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獨立書店引路,走入臺灣萬千世界

2021-01-10 bookthing

臺灣全島大約有200間獨立書店,它們規模不大卻很迷人,因為這些書店就是店主人的靈魂延伸,擁有各自的氣質與脾性。他們可能是曖曖內含光的哲人、接地氣的文史工作者、好客爽朗的鄰家女孩。

獨立書店做的事早就不只賣書,就算你不愛閱讀,仍能上門吃飯、喝咖啡、住宿、聽講座。書的本質,店的定義,在這裡擁有無限彈性。

【臺北】愛閱二手書坊

支持身心障礙者就業的二手書店,老闆石皓文說,開這間書店,是他這輩子唯一一件持續在做的好事。

石皓文從學生時代開始混幫派,持刀砍人脖頸討債被判8年徒刑。他出獄後因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開刀後雙腿無法使力,手腳日漸彎曲退化。

他做資源回收時發現二手書價值,開書店後,將心比心身心障礙者找不易找工作,長期透過社福機構媒合聘請身心障礙員工。書店幾經虧損、倒閉、搬遷,他仍堅持這個信念。

【新北】無論如河

無論你盼的是熱烈擁抱或不被打擾的自在,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療愈時刻。

這間解憂書店由4位「書店女工」秀眉、阿勇、雅鈴、小綠一起經營。她們在書店辦理護病議題、身心靈療愈的講座與活動,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交換生命故事,在護理工作環境中療愈自己、推己及人。

【新北】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張正、廖雲章夫妻決定開一間東南亞主題書店。這裡的書只借不賣,書源來自「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臺灣」活動,鼓勵到東南亞旅遊的民眾帶書回臺捐出。

【臺中】魚麗人文主題書店.魚麗共同廚房

31歲未婚生子,讓蘇紋雯的生命就此轉折。育兒的甜蜜、單親媽媽遭逢社會性懲罰的辛酸、從閱讀獲得的救贖,讓她創辦魚麗後,將書香、菜香、社會工作平臺三種角色合一,一本好書、一道好菜、一次社會資源的轉介,對身處艱困之人而言是及時雨,甚至能救命。

魚麗的選書涵括親子、青少年、飲食文學等;上桌的料理,是蘇紋雯與主廚陶桂槐走進朋友、客人的廚房裡親學。

【嘉義】勇氣書房

前份工作做了16年,安逸又規律,卻讓陳秀蘭萌生「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的中年焦慮。離職後,愛看書的她決定開書店,籌備期間曾去書店當志工,整天沒等到半個客人。個子嬌小的她,一旦下定決心,現實再骨感也不會退卻。書店開了,以勇氣為名。

【高雄】等閒書房

湯若瑜父女倆一頭栽進二手書產業,仿佛誤入叢林小白兔,第一年的營業額慘到讓湯爸不敢退休。直到一位書店前輩點醒「不能只賣你喜歡的書」,讓湯若瑜漸漸摸索出收書、賣書竅門,拓展收書版圖,翻譯小說、經典文學、藝文、文學、旅遊類書漸漸充實書架。

【宜蘭】小間書菜

舊穀倉改造的小書店,既賣書,也賣菜,還能帶著家裡的二手書來以書換菜,是實體食糧與精神食糧的美好交會。

7年前,為了扭轉一成不變的生活,也為了有情緒與語言障礙的兒子,江映德與彭顯惠帶著一雙兒女從臺中搬到宜蘭定居,透過友善耕作小農社群「倆百甲」租地耕作,加入友善農業行列,彭顯惠也在這裡圓了開書店的夢想。

以書換菜標準由彭顯惠自由心證,比如三本小說、一本詩集能換走一顆高麗菜心、兩顆番茄、兩棵花椰菜與花生糖,但要是帶了彭顯惠不收的書,就什麼也換不到。

相關焦點

  • 廣州5家獨立書店紀實報告
    我喜歡獨立書店,因為它獨立,自信和安靜,就在那,可愛得等待著你的漫步探索。時常下班後,去附近的書店轉悠,看到某些文字欣欣然,看到某位姑娘怦怦然,幾個小時就悄悄然過去了,也正好躲過了下班高峰擁擠的地鐵人群。獨立書店和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靈魂所在。如果沒有,或者過少,則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貧瘠和歷史單薄。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右下圖:喧囂的臺北重慶南路上,許多民眾喜歡在書店內享受片刻寧靜。  王英豪攝  喜歡臺灣文藝氣息的人可能不願聽到這樣的消息:臺灣的書店正在一家家消失減少。臺北重慶南路曾經是一條充滿書店的街,全盛時期多達100多家書店,如今卻只剩下10家,而且還在持續減少。
  • 北京10家小眾獨立書店
    北京有著許多可以找書讀的地方,我們繪製了書店地圖,盤點10家小眾獨立的書店。找個時間泡進書裡吧。1.斑馬書店斑馬書店地處一個下沉庭院中,雖有些不好找,卻也得了空間之利。花木盈門,小桌三五,鞦韆一架,絕對是個消閒的好去處。
  • 臺北:你愛的那家獨立書店關門了 | 書店新裂變
    文 | 野梨我們沒能趕上「獨立書店」這個概念最吃香的時代。我們陸陸續續去了很多家獨立書店,目的是什麼?因為我們想做書店,所以去「取經」、「體驗」?但也並不是。因為我們愛逛書店。在成為書店老闆之前,她在不算熱愛的崗位工作了七、八年,轉眼這門不賺錢的生意也已堅持了十六年了。現在在臺北有兩家胡思,另一家「公館店」很難找,雖然地圖上標記為臨羅斯福路,但需要繞近裡弄才能找到書店入口,窄小的樓梯夾在小吃店中間,書店在二樓。除了胡思,臺大附近有很多書店。
  • 除誠品書店外的臺灣獨立書店:療慰心靈創傷的港灣
    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的書酷英文書店主人Neil說。  Neil與妻子Silvia原本是為了讓求知若渴的女兒滿足閱讀的需求,鑑於臺灣童書數量有限且價格昂貴,開始進口大量的英文二手童書,後來變成專營童書批發事業。而書籍數量從一開始的兩萬冊,經過六年時間,目前已超過二十萬冊,其中有九成是二手書,是臺灣目前最具規模的二手英文童書書局。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獨特的經營理念,加之商業資本支持和良好的政商關係,自1989年3月,誠品書店在臺北市誕生以來,發展極為迅速,並於2013年在臺灣掛牌上市。2015年,誠品營業收入合計38.24億新臺幣,稅後淨利潤達4.12億新臺幣。截止15年底,誠品共有44家分店,其中臺灣42家、香港1家,大陸首店15年11月在蘇州開業。
  • 臺灣這10家書店 去完整個人氣質都變好了
    別再說誠品書店了,臺灣這10家獨立書店,去完整個人氣質都變好了,文青裝逼必去~ 懷念手指輕拂書頁的觸感嗎?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溫羅汀」指的是臺大附近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構成的區域,鄰近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世新大學,方圓不到一公裡範圍內,共有三四十家不同主題的獨立書店。「溫羅汀」並非始自刻意的「造街運動」,但能繼續留存,一方面得益於學校附近濃厚的文化氣氛及固定的學生客群,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城市創意街區、城市文化名片的旅遊推廣意識興起,街區的吸引力和藝文潛力被挖掘。
  • 王思迅:誠品是將獨立書店的人文精神成功商業化的結果
    而讀到王思迅這篇寫於2012年的文章,(當時,誠品在香港的第一家店開業不久),我才了解到誠品誕生之時充滿愛書、懂書的獨立氣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對臺灣很多編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愛書人對誠品非常信賴——「只有在誠品,臺灣書的質量才被充分解釋」。不過,文末,王思迅當年已經對誠品的未來發生了擔憂,「臺灣的誠品在轉型求變的影響下,是不是還能記得原本的精神?我很擔心。
  • 王思迅:從書街到連鎖書店,做書與賣書從此獨立
    這代表著出版發行體系的成熟,書店與出版分立為兩個獨立專業。從產業結構來看,傳統書街的沒落十分自然,所以懷舊可以,無需感傷。這讓人從兩個角度聯想到大陸的書業,一方面也是懷舊,重慶南路書街讓人懷念起九十年代熱熱鬧鬧、如今也消失的北京的甜水園、武漢的武勝路、長沙的黃泥街等,而金石堂大眾連鎖書店的模樣則讓人聯想到新華書店。
  • 臺北獨立書店地圖——這裡不只有誠品
    挾著龐大資源、有良好政商關係的誠品書店儼然已日益獨佔了臺灣的書店文化,特別對於大陸觀光客,去一趟誠品「朝聖」似乎已經是必備行程,尤其是那一間小時營業的總店,感受不夜城除了燈紅酒綠之外,竟也能夠有一盞書店的燈是不熄滅的。
  • 誠品書店是臺灣第一家設立「藝文空間」
    誠品書店是臺灣第一家設立「藝文空間」、吸納純美術之外所有的書店,不論在性別議題、非主流劇場、臺灣本土藝術討論、現代文學、紀實攝影、臺灣本土文化探討上,都有承先啟後、帶領風潮的貢獻,其舉辦的代表性活動包括:「現代文學與六十年代」、「九十年代閱讀現象」系列座談、「女性藝術周」、「中西文學史上的早逝詩人系列」、「邊地發聲—臺灣社會運動紀錄片展」、「臺灣本土野鳥生態繪畫聯展」、「瑞典現代工藝展
  • 「臺灣書店」媒合閩臺文化交流合作
    中新網福州10月1日電 (記者 林春茵)又一家「臺灣書店」,10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內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唯美客文創聚落開門揖客。「臺灣書店」10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閩臺青年創業基地唯美客文創聚落開門揖客。
  • 閒遊書店
    閒遊書店 2014-12-08 16:0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走入臺灣桃園風格獨特的獨立書店,一抹寂靜的光射入心房。
  • 寶島小眾書店不完全掃描 | 臺灣青年生活印象
    TW YOUTH IMPRESSIONSVol.3獨立書店之所以獨立 同咖啡館一樣,書店高頻出現在臺灣文藝青年的生活切片中。除已化身精神地標的誠品,全臺還有上百家獨立書店,滋養取向多元的閱讀人口。2009年,汪女士將越堆越滿的「倉庫」改造成書店,向大眾開放。2012年2月,「好樣本事」被美國著名藝文網站Flavorwire.com評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 書店販賣以設計藝術、生活風格、食譜為主的書籍,日文、英文等外文書籍居多。
  • 我在臺灣逛的兩家女性書店
    這家書店完全值得單獨寫一篇。車筐裡已經裝滿在前幾家書店購買的獨立雜誌和搜集來的紙宣品,車龍頭上還晃晃悠悠地繫著一大串裝著乳酪蛋糕、牛軋糖和鳳梨酥的禮盒。天越來越黑了。我們穿過市場裡漆黑的過道,看到了一個亮著燈的房間。那就是「自己的房間」了。門是閉著的,門口地上擺著一大堆鞋,提醒著讀者要脫鞋才能進去。
  • 左岸咖啡館|獨立書店的色彩哲學(內附書店簡要介紹)
    之所以用色彩作為連接,是因為左岸咖啡館五款飲品的五種不同顏色👇另附對應的五家獨立書店介紹:1.詩生活-詩人雜貨店這是一間以「詩」為題材的書店,老闆娘陸穎魚的詩海世界,店內的每一項與詩相關的小屋,或許就可以將你帶進詩意盎然的氛圍中。
  • 在卓爾書店工作以及調查武漢各大書店的反思: 獨立書店是自由社會的基石
    在我工作的卓爾書店三樓,就有一塊地是屬於古舊書的,這裡收集了很多舊書。舊書更需要專業人士,不僅僅是從舊書市場淘來的,而且更要注意它所對的人群以及它的收藏價值。價格要合理,肯定不是唯一衡量標準。      1、「讓書店聯合起來,成為所在地的文化據點」   在臺灣,有著許多格局相似的「小書店」。
  • 海南小眾獨立書店品牌觀察:小書店的三種覺醒
    因此對於獨立書店而言,選址極為重要,選對了,意味著經濟與情懷的長久。  對於選在海口市秀英區海墾廣場寶島夜市集的二手時間書店而言,大多數「讀者」都是食客,消費目的很明確,即填補勞累一天的飢餓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偶爾抬頭望望,還有家書店,逛逛也無妨。這一隅袖珍書店實在太小,人是挑書的,書更是挑人的,並非每個人都會在此逗留,然而,為城市煙火氣增添文化氣息那一定是店主人的情懷堅守。
  • 這裡不只有誠品,臺北個性、特色獨立書店大搜羅
    今天和各位介紹的獨立書店中有二手書店,有過去唯一唯二專營簡體圖書的大陸書店,也有專門只販賣某一議題、某一兩種領域的特色書店。【飄著古舊書香的二手書店】一本書可能本身的內容極有價值,或者有史料價值,也可能因為時間久了而有文物價值,但也可能僅僅只是扉頁上的籤名,使他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