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不增不減。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佳節。民間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張燈結彩,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如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表演以及絢麗的燈展活動。大家或出門賞月,或燃燈放焰、或觀燈猜燈謎、或共吃團圓元宵,再一次把「年慶」推向高潮。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這首詩很形象地記錄了當時元宵節的盛大活動場面,那鼓樂喧天、人潮湧動、通宵達旦的歡慶場景如在眼前。
到了唐代,元宵節張燈成為一種「定製」。史書中有記載:中宗李顯神龍年間,京城正月十五「盛飾燈彩之會」,民眾爭相上街夜遊觀燈,「文人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當朝中書侍郞蘇道味就有詩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之夜,平時緊閉的皇宮宮門破例開放,宮內火樹銀花,蔚為壯觀。大家相約,盛裝結隊湧進皇城去觀花燈。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這幾首詩更是把宮廷內萬燈齊明、舞袖聯翩、歌聲入雲的壯觀場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月色燈山滿帝都,
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這首詩記錄了當時民間「玩燈」的習俗,大街小巷燈火通明,民間藝人或表演各種奇術異能,或載歌載舞,共度佳節。
及至宋代,對元宵節更加看重,不但創造性地推出了「燈山」這種較為複雜的組合形式,還把張燈之夜增加至正月十八。
碧玉融成萬裡天,
滿城羅綺競春妍。
柳梢掛月黃昏後,
夜市張燈白晝然。
上界天宮按此行,
五雲深處有簫笙。
一輪寶月明如晝,
萬斛金蓮開滿城。
火樹銀花觸目紅,
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裡,
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
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會同。
這幾首詩就真實地再現了宋朝的元宵節盛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也曾寫詩《上元》,從方向、亮度、彩度、遠近等各個角度對元宵節燈會進行了描寫。
金鞍馳騁屬兒曹,
夜半喧闐意氣豪。
明月滿街流水遠,
華燈入望眾星高。
風吹玉漏穿花急,
人近朱闌送目勞。
自笑低心逐年少,
只尋前事撚霜毛。
宋代的元宵節還是一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鵲橋會」,歐陽修的《元夕》詞中就有描寫: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枊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此後的一些詩作中,詩人也把視角投向大眾民生,描寫元宵節的一些生活場景。如宋代詩人姜白石即把深夜賣元宵這一生活場景寫進了詩裡。
元宵爭看採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
孤燈猶喚賣湯元。
貴客鉤簾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
不得金錢不肯回。
此後,歷朝歷代都有描寫元宵佳節的詩詞佳句,元宵節也流傳至今,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遊人笑語中。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
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日日依山看荃灣,
帽山青青無改顏。
我問海山何時老,
清風問我幾時閒。
不是閒人閒不得,
能閒必非等閒人。
閒,有門口看到四時樹木悠然,有門口忽然望到月亮的喜悅。日出月落,雲淡風輕,能閒下欣賞的人無不是精神富有的人。
中山孺子倚新妝,
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桂花香餡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
試燈風裡賣元宵。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原創轉載註明《書香茶詩社》ID:Sxcss88198
投稿郵箱1375772518@qq.com 主編微信:1375772518
©圖片源自網絡整理,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