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施工準備
(一) 作業條件
1、 頂棚、牆面抹灰已完成,並已驗收,屋面已做完防水層。牆面已彈好+0.5m水平控制線。
2、 安裝好門框並加防護,與地面有關的水、電、氣管線已安裝就位,穿過地面的管洞已堵嚴、堵實。
3、 做完地面墊層,按標高留出磨石層厚度(至少3mm)。
4、 石粒應分別過篩,並洗淨無雜物。
(二) 材料要求
1、 水泥:白色或淺色的水磨石面層,應採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層,宜採用含鹼量達到國家要求的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其強度不應小於42.5級,同顏色的面層,應使用同一批水泥。
2、 礦物顏料:水泥中摻人的顏料應採用耐光、耐喊的礦物顏料,其摻入量宜為水泥用量的3%~6%,或由試驗確定,同一彩色面層,應使用同廠同批的顏料。
3、 石粒:應採用堅硬可磨的白雲石、大理石等巖石加工而成,石粒應潔淨無雜物,其粒徑除特殊要求外,宜為4~14mm。
4、 分格條:
(1) 玻璃條:平板普通玻璃裁製而成,3mm厚,一般10mm寬(根據面層厚度而定),長度依分塊尺寸而定。
(2) 銅條:l~2mm厚銅板裁成10mm寬(根據面層厚度而定),長度以分塊尺寸而定。用前必須調直調平。
5、 砂:中砂,過8mm孔徑的篩子,含泥量不得大於3%。
6、 草酸:塊狀、粉狀均可,用前用清水稀釋。
7、 根據工程量備好白蠟和22﹟鐵絲。
(三) 施工機具
大小水磨石機和手提式磨石機、滾筒(直徑一般200~250mm,長約600~700mm,混凝土或鐵製)、木抹子、毛刷子、鐵簸箕、靠尺、手推車、平鍬、5mm孔徑的篩子、磨石(規格按粗、中、細)、膠皮水管、大小水桶、掃帚、鋼絲刷、鐵鏨子等。
二、 質量要求
質量要求符合《建築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9-2002)的規定。
續表
三、 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找標高→彈水平線→鋪抹找平層砂漿→養護→彈分格線→鑲分格條→拌制水磨石拌合料→塗水泥漿結合層→鋪水磨石拌合料→滾壓抹平→試磨→粗磨→細磨→磨光→草酸清洗→打蠟上光
四、 操作工藝
(一) 基層處理
將混凝土基層上的雜物清除,不得有油汙、浮土,用鋼鏨子和鋼絲刷將沾在基層上的水泥漿皮鏨掉鏟淨。
(二) 找標高彈水平線
根據牆面上的+0.5m水平控制線,往下量測出磨石面層的標高,彈在四周的牆上,並考慮其他房間和通道面層的標高,相鄰同高程的部位注意交圈。
(三) 抹找平層砂漿
1、 根據牆上彈出的水平線,留出面層厚度(約10~15mm厚),抹1:3水泥砂漿結合層,為了保證找平層的平整度,先抹灰餅(縱橫方向間距1.5m左右),大小約8~10cm。
2、 灰餅砂漿硬結後,以灰餅高度為標準,抹寬度為8~10cm的縱橫標筋。
3、 在基層上灑水潤溼,刷一道水次比0.4~0.5的水泥漿,隨刷漿隨鋪1:3找平層砂漿,並用2m長刮槓以標筋為標準進行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四) 養護
抹好找平層砂漿養護24h,待強度達到1.2MPa,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 彈分格線
根據設計預設的分格尺寸,在房間中部彈十字線,計算好周邊的鑲邊寬度後,以十字線為準可彈分格線,如果設計有圖案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彈出清晰的線條。
(六) 鑲分格條
用小鐵抹子抹稠水泥漿,將分格條固定在分格線上,抹成30°八字形(圖3-3),高度應低於分格條頂4~6mm,分格條必須平直通順,牢固,接頭嚴密,不得有縫隙,作為鋪設面層的標誌,粘貼分格條時,在分格條十字交叉接頭處,在距交點40~50mm內不抹水泥漿(圖3-4),為了使拌合料填塞飽滿,採用銅條時,應預先在兩端頭下部1/3處打眼,穿人22﹟鐵絲,錨固於下口八字水泥漿內。
鑲條後12h後開始澆水養護,最少2d,在此期間,房間應封閉,禁止各工序進行作業。
(七) 拌制水磨石拌合料(或稱石渣漿)
1、 拌合料的體積比例採用1:1.5~1:2.5(水泥:石粒),要求計量準確,拌合均勻。
2、 彩色水磨石拌合料,除彩色石粒外,還加人耐鹼、耐光的礦物顏料,摻人量為水泥的3%~6%,水泥與顏料比例,彩色石子與普通石子比例,在施工前必須經試驗後確定。同一彩色水磨石面層應使用同廠、同批顏料。在拌制前,水泥與顏料根據整個面層的需要一次統一配製、配足,配製時不但要拌合,還要用篩子篩勻後,裝袋存入乾燥的室內備用,嚴禁受潮。彩色石粒與普通石粒拌合均勻後,集中貯存待用。
3、 各種拌合料在使用時,按配比加水拌均勻,稠度約60mm。
(八) 塗刷水泥漿層
先用清水將找平層灑水潤溼,塗刷與面層同品種、同等級的水泥漿結合層,其水灰比宜為0.4~0.5,要刷均勻,要隨刷隨鋪拌合料,防止結合層風乾,導致空鼓。
(九) 鋪設水磨石拌合料
1、 水磨石拌合料的面層厚度,除特殊要求外,宜為12~20mm,並按石粒粒徑確定,將攪拌均勻的拌合料,先鋪抹分格條邊,後鋪入分格條方框中間,用鐵抹子由中間向邊角推進,在分格條兩邊及交叉處特別注意壓實抹平,隨抹隨用直尺進行平度檢查,如有局部鋪設過高,應用鐵抹子挖去一部分,再將周圍的水泥石子拍擠抹平(不得用刮槓刮平)。
2、 幾種顏色的水磨石拌合料,不可同時鋪抹。要先鋪抹深顏色的,後鋪抹淺顏色的,待前一種達到施工允許強度後,再鋪後一種。
(十) 滾壓抹平
用滾筒滾壓前,先用鐵襪子或木抹子在分格條兩邊寬約100mm範圍內輕輕拍實(避免將分格條移位)。滾壓時用力均勻(要隨時清除粘在滾筒上的石渣),應從橫豎兩個方向輪換進行,達到表面平整、密實,出漿石粒均勻為止。待石粒漿稍收水後,再用鐵抹子將漿抹平壓實。如發現石粒不均勻處,應補石粒漿,再用鐵抹子拍平壓實。24h後澆水養護。常溫養護5~7d。
(十一) 試磨
正式開磨前應進行試磨,以不掉石渣為準,經檢查認可後方可正式開磨。
(十二) 粗磨
第一遍用60~90﹟粗砂輪石磨,邊磨邊加水(可加部分砂,目快機磨速度),並隨磨隨用水衝洗檢查,用靠尺檢查平整度,直至表面磨到磨勻,分格條和石粒全部露出(邊角處用人工磨成同樣效果)檢查合格晾乾後,用與水磨石表面相同成分的水泥漿,將水磨石表面擦一遍,待別是面層的洞眼小孔隙要填實抹平,脫落的石粒應補齊,澆水養護2~3d。
(十三) 細磨
第二遍用90~120﹟金剛石磨,要求磨至表面光滑為止,然後用清水衝淨,滿擦第二遍水泥漿,仍注意小孔隙要細緻擦嚴密,然後養護2~3d。
(十四) 磨光
第三遍用180~200﹟金剛石磨,磨至表面石子顯露均勻,無缺石粒現象,平整、光滑、無孔隙為度。
在使用水磨石機時,儘量選用大號水磨石機,並要靠邊多磨,減少手提式水磨石機和人工打磨工作量,這樣既省工,質量相對也好。普通水磨石面層磨光次數不少於三遍,高級水磨石面層的厚度和磨光遍數及油石規格應根據效果需要確定。
(十五) 草酸擦洗
為了取得打蠟後顯著效果,在打蠟前磨石面層要進行一次適量限度的酸洗,一般均用草酸進行擦洗,使用時先用水加草酸化成約10%濃度的溶液,用掃帚蘸後灑在地面上,再用油石輕輕磨一遍,磨出水泥及石粒本色,再用清水衝洗拖布擦乾。此道工序必須在所有工種完工後才能進行。經酸洗後的面層不得再受汙染。
(十六) 打蠟上光
用乾淨的布或麻絲沾稀糊狀的成蠟,在面層上薄簿地塗一層,要均勻,不漏塗,待幹後用釘有帆布或麻布的木塊裝在磨石機上研磨,用同樣的方法再打第二遍蠟,直到光滑潔亮為止。
(十七) 水磨石踢腳板製作
1、 抹底灰:與牆面抹灰厚度一致。牆面抹灰時,踢腳板根位置,抹灰高度應多留出一些。在陰陽角處套方、量尺、拉線,確定踢腳板厚度,按底層灰的厚度衝筋,間距l~1.5m。然後用短槓刮平,木抹子搓成麻面並劃毛。
2、 抹磨石踢腳板拌合料:先將底子灰用水潤溼,在陰陽角上口,用靠尺按水平線找好規矩,貼好靠尺板,先塗刷一層薄水泥漿,緊跟著抹拌合料,抹平壓實。刷水兩遍,將水泥漿輕輕刷去,達到石子面上無浮漿,常溫下養護24h後,開始人工磨麵。
第一遍用粗砂輪石,先豎磨,後橫磨,要求把石渣磨平,陰陽角倒圓,擦一遍素漿,將孔隙填抹密實,養護l~2d,再用細砂輪石磨。
用同樣的方法磨完第二遍、第三遍,用油石出光擦草酸,用清水擦洗乾淨。
3、 人工塗蠟:擦二遍出光成活。
五、 成品保護
1、 鋪抹水泥砂漿找平層時,注意不得碰壞水、電、氣管線及其他設備。
2、 運輸材料時,保護好門框。
3、 在機磨水磨石面層時,研磨的水泥廢漿應及時清除,不得流入下水口及地漏內,以防堵塞。
4、 磨石機應設罩板,防止研磨時濺汙牆面及設施等,重要部位及設備應加覆蓋。
六、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 分格條折斷,顯露不清晰:主要原因是分格條鑲嵌不牢固(或未低於面層),滾壓前未用鐵抹子拍打分格條兩側,在滾筒滾壓過程中,分格條被壓彎或壓碎。因此為防止此現象發生,必須在滾壓前將分格條兩邊的石子輕輕拍實。
2、 分格條交接處四角無石粒:主要是粘結分格條時,稠水泥漿應粘成30°角,分格條頂距水泥漿4~6mm,同時在分格條交接處,粘結漿不得抹到端頭,要留有抹拌合料的孔隙。
3、 水磨石面層有洞眼、孔隙:水磨石面層機磨後總有些洞孔發生,一般均用補漿方法,即磨光後用清水衝乾淨,用較濃的水泥漿(如彩色磨石面時,應用同顏色顏料加水泥擦抹)將洞眼擦抹密實,待硬化盾磨光;普通水磨石面層用「二漿三磨」法,即整個過程磨光三次擦漿二次。如果為圖省事少擦抹一次,或用掃帚掃而不是擦抹或用稀漿等,都易造成面層有小孔洞(另外如果擦漿後未硬化就進行磨光,也易把洞孔中灰漿磨掉)。
4、 面層石粒不勻、不顯露:主要是石子規格不好,石粒未清洗,鋪拌合料時用刮尺刮平時將石粒埋在灰漿內,導致石粒不勻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