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80,90這一代,很多都是看著韓劇長大的。從《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到《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可以如數家珍,很多年輕人對韓國偶像,韓國生活充滿嚮往。但是我對於劇中主角脫離現實的浮華生活,一直在心裡有些疑問,韓國人的生活真的那麼好嗎?直到去了韓國旅遊,才發現韓國和自己想像的差不多,但遠沒有韓劇濾鏡渲染的那麼夢幻,那麼不切實際。
韓國的街頭,和之前看的新聞裡差不多。街景陳舊,沒什麼高樓大廈,除了主幹道,馬路都很狹窄。沿街招牌很多,基本都是一些餐廳的,因此街道看上去略有些雜亂。馬路上很少看到垃圾桶,但是公共場所包括廁所都很乾淨,這點有點像日本。但是就說韓國最發達的首爾和釜山,市容遠不及我們國內的一線、二線城市,有些角落甚至不及我們的三線城市。
另外,韓國雖然歷史文化不單薄,但是馬路,街頭有歷史古韻的地方卻僅限於一些景區、古蹟。而它的鄰居日本就衍生出很多自己獨特的風俗和節日,還有很多漂亮的仿唐建築;但是韓國就沒覺得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節日,看他們古代的建築、衣著等都沒什麼特點,也未曾包裝出什麼特色文創。
韓國很多景點喜歡設計彩繪塗鴉、雕塑;以某某劇、某明星來過這裡拍攝取景為賣點,吸引女孩子們來拍照。但是時間一長,色彩油漆剝落反而顯得更髒更舊。實地到了這類景點,會出現「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劇烈反差,讓人覺得韓國旅遊不過如此。因此,整個國家的文化底蘊也談不上精緻大氣,趨向快餐化。
首爾物價很貴,尤其是飲食方面。肉類比較貼近大眾消費,沿海城市的海鮮很便宜,但是蔬菜水果都很貴。馬路上的餐廳經營範圍也比較單一,烤肉店,冷麵店,參雞湯店,西式快餐店...不像我們這裡粵菜餐廳也可以吃到川菜,食物新鮮且能葷素搭配。韓國人的每餐食物雖然能保證量,但是種類攝入不多,遠不像韓劇裡男女主角餐桌上那麼豐盛。至於味道,偶爾嘗鮮可以,但是長期吃肯定不行。
首爾的生活壓力很大,年輕人變著法子給自己解壓。比如一到周末漢江邊野餐紮營的人多到在草坪上「打補丁」,吃著炸雞配啤酒,吹著晚風看夜景。韓國年輕人也和國內年輕人一樣,喜歡打卡網紅咖啡館,喝下午茶,拍照發ins。
放了學的學生,下了班的情侶,也愛去城市裡的時尚地標約會、逛街。首爾鍾路地區,就像韓國的田子坊,韓劇裡的男女總是衣衫景致一絲不苟;而這裡往來的男女卻穿著簡單樸素,並不比國內年輕人更時尚。
相比高級餐廳生意一般,主打遊客生意;沿街的大排檔卻是本地人下班後最愛光顧的。花花綠綠的塑料椅子,環境可以用「沒有環境」來形容,觀察了下大家吃的不外乎都是烤肉,喝的是都韓國本土米酒。飲食形態簡單粗暴,懸浮於生活之上的韓劇光環再也不存在。大家三五成群,挽起袖子,在熱氣蒸騰、觥籌交錯間,歡聲笑語四起。不管在哪,平凡人的快樂,其實很容易被滿足。
據《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韓國排在亞洲發達國家中自殺率第一高的位置。而生活的高成本,對韓國人形成的壓力不僅僅在年輕群體。在韓國,有420萬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數量甚至比20多歲的打工青年還多。韓國政府為60歲以上老人舉辦了「銀髮招聘會」,3萬多名白髮蒼蒼的老人競爭6000個職位,包括快遞員、保安、清潔工、加油員……
因為行程來去匆匆,對韓國所見所聞的體會感想也有限;雖然生活在哪裡都不容易,但還是能看到韓國人努力著過好自己的日子。但是很多事還是要親自來看看,才知道究竟是個什麼模樣。那麼,你來過韓國嗎?去過哪幾座城市呢?感覺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