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自我掙扎的背後是對「較真」這一心理學行為的完美解析!——墨落
很多影評人看過《姜子牙》後,給的評價並不高。#電影姜子牙#
不高的原因有二:
第一,電影內核是「救一人,還是救蒼生?」這一老套「電車難題」的再闡述。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上著名的思想實驗之一,由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首次提出。
它探討了功利主義與源自康德主義的道德義務論之間的問題。
假設你看到一輛剎車壞了的電車,即將撞死前方軌道上的5個人,而旁邊的備用軌道上只有1個人。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5個人會被撞死。
你手邊有一個按鈕,按下按鈕,車會駛入備用軌道,只撞死1個人。
那麼,面對這個難題,你將如何選擇?
第二,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差不差,沒啥新意,給人感覺在蹭上一部哪吒的熱度。
說實話,上面的說法我都認可。
但卻都沒有點出來《姜子牙》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
古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認為看電影的本質,不只是剖析電影本身。
在每部作品中尋找自己對生活的重新定義,才是「看」的意義。影視從來都不只是打發時間的無聊工具。
整部電影全篇都是姜子牙自我的救贖,說明白點就是他自己的自我掙扎: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我當年看到的究竟是狐妖幻象?還是事情的真相另有隱情?
自己一直深信並且尊敬的師尊是正是邪?
這哪一個問題對於姜子牙來說,都夠他修悟一生的!
但是光在河邊直鉤釣魚,永遠釣不出來真相和答案!
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什麼時候「悟」都是要和「行」聯繫在一起。
姜子牙選擇那條最艱險的路,走出「北海禁地」,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去追尋心中的答案!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執念,無論執念是大是小。
是今天晚上要吃什麼?還是職業規劃的下個五年?
兩者沒有本質區別。
既然有了執念,該怎麼做呢?
一定是像姜子牙一定自己去尋找答案。
無論是申公豹給的答案,還是師尊含糊其辭故作鎮靜給的答案,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只有自己找到並且深信的那個才是答案。
很有意思的是,電影結束,來了一個「彩蛋」!
在我看來,這個彩蛋的重要之處不下於整個電影主題。
這個彩蛋看似玩鬧,在強給這個創作團隊上次成功的一部電影《哪吒》故作聯繫。
其實不然,哪吒來到姜子牙的家裡,一通吃喝,粥倒撒了,餅拿坍塌了,一切都不按常理出牌!
最後在姜子牙家裡吃晚飯,沒擦嘴就走了。
結果,姜子牙夜裡就翻來覆去,覆去翻來的睡不著,終於姜叔睡到半夜都夢中驚醒!起床跑幾十公裡過去幫他擦掉!
看到這裡的觀眾恐怕明白了。
說的就是姜子牙「較真」嘛!
很多人容易有的一個小毛病,那就是「整齊強迫症」。
大家普遍通識,有這個小毛病的人多半是「處呂座」。
很多人一通哈哈大笑,這個彩蛋的內容便拋諸腦後了。
其實,仔細思索,這個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了前面姜子牙對於「善與惡」「正與邪」「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執念,很有可能來源於他的「強迫症」!
這也提醒我們,有時候當自己真的陷入「溝壑」無法走出來的時候,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性格底色的原因?
從佛學上講,這是「我執」。
人一輩子修行就是放下我執,學佛要破「我執」,破到後面就無我了。
從心理學上通俗的講,就是「我是對的」。
「我是對的」,這套人的心靈機制保證了我們人類生存,如果認為自己都是錯的,根本沒辦法生存。
所以只要是人,內心對「我是對的」的觀念一定非常頑固。
人畢生都在追求「我是對的」,並驗證這個結論,所以「我是對的」這是生命基礎,殊不知同時也是人的最大幻覺!
註:配圖選自影片《吉普賽人》
我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選A還是選B?每次都糾結一番,浪費了時間不說,弄得自己也很焦慮和挫敗感。
心理學就像一把刀,是手術刀還是屠刀,完全取決於執刀人的「修為」。
像這樣的爭論,每個學心理學的人都經歷過,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就永遠都停留在拿心理學撕B的世界裡。
撕自己,或是撕別人。
成長為什麼這麼難?
那是因為我們內心是有矛盾的。
破了那個矛盾的「結界」,我們就會和姜子牙一樣,斬斷天梯,有所收穫,自己也會在「修為」上上一個臺階。
偉大的修道者都是走在自我抗爭的道路上,一如《美麗心靈》裡的男主角。
像極了走火入魔。
註:配圖選自影片《美麗心靈》
但最終究竟是墜入魔道還是飛升成仙,就是自我的強大與否了。
毋庸置疑,喜歡較真的人活得很累。
和家人較真,會淡了親情;和朋友較真,會沒了情分;和伴侶較真,會增添怨恨;和自己較真,會越活越累。
讀《紅樓夢》,林妹妹總是因為賈寶玉一句不經意的話,她都會細細揣度很久。
分析他愛不愛自己、愛得夠不夠真誠、在他心裡的地位夠不夠高,而每一次的深思熟慮,結果都是和他吵架、冷戰,陷入自己編織的痛苦。
只可惜愛情講情不講理,贏理一分,輸情三分。有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
林黛玉是多麼聰慧通透的一個人吶,還不免陷入這樣的「誤區」。
所以,當我們較真時,不妨先原諒自己,此乃人之常情。
然後再一步步開示自己的內心,達到與自我的和解。
在我之前的文章,我就反覆地說,「世上所有的情感問題,都是『自我』的問題」。《夏洛特煩惱》:在電影裡找到自我救贖的能量
最後,希望你在別人的故事裡,見自己。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