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樓湯包
文樓湯包由淮安古鎮文樓而得名,是江蘇省著名的漢族小吃。湯餡選料嚴謹,工藝獨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張湯滿而不溢,肥厚鮮美,別具一格。
準安茶饊
淮安茶饊原名「麻油饊子」,我國古代稱為「寒具」,在清代曾是貢品,周總理也常用茶饊來招待外賓。饊子花樣繁多,有梳子、扇子、菊花和寶塔各種造型。饊條細如麻線,色澤金黃,入口特別香脆,勝過許多洋零食。
淮安薄脆
楚州薄脆是淮揚名菜麵食小吃之一,是淮安代表性麵食小吃。它是用上等精白麵粉,菜籽油,芝麻為製作原料,運用祖傳手藝加工製作,一遍一遍打出香脆可口的特色美食。薄脆在淮安市楚州及其周邊地區廣為流傳。傳說明初淮安下關村有一位陳姓中年男子,常年以打燒餅為生計,因當時的總督大人生病多日,為幫助製作出總督大人藥方中缺乏的一味脫水脆餅,偶然製作出薄脆並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楚州薄脆具有「清脆可口」的傳統美食文化,在楚州陳家薄脆是最為出名的,楚州薄脆的選料十分講究、加工精良、形態豐富、層次分明、香甜可口,適合在家食用、出遊攜帶、贈送好友的優良食品。
淮安辣湯
淮安方言中,辣chou chou(音:抽)一般用來形容食物裡辣味加得恰到好處,有點辣但又不過分,卻使食品味道增美,令人開胃。
淮安蓋澆面
當然,蓋澆面,外地也有,有的名氣比淮安的還大,但真正論品種、精細、口味,淮安蓋澆面稱得上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外地的蓋澆面一般用撈麵,麵條裡沒有湯,澆頭品種很少、炒法單一,大多是事先炒好,上麵條時才盛一勺澆在上面。而淮安蓋澆面是用小刀面下好,撈出盛在碗中,兌以骨頭湯或雞湯,再配長魚、腰花、肚絲、蝦仁,以及豬牛羊肉雞魚蛋、各種蔬菜等炒成的幾十種不同澆頭,一碗一炒、一碗一澆、現炒現澆。既能領略淮菜小炒的精華,又可當主食,飯、菜、湯皆有,美味可口,經濟實惠。和外地的蓋澆面相比,淮安蓋澆面的優勢一目了然:配料豐富、品種齊全、炒法講究、口味獨特、有湯有水……冬天的早晨,一大碗熱氣騰騰的蓋澆面下肚,頓感渾身溫暖、通體舒暢、心滿意足。
淮安陽春麵
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上海、蘇州、無錫、揚州、高郵、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 出名的有上海陽春麵、高郵醬油麵(又稱高郵陽春麵)、揚州陽春麵等等。
淮陰油大頭
油大頭是清真食品中的一種油炸風味小吃,它外形小於油條,長不足4寸,選用回族傳統的配料。吃起來外硬內綿、香甜實縐、風味純正,令人回味。炸油大頭須用上等素油,絕不可採用葷油。油炸時一定要掌握火候,火大了會使其顏色變黑而失去光澤。炸油大頭的鍋是平底,且放置是一邊高一邊低,在鍋低洼處的油大頭通過高溫油炸後再翻置到鍋的無油處經煎炕後即成。
灌湯蒸餃
皮薄軟潤,鮮嫩可口。製作原料主要有精白麵粉,糯米粉,澱粉等。
牛肉水煎包
是漢族傳統風味小吃。牛肉水煎包是一道家常美食,用牛肉做主要食材,加以鹽為輔助材料輔助烹飪而成。
淮安的美食裡的這些名字一會兒淮安,一會兒淮陰的,有機會我給大家講講淮安淮陰之間的愛恨情仇。
關注小編帶你吃遍天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