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準媽都要經歷一次一生難忘的「痛徹心扉」,相比之下,剖宮產產後恢復比價慢一些,順產會更快一些。
即便如此,絕大多數準媽生產完畢也都是從產房被推出來的,然後回到病房好好休養一番。
但凡是無絕對,有的準媽身體狀態相當厲害,甚至生完孩子壓根不用攙扶,自己能從產房走回病房。
前陣子,網上一則名為「最霸氣產婦」照片就走紅網絡,原因為無他,因為這位產婦在順利分娩之後,自己沒用輪椅也沒用病床,而是直接走回了病房。
這個寶媽生產完畢之後,孩子早就被抱回了病房,而在產房經過了兩小時的危險期觀察之後,自己走回了病房。而大部分產婦在生產完畢之後都是病床被推回病房的。
這個寶媽看起來有些憔悴,髮絲也有些凌亂,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還是非常不錯的,腳步也是穩健有力,丈夫和婆婆只是在一旁象徵性地攙扶著。很難看出是一個剛剛生產完畢的寶媽。
不少網友都評論表示,「這寶媽太牛了,堪稱最霸氣產婦,那樣子,像極了凱旋的大將軍。」
也有過來的寶媽表示實名羨慕,「我當初生孩子可是費了老大的勁兒,最後整個人都虛脫了,被推回病房的時候起身都困難,這個寶媽居然還能自己走回去,真心佩服了。」
事實上,類似這位霸氣產婦的情況確實少見,生產完只休息了兩個小時就能下地行走這種身體素質確實沒得說,此外,這也和生產方式掛鈎。
一般來說,剖宮產的產婦產後也不是可能這麼輕鬆地走回病房的,即便是順產,如果經歷過側切或者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也不會是這種狀態。
產後什麼時候下地走動比較合適?
1)越早越好
一般來說,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寶媽,產後都應該儘快的下地走動,這對寶媽身體的恢復是極有好處的,同時也利於排尿。
順產的寶媽通常在產後恢復4-6個小時就可以下地走動,剖宮產則需要休息一天左右,產後第二天也可以嘗試下地,即便傷口疼痛難忍,但寶媽最好也要堅持下來。
2)諮詢醫生
雖然對於大部分產婦來說,越早下地越好,但對於身體情況特殊的寶媽來說,還是諮詢醫生後再做決定的好。根據自己的身體日情況選擇下地的時機。
產後下地要注意哪些事情?
1)身邊有人
產後第一次下地走動,一定要保證身邊有人陪同,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也能及時幫忙。尤其是剖宮產的寶媽這點非常重要,身邊一定要有人,避免出現意外,拉扯到刀口。
2)時間不宜過長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寶媽,第一次下地走動都不宜時間過長,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感覺來決定行走時間的長短。
感到疲勞就及時上床休息,千萬別累著,如果身體情況允許,那也可以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多走一會兒。
3)多注意身體健康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寶媽產後身體都是比較虛弱的,因此休息很重要,即便走動的時候也要注意多穿衣服,避免著涼感冒。
錦鯉媽咪有話說
產後及時下地走動,對於寶媽的身體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不僅可以促進幕母乳的分泌,還能有助於體內惡露的排出,同時對於身體各種機能的恢復也非常有利。
尤其是剖宮產的孕婦,多下地活動還可以避免傷口粘連,同時也有利於幫助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