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間,總有一些人,平時默默無聞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在這個春天,甘肅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裡的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就是一群最美逆行者,他們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季節最美麗的風景線。
向著武漢 逆向而行
「得知我省正在組織第三批援助武漢疫情防控工作的號令,作為一名從醫20多年的醫生,我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經過慎重考慮,並與老人、愛人商議,我請求前往武漢抗疫一線。」這是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下稱「甘肅省三院」)院感科醫生張雪蓮正月初三在自己請戰書上寫下的話語。遞交請戰書後她與院內其他6名醫務工作者,一同併入甘肅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裡,組成102人大團隊,於2月15日晚登上飛機,馳援武漢。
這個102人的團隊由甘肅省12個市州、48家醫療單位的骨幹組成,很多隊員在子夜得令,清晨出徵,他們來不及和家人、朋友以及科室的同事告別,更有同事正值夜班,下班就踏上了這條逆行的路。
周玉甜是甘肅省三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出發的那天正好是她在甘肅省三院工作滿三年的日子。而就在這個春天她的奶奶也去世了,因為工作原由沒能見上奶奶最後一面讓她感到非常遺憾。不過面對自己奔赴前線抗「疫」的選擇,周玉甜決定得很乾脆,「反正我又沒有結婚,也沒孩子,沒有啥特別麻煩的事情,就想去前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同是甘肅省三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朱強去武漢支援的想法則萌生於大年三十,「我看到電視上播報的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院緊急支援武漢的畫面,就產生了去武漢的想法。自己是一名黨員,國家有難需要我們時就應該挺身而出。」
和朱強一樣想法的甘肅省三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李寶亮在第一時間就向院裡提交了請戰書,「當時也倒沒有想太多,就想儘快去支援支援,讓疫情儘快結束。」
甘肅省三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趙英英說,「去前線抗疫是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使命召喚職責所系,我是一名護士,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家裡人是出發後才告訴她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
「其實,剛準備走的時候,自己心理多少還是有些擔心。不過,得到父母親的支持,想到自己有想幫助病患的強烈念頭,就感覺勇氣滿滿。」甘肅省三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褚莉莉說。
最終,這6個人連同甘肅省三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吳蔚民作為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代表甘肅省三院出徵湖北武漢。
分工協作 呵護患者
甘肅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後被安排負責武漢沌口方艙醫院的診療工作。武漢沌口方艙醫院,有996張床位,被5個省醫療隊接管。甘肅省醫療隊接管其中的195張床位。整個團隊在第一時間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建了7個黨小組和5個工作組,以統籌安排和協調工作,而甘肅省三院的7名隊員則被插花式的分配在5個工作組裡。
「我自己有12年的婦產科臨床經驗,還有12年的疾控工作經歷,臨床與疾控工作我都很熟悉,這次被安排到綜合管理和院感防護組工作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我的特長。」張雪蓮說。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院感工作者,張雪蓮日常的工作就是負責防護物資、生活物資的分配與管理,安排每天隊員三餐的登記,各種數據統計上報,以及駐地分區設置、每日駐地消殺工作落實與督導等。
張雪蓮在接受工作後,第一時間邀請甘肅省最早援助武漢的甘肅省醫院感染管理質控中心主任、甘肅省人民醫院公共衛生和醫院感染管理處處長張浩軍為剛到武漢的第三批隊員講解了院感相關知識及穿脫防護服的注意事項以及他到達武漢後的工作體會。隨後,她和院感組同事制定並調整了感控方案,根據感控分區要求,針對隊員們所下榻的賓館,不同房間布局分出汙染區、潛在汙染區及清潔區,並以圖片形式細解不同分區劃分及物資放置。
「我們院感工作者就是相當於一個管家,隊員的吃住行以及防護方面的問題都由我們來解決。院感人儘可能做好後方工作,讓我們的隊員除了10個小時工作以外,回到駐地好好休息,補充體力更好地抗擊疫情。照顧好隊員,就是對患者的最大呵護。」
如果說院感工作者張雪蓮是進艙醫務工作者的守護人,那在醫療組的李寶亮、朱強,以及護理組的周玉甜、趙英英、褚莉莉、吳蔚民四名護士可謂是病患的守護者,因為他們直接在抗「疫」一線。
「沌口方艙醫院開艙那天也是我們第一天上班,當天就收治了76個病人。其中有四個危重病人,因為方艙不具備搶救急危重病人的設備條件,所以我們申請轉到其他醫院。」朱強說。
吳蔚民到現在仍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入艙的場景,「2月19日,我懷著滿腔熱血和些許膽怯向醫院走去。經過消殺防毒、穿戴防護服後,順利的入了艙,看到那些叔叔阿姨們的臉龐後,那一刻我發覺我一點都不緊張,他們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
入艙的醫務工作者在穿防護服的同時也將穿戴上尿不溼,因為入艙後的6個小時內,艙內醫務工作者身體處於不吃不喝不拉的狀態。
「我們進艙後,其他感覺還好,主要是帶的護目鏡和口罩勒在頭上,長時間後就感覺特別的疼。我們這些男同事都感覺有點堅持不住,就覺得那些女性醫務工作者確實不容易,由衷的感到佩服。」朱強說著並一個勁地給進艙的女醫務工作者點讚。
靜謐武漢處處溫暖
面對突發的疫情,武漢仿佛按下了暫停鍵。見過喧鬧繁華武漢面容的張雪蓮這次來到武漢後,面對處於龜息狀態的城市,內心生出了陣陣酸楚,「我們剛到武漢時天空還飄著雪花,道路行駛的車輛屈指可數,這與我認識的武漢完全不同。」周玉甜在飛機上看到武漢夜空時覺得武漢夜色非常漂亮,但到第二天上班時空曠的街道,讓她心理有些緊張。
然而,靜謐的城市中,溫情卻處處上演。
張雪蓮記得,甘肅省醫療隊抵達武漢機場後,武漢機場工作人員依舊為我們準備了食物,武漢市政府也為醫療隊安排了專車送他們回酒店。「來到酒店已經是凌晨一點,可酒店工作人員還沒有休息,他們準備好了晚餐等待我們,為我們消毒、辦理入住。他們的笑容消逝了我們一路上的疲憊,讓我們心理感到很暖和。」
不僅如此,甘肅醫療隊入住的酒店共住宿300多人,酒店40多個工作人員從1月22日開始就連軸轉,保障著酒店內醫務工作者的吃住。「我們晚上下班的醫務工作者到酒店往往凌晨一點多,但食堂裡始終給大家留著熱飯。早上上班的人員需要3點出發,接送我們的司機師傅更是早早地將車發動起來,等著我們上車出發。」張雪蓮說。
在方艙醫院內,長時間的工作會使援鄂醫務工作者身心疲憊,但是來自武漢人民的一句溫暖的話語,或者一個行動就讓他們內心溫暖無比。
周玉甜有天給病人測生命體徵的時候,一個病人問她從哪裡來,當周玉甜告訴患者自己來自甘肅時,患者笑著對他說:「聽說你們甘肅的治癒率特別高,你們辛苦了。」聽到這句話,讓周玉甜感到既欣慰又自豪。
褚莉莉在工作時,老是會被患者叫錯姓,一天一個阿姨對她說:「我也不知道你這個姓怎麼讀,你告訴阿姨吧,我就想記著你,記著你身邊的這些人。」這句話讓褚莉莉就紅了眼眶。
一些經過診療病情平緩的患者,也會幫助醫護人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分餐或者是搞好病區衛生等,他們通過自己的微小的行動向遠道而來援助武漢的醫療工作者表達著謝意。
不光是武漢人民讓這些醫務工作者感動不已,在自己的團隊內,隊員們也是守望相助,溫暖前行。
「我們脫防護服的時候,有好多男老師都讓我們先脫。他們還要排隊,等我們脫完以後他才能再脫,心裡是十分感動。」吳蔚民說。
作為醫療隊的「保姆媽媽」,張雪蓮也通過自己的方式在溫暖著這些離家援鄂的隊員們,「因為不能見面,所以有一些吃的和水果,進艙的同事倒班沒有吃上,或者不方便取東西時,我都會把這些東西掛在他們的門口,然後給他們發信息,提醒他們記得收取。」張雪蓮還會每隔一兩天在線上問候和了解一下隊員們的情況,對隊員們生活上做到事無巨細的關心。
還有一件事情讓張雪蓮和隊員們感到非常溫暖,甘肅省醫療隊在武漢市遇到了一位來自張掖山丹24歲的志願者,這個老鄉的願望就是讓來自家鄉的醫療工作者平平安安的回家。據她介紹,這位名叫屈屈的老鄉給醫療隊捐贈了不少物資,她還了解到醫療隊裡的女生因臨行前時間緊張而沒有剪髮,工作時穿脫防護服不安全不方便,就聯繫理髮師為醫療隊的女生們修理頭髮,張雪蓮也將自己留了40多年的長髮剪掉了,趙英英、周玉甜、吳蔚民、褚莉莉也毅然剪去了自己的長髮。張雪蓮說,這可能是自己這輩子剪頭髮最短的一次。
心有依靠 靜候花開
對於前線抗「疫」的醫務工作者來說,有兩件共同的事情能讓自己疲乏的身心感到舒心而愉悅,那就是在休息時與家人通信和工作時看到有患者病癒出院。
「我的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愛人和孩子聽到我去前線,都很支持。但在我出發時,父母還是留下了牽掛的眼淚。到武漢後,他們也不敢打電話怕影響我工作,每天都在等我的信息,只要是我回復一聲他們也就安心了。愛人平常工作也很忙,但一有閒時就給我發信息,有時候長時間等不到我的回覆,就悄悄向同事問我的信息。」對張雪蓮來說,每收到一次家人的信息,每和家人通次電話都會讓她更有勇氣去抗擊疫情。
「每次視頻的時候還是不想讓他們看到我,怕他們看到自己臉上的勒痕,怕他們擔心。我就把手機放的遠遠的,讓他們看一下我很好,也就讓父母放心了。」趙英英說,每次跟父母通過話後,我就覺得元氣滿滿,信心十足。
褚莉莉跟趙英英獲取信心的方式如出一轍,「有時候和家裡人聊一聊,也讓我感覺到信心爆棚。感覺家裡人這麼支持你,就更有信心去照顧患者。只要讓武漢變好,我就可以平安回去。」
吳蔚民在工作中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和武漢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跳舞。「那時整個身心完全放鬆,時間也過的比較快,希望我們沌口方艙醫院的病人們早日戰勝病魔,早日回家跟家裡人團聚。」
李寶亮說,每天見患者的病情好轉,尤其是能夠出院,自己就莫名的開心。「最近有部分患者已經開始陸續出院了,甘肅醫療隊也給患者做了一些小小的禮物,我們也收到一些患者的感謝信。每當這個時候自己就覺得很有成就,也非常高興。」
李寶亮原本和自己未婚妻要在這個新春舉辦婚禮,但疫情暴發後婚禮延期,自己也在徵得家人和即將過門的妻子的同意後,毅然奔赴前線抗擊疫情。他說:「等到疫情結束,我安全回到家,然後將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向她補上這個遲來的婚禮。」
對於周玉甜來說,等疫情結束後,自己要在沒來得及說告別的奶奶的墓前上一柱香,告訴長眠的老人,她的孫女是怎樣到前線幫助武漢人民一起抗擊疫情的。
吳蔚民說,等到疫情結束摘下口罩時,看一看武漢的櫻花,然後回到蘭州,吃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跟家人在一起聊天。
最近幾天,張雪蓮除了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外,正在忙活策劃一場集體生日,「從2月15號到3月31號,一個月的時間裡,甘肅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大概有15名同志要過生日,準備屆時給我們的15名壽星送上生日蛋糕,然後我們共同許願,願武漢早日實現疫散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