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起收到果悟師父的微信:
諸暨市獅巖禪寺慈雲:
學佛是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
學佛改變我們的內心,而不是改變外面的世界;
學佛是改變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改變自己外表。
當你學會包容他人時,你就改變了他人;
當你學會適應環境,你就改變了世界;
當你學會愛心時,你就改變了外表。
只有學會包容、寬容、愛心時,才能改變你的生活。感恩傳遞!
二、百日百人共讀經典:
6:15-6:45,道德經第41-45章:
上 士 聞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聞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聞 道 , 大 笑 之 。不 笑 不 足 以 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
進 道 若 退 ﹔
夷 道 若 纇 ﹔
上 德 若 谷 ﹔
廣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
質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
大 方 無 隅 ﹔
大 器 晚 成 ﹔
大 音 希 聲 ﹔
大 象 無 形 ﹔
道 隱 無 名 。
夫 唯 道 , 善 貸 且 成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萬 物 。
萬 物 負 陰 而 抱 陽 , 衝 氣 以 為 和 。
人 之 所 惡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為 稱 。
故 物 或 損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損 。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
強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將 以 為 教 父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馳 騁 天 下 之 至 堅 。
無 有 入 無 間 , 吾 是 以 知 無 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 無 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四 章
名 與 身 孰 親 。身 與 貨 孰 多 。得 與 亡 孰 病 。
甚 愛 必 大 費 ﹔ 多 藏 必 厚 亡 。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長 久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
大 盈 若 衝 , 其 用 不 窮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辯 若 訥 。
靜 勝 躁 , 寒 勝 熱 。清 靜 為 天 下 正 。
一句話讀後感:聞道之後,應該馬上行動,朝聞道夕死可矣。
三、共讀中醫經典:
早晨7:00-7:30
今天一起讀了《胃病歌訣》,明天一起讀《三消歌訣》,如下:
三消(糖尿病)
案例編號 081
主治病名 上消
歌訣 :上消心肺鬱熱燒,飲多易渴口舌焦,兌端承漿偕魚際,復溜關衝肺俞療。
穴位介紹
兌端:在嘴上唇尖端,紅唇與皮膚相接處取之。
承漿:在下唇之下,宛宛中。
魚際:在大拇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
復溜:在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旁骨是復溜,後旁骨是交信。
關衝:在無名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韮葉。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內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鬲消即上消也,多由嗜欲過度,或過食辛熱之物,或感受燥熱之邪,以致心肺鬱熱,故飲水多而易消也。
【分析二】:此病初起時,心胸煩熱,咽如火燒,大渴引飲,飲不解渴,舌上赤裂,養量減少,小便如常。
醫療案例
【案例一】:梁女士,三十四歲,江蘇徐州入,住臺灣省臺北縣中和鄉,患上消病,心胸煩熱,咽如火燒,大渴引飲,飲而再飲,總不解渴,經李先生介紹,某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診治,經施針、兌端、魚際、復溜、關衝、承漿、肺俞,先後針冶四次,而告痊癒。
案例編號 082
主治病名 中消
歌訣 :中消原屬胃熱盛,食多肌瘦體無力,三裡內庭上中脘,脾胃二俞針最宜。
穴位介紹 :
足三裡: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兩筋間。
內庭:在足次趾與中趾叉縫盡處。
上脘:在臍上五寸。
中脘:在臍上四寸。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丟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問奇病論:「脾癉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病。馬藤註:「胃中熱盛,津液枯涸,水谷即消,謂之曰消,有上消、中消、下消。
【分析二】:此病初起,口渴引飲,多食善飢,大便秘結,自汗口臭,甚則面赤,善飢而瘦,此乃脾胃鬱熱,邪在脾胃,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津液枯燥,故渴飲多食,而不能化生津液,以致漸形瘦削也。
醫療案例
【案例一】:劉女士,四十八歲,山東人,住臺北市信義路三段,患中消病三月餘,口渴咽燥,日夜數餐不飽且食而再食,腹中仍飢難忍,身漸羸瘦,疲憊不堪,以至行動須入扶持,曾服中西藥數十劑,全然無效,某年十月,經予施針、中脘、內庭、三裡、復溜、合谷,先後針冶六次而愈。
【案例二】:陳太太,年五十七歲,河南人,住臺北市,士林區忠勇街,患中消病年餘,日食數餐不飽。咽燥口乾,身體羸瘦,疲憊不堪,行動須人扶持,以至弱不禁風,眼中西藥均無效果,於某年,二月六日求予診治,經針上穴六次,其病痊癒。
案例編號 083
主治病名 下消
歌訣 :下消如淋溺不禁,腎虛煩渴尿渾濁,中極關元並陰陵,復溜委中效亦確。
穴位介紹
中極:在臍下四寸。
關元:在臍下三寸。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足取之。
委中:在膝後膕窩之正中。
復溜:在足內踝上二寸,與其後之交信一筋之隔。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鑑,註:上消屬肺,飲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屬胃,飲水多而小便短赤;下消屬腎,飲水多而小便渾濁。三消皆燥熱病,然試觀年老好飲茶者,夜必多溺,則休信三消皆熱,而亦有寒者矣。飲水多小便少而渾赤者,屬熱,是火盛耗水而渾也,飲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屬寒,是火虛不能耗水也。
【分析二】:糖尿病,即胰腫,初期倦怠,憂欝,易於疲勞,喉幹口渴,雖多飲而渴不解,亦有小便頻數,量多而質重,故多泡沫,且含糖分,兼發噯氣,吞酸眩暈,耳鳴失眠,皮唐搔癢,陽萎,亦有多食而不飽,心跳氣短自汗,此因糖分停滯,組織腐敗發酵之故,自此日趨嚴重,亦發白內障,目赤氣短,頭痛昏睡,若最後重甚,發癰疽而死有之。
【分析三】:此病分真性與類似性二種。故乃胰腺發生變化,以致新陳代謝發生障礙,使體內糖分生產與儲藏均失其職,糖分停滯於血液內:以一部份由小便排洩,故曰真性,亦有因精神感動,疲倦過勞,或因其它病引起者,故曰類似性。
醫療案例
【案例一】:卜君,四十三歲,湖南人,住臺化市濟南路。患下消病,小便渾濁,煩渴多飲,便溺不停,精神疲憊,面色黑廈,某年十月十七日,求予醫治,經施針中極,關元、陰陵、復溜、然谷、輪流針治,漸漸而愈矣。
【案例二】:王女士,六十七歲,江蘇入,住臺北縣永和鎮永利路,患下消病,歷經生餘,身體日漸消瘦,兩腿酸軟,小便頻數,有時感覺似針刺痛,某年八月十四,求予診治,經施針上穴,數次而愈,身體強健勝前。
四、案例分享:
1.綻放的櫻花:關於打嗝的案例,已經發布在昨天的公眾號裡:《11月6日晨讀:道德經有生於無,胃部歌訣,案例分享》
2.董榮:調胃病,母親足三裡,關元,中脘穴。隔幾天針一下,大便成條狀。
某女,情志抑鬱,右關脈無,針足三裡後,關脈有了。
3.kay li:甲亢,腰痛,用足駟馬穴,羶中穴,上三黃、下三皇。扎了幾周後,甲亢的藥都不會服那麼多了,心情舒暢了,心跳不快了,腰也輕鬆了。
4.普文芳:痛風后膝關節滑膜炎,走不了路,後麵筋打不直,配穴健側內關、心門,患側尺澤,動氣療法走了一段路後,再用患側公孫穴牽引。就後面的筋不扯了。
第二次健側內關、肘關節對應膝關節筋處各針,動氣療法走一段路後,用患側火主牽引。
5.energy:膽囊炎,脅下痛,吸氣痛。取穴雙側膽囊穴、內關,脅下痛消失,轉移到中脘穴痛,加針中脘穴。第二天,只剩中脘穴脹痛,針孫培榮配穴,公孫內關、中脘穴、足三裡。連續針了兩天,完全好了。
將今天晨讀的功德回向給所有人,回向給我們的祖國,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快樂吉祥每一天,也祝福我們祖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天下無疾。
個人公眾號致力於:
共同學習心學,與客戶、供應商、同事、合伙人一起交流心靈成長曆程和酸甜苦辣。
共同學習醫術,發表自己和夥伴誦讀中醫經典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
為需要調理身體的客戶,特別是帕金森、中風後遺症、老年痴呆等疑難雜症,提供長期康養。
利樂根源服務熱線電話:
劉曉偉18820378818
柏老師19925189135
屈老師19974670369
搜索本號以前文章,點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