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那些不容錯過的潮汕美味正在挑撥你舌尖上的味蕾,好菜要吃當季,過了這季就沒有這菜了,潮汕的吃貨們,瞄準時間,是時候出擊了。
春筍:
每年看到春筍上市,耳邊總迴蕩著外婆在世時的念叨:「筍上市了,該吃蝦米筍粿了」。鮮蝦或海米與筍相配簡直就是天生一對的絕配的食材。這季節家裡的小輩們可跟著享口福了,以蝦和筍做的餛飩、餃子、粿、肖米(燒麥)等各種小吃輪番上桌,大菜更有蝦仁炒筍絲、老鴨筍燙、鴨燜筍、鮑魚筍湯...
枸杞菜:
枸杞菜為茄科,多刺植物,枸杞初春的嫩莖葉。甘涼,有舒肝明目功效。早市上隨處能買到,常用來煮豬肝蠔仔湯做早餐吃。
烏應菜
蝦瓜,小黃瓜,生吃、醬瓜、醃糖醋,爽口極了。
青竹梅
又稱青梅、酸梅,青竹梅屬薔薇科,每年上架時間短,稍不留意就會錯過。潮汕鹹梅和梅膏醬的主要原材料,鮮青竹梅用濃鹽水浸泡三個月以上,梅汁和梅子即成潮汕人獨有的調料之一,常見如梅汁蒸排骨、梅汁悶豬腳、梅汁蒸烏耳鰻、梅汁蒸黃鯷、梅汁煮杉犁。也可以用它泡酸梅酒。青竹梅有斂肺理腸、生津止渴、驅蛔蟲、止痢的功用。青竹梅果內含有較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0D)的緣故,常吃能防止細胞衰老。
鮮海帶
屬海藻類植物,是一種在低溫海水中生長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每年4月中旬~7月份是海帶的成熟期.菜市場到處可見成條鮮海帶賣,約3~5元不等,隨手挑些又寬又厚回來切絲做涼拌海帶絲,或煲湯,後煮糖水有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抗凝血、抗腫瘤、排鉛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功能。
赤領魚
學名狼段虎魚 鰻蝦虎魚科的孔蝦虎魚。相信每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都吃過赤嶺魚。家長會買些鮮活的魚來給小孩煮魚粥吃,煮粥時魚去掉內臟洗淨後加些肉末或骨頭湯、大米一起煮就是一碗鹹香的營養粥,魚煮後撈出來,用筷子挑出魚肉扔掉魚骨,再把魚肉放粥裡,據說養血補血。今年已經漲價到一斤40元。
還有一種常見的經常做法,赤領燜菜脯。用大蒜和菜脯(蘿蔔乾)煸出香味後燜著吃,夾起一段魚在嘴裡輕輕一吸,剩下一個魚翅骨了,骨頭還要多添幾下才捨得扔掉。
紅花桃
黃皮頭、紅花桃、梅童魚、大頭寶、獅子魚、梅子魚、小眼魚。魚肉鮮甜細嫩香滑,用豆醬水芫荽蔥煮特別提鮮。一斤35元左右。
以上鮮魚除了赤領魚外都可以做魚飯,豆醬水芫荽芹菜蔥、鹽水芫荽芹菜蔥是潮汕人家煮魚的家常料理方法。
淡甲魚
學名鯒,俗稱淡甲、印度鯒、山肖、牛尾魚、拐子魚、百甲魚、辮子魚、狗腿魚、尖角子、中魚、山肖、竹甲、刀甲。
骨刺硬,肉潔白細膩,肉多刺少,雙瓣大肉。燜菜脯蒜頭最合味,淡甲苦瓜湯、淡甲菜頭湯也不失美味。
那哥魚
學名蛇鯔,俗稱狗母魚刺多,北京的漁老闆說這是海梭魚,在汕頭稱它「那哥魚」、「吶哥魚」。此魚多齒、有鱗,除主刺外毛刺很多,繁殖快。生魚肉富有彈性,是汕頭魚丸(魚蛋)的主要選料。新鮮魚做熟後,它的魚肉如雲片糕似,用筷子輕挑可一片一片挑出,且不帶刺。呵呵,當然吃魚技術不過關的話,滿嘴魚刺扎你可別怪我哦~吃魚使人聰明,不止在於它的營養成分,還在吃魚的技法。
那哥魚的吃法越來越多煮湯、燜蒜、火鍋、蒸、做魚飯。
紅魚
學名鯡鯉,鯡魚的一種。每次都要買上1~2斤,用淡鹽水煮到收汁,晾涼了,有當菜又當零食,魚頭比肉更香。
英哥魚
屬隆頭魚科(鸚鵡魚)鸚哥魚深海野生魚,魚嘴和外皮如鸚鵡般靚麗而得名,魚肉厚而細膩,魚鱗是軟的可以與魚肉一起吃,全身一根主刺,無小刺。
用普寧豆醬煮,加些芹菜鮮美無比,用鹽醃漬入味後煎至兩面金黃就飯吃,還有就是煎後加醬油、香菜,叫半煎煮。
沙尖魚
魚肉鮮甜柔滑,無小刺,口感佳。煎、炸、煮怎麼做的美味。
黃鯷
褐籃子魚,屬籃子魚科,閩臺稱臭肚魚、廣東叫泥猛,鬼婆魚、娘矣。潮汕最盛傳的做法是黃鯷蒸鹹梅(青竹梅醃製),用鹹梅湯當調料醃漬洗淨的魚,是它入味,上鍋蒸時加些生薑和蔥花。
早市上漁民挑擔賣的野生海蝦,殼硬肉鮮.用來掰掉殼做蝦仁再好不過了,依次排名:哈氏仿對蝦(油蝦、劍蝦);鷹爪蝦(沙蘆);須赤蝦(玫瑰蝦、火燒蝦)。
活鮑魚
又名9孔螺,屬於單殼軟體動物,其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殼是中藥材石決明有明目功效.潮汕人真的有口福,花白菜價就可以嘗到鮮活的八~九頭鮑,名貴食材成了餐桌上的家常食材。鮑魚清洗乾淨後做鮑魚粥老少都喜歡;燉湯更是家常便飯了;紅燒呢,有點重口味.
小海虹
學名貽貝又名海虹、青匙、淡菜、青口,英文叫mussel。質嫩,肉肥,味鮮做法多種多樣,淡菜炒香菇鹹菜、淡菜鹹菜湯,奶油焗海虹,淡菜蒸蒜蓉,煮麵、煮粉,金不換炒淡菜是汕頭人最家常的一道海鮮美味佳餚,餐桌上出現的頻率高,爽口下飯。海虹含有各種維生素、碘、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多種胺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貽貝有治療虛勞傷憊、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等功能。
來源:異族極限
小編微信nxs0754
合作探店1316909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