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的異軍突起並非一日之功,兼具了市場和深度兩個重要的特點,而且因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親情自然成為了韓國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的情感無論民族還是地域差異都有相似性,韓國親情電影總是能夠帶給我們感同身受的體驗,引起觀眾對於家的美好回憶。
韓國電影不乏高質量的深度,揭露社會黑暗,抨擊現實的電影,但是很多時候溫和的親情片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電影《德九》就是這樣一部片子。
對於先是失去父親,之後母親又因為私自挪用丈夫死亡賠償金被趕出家門的德九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爺爺能夠給他買恐龍變形機器人,吃到豬排。不過德九卻沒有考慮到,在父親去世,母親被趕出家門之後,身體已經年邁的爺爺每天只能靠給餐館刷洗盤子拿著微薄的工資來撫養德九和他的妹妹德熙。
每天爺爺將妹妹德熙乘車送到免費幼兒園,之後再去飯館希望能找到刷盤子的工作,而哥哥德九每天就呆在農村和一群小夥伴玩耍,時間到了就在車站等待回來的爺爺和妹妹。晚上的飯也很簡單,而且爺爺做不出好看又美味的食物,德九就常常抱怨爺爺沒有給他做豬排。
不過,這樣的生活卻因為一個醫生的到來搖搖欲墜,醫生親自上門告知他已經患有癌症,時日不多。一面是本來已經很艱難的生活,一對沒有任何自我生存能力的兄妹,一面是自己死後,這對兄妹又要如何繼續生活下去。
兄妹兩一直不知道母親離開的原因,時不時會想念以往和母親妹妹待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原本爺爺並沒有打算去尋找那個在丈夫死後私自挪用了死亡賠償金的兒媳,但是,有一次,德熙被哥哥鎖在家裡,等爺爺回到家的時候,妹妹已經昏迷。從醫生那裡得知德熙一直沒有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走出來,所以即便現在5歲了,語言水平還是一直停留在母親還沒有離開是3,4歲的水平。醫生告知爺爺德熙需要母親,爺爺很苦惱傷心質問,難道爺爺不行嗎?
因為德熙和德九,爺爺決定拋開之前的恩怨,去尋找德九的母親,爺爺用自己死後的賠償款抵押想向醫生借錢,在印度卻尼西亞找到了德九外婆的住處,可惜德九母親並不在,但是卻意外得知當時那一筆錢是用來給她原本的小孩治病,德九的爺爺婉拒了德九外婆治療剩下的錢,也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冤枉了兒媳。
在回國後,爺爺病情惡化,被寄養在寄養家庭的德九和德熙終於和爺爺相聚,德九也開始尋找母親的路途,只是陰差陽錯,沒有找到。無奈之下,爺爺只好將兄妹兩送到寄養家庭,防止自己死後德九和德熙被送到了孤兒院。
在最後,幸運的是,德九的母親偶然得知兒子在找他,她趕緊回到家,見到了爺爺,兩人解開心結。
《德九》不是一部完美的片子,只是在影片之中流露出爺孫之間,母子之間的感情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