明確記載,什邡已大面積種植曬煙。
清乾隆二十年(1755),四川什邡徐家場桐子園(今什邡師古鎮師古村)。一位布衣老者張師古在他的農學巨著《三農記》中寫下了「什邡泥田穀子砂田煙」幾字。不想,這短短幾個字,對於兩百年後什邡何地種植菸草的探求,給出了準確的答案。
什邡的雪茄種植歷史悠久,雪茄產業歷史也同樣悠久。1918年,王叔言開啟了人生最為重要的一次創業。懷揣實業救國理想的王叔言,堅韌決斷地變賣了祖上全部的田產,開辦了中國第一個雪茄作坊——益川工業社,先後推出了「愛國」,「工字」、「大雪茄」等11個品牌。
在「雪茄龍頭」王叔言的帶動之下,什邡地區發展擁有了70餘家雪茄廠、場、店、莊,儼然成為一片生產雪茄的熱土,達到國內雪茄產業發展的頂峰時期,守住了國產雪茄的市場陣地,抵抗住了外國菸草對中國市場的洶湧攻勢。
1949年什邡縣解放,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王叔言拿到了一筆銀行貸款,他再次帶領工人奮起自救,銷路卻一直沒能打開,廠裡只能勉強維持生產和工人的生活。1951年5月1日,什邡縣政府派人接管益川工業社,取名川西什邡縣公營益川煙廠,益川煙廠由私營轉為公營,才真正迎來了轉機。
1958年3月在成都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發展地方工業問題的意見》等文件,確立了「長城」品牌雪茄,1959年試製出甲級「長城」牌雪茄並投入生產。
1972年,什邡捲菸廠的範國榮和黃炳福、劉宗貴、姜躍秀一起從什邡遷到北京卷制雪茄。由於給部分領導供應的是13號煙,供給毛主席的是2號煙,遷移到北京後的供煙生產組被稱為「132小組」。而這段歷史就被稱為「132秘史」,作為什邡雪茄乃至四川菸草的榮耀而載入史冊。
長城雪茄也曾被作為國禮。1978年2月3日,應尼泊爾王國首相比斯塔的邀請,鄧小平乘專機到達加德滿都,對尼泊爾王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與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會晤時上,鄧小平將帶去的兩份國禮——中國獨有的珍稀植物水杉和長城雪茄鄭重地贈送給比蘭德拉。
什邡這塊土地,不管從歷史文化,還是人文情懷上,都和雪茄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繫。因此,2007年6月16日,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舉行的「中國雪茄之鄉」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上,已有近400餘年雪茄種植歷史的四川省什邡市被授予了「中國雪茄之鄉」。
◇編輯:邱玲
◇來源:長城茄園
採編:邱玲 羅涵 劉姮 劉穎
編導:牟娟 付裕
編審:鄒強
監製:唐世華
總監製:蔣軍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