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遠在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近年來因其快速的經濟發展,被譽為「非洲發展的樣板」。不過,在剛剛過去的11月,這個非洲人口第二大國經歷了一場由政黨之爭、聯邦與地方政府矛盾引發的局部戰爭。
衣索比亞總理阿比將這次軍事行動稱為「執法行動」,意在恢復國家憲法秩序。隨著聯邦軍隊節節推進,以及三位非洲國家前總統組成的非盟特使團斡旋下,軍事行動在進行25天後宣告結束。
這次內鬥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衣索比亞關聯民族和宗教問題的政治博弈。同時,軍事行動還導致大量難民流離失所,加劇了衣索比亞北部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
【「執法行動」而非內戰】
整整一個月前,11月4日凌晨,在夜幕的掩護下,控制衣索比亞北部提格雷州政權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提人陣」)襲擊了該州一處聯邦國防軍基地,試圖搶奪火炮等軍事裝備。
當天,衣索比亞聯邦層面迅速做出回應。埃塞部長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在提格雷州實施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該機構同時發表聲明稱,提格雷州出現的暴力活動正危及國家和平與安全,已達到無法通過常規執法機制加以預防和控制的程度。
實際上,這一表態已經暗示,埃塞國防軍已經對「提人陣」的武裝人員採取了回擊行動。11月6日晚,埃塞總理阿比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國防軍對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等地進行了空襲,目標是當地的「危險集團」。
埃塞聯邦議會上院7日通過決議,廢除提格雷州現有議會和行政機構,決定成立過渡州政府,由過渡州政府重新任命行政機構成員。過渡州政府將獲授權舉行地方選舉,並執行聯邦政府通過的決定。
阿比
阿比11月8日在社交媒體上說,埃塞政府在提格雷州的行動目的是「讓貪婪的默克萊(提格雷州首府)軍政府伏法,維護憲法秩序」。正因如此,阿比才將軍事行動定性為「執法行動」,而非「內戰」。
受新冠疫情影響,埃塞聯邦政府今年3月宣布推遲舉行原定8月下旬舉行的議會選舉,同時被推遲的還有全部9個州的地方選舉,待疫情換屆後再擇機舉行。但「提人陣」控制下的提格雷州在9月9日自行組織州議會選舉,「提人陣」高票勝選、繼續執掌州政權。
埃塞聯邦政府隨即宣布提格雷州地方選舉違憲,不予承認。10月,埃塞議會決定擱置批准對提格雷州的預算。作為反擊,「提人陣」指責聯邦政府任期超期違憲,並以此為由不再承認總理阿比和議會的指令和決議,後來又拒絕一名前往國防軍北方司令部任職的高級軍官進入提格雷州。
最終,11月4日凌晨那次襲擊事件,引爆了聯邦政府與提格雷州地方政權的矛盾,成為埃塞國防軍對「提人陣」採取軍事行動的直接導火索。
埃塞國防軍封鎖了提格雷州的進出道路,切斷了當地的網際網路和通訊網絡,將當地徹底封鎖。戰事打響一周時,國防軍就擊斃550名「提人陣」武裝人員。三周時間裡,國防軍在提格雷州持續推進,逐漸對該州首府默克萊市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座人口約50萬的城市也是「提人陣」總部所在地。
11月22日晚,埃塞總理阿比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提人陣」及其武裝人員3天內投降。11月26日,阿比下令對「提人陣」發起最後階段軍事行動,以此結束此次「執法行動」。
隨著國防軍全面控制機場、州政府大樓和其他默克萊市的重要設施,阿比11月28日宣布在提格雷州的軍事行動結束,聯邦政府的行動轉為警方搜捕「提人陣」犯罪人員並將其送上法庭。
同時,「提人陣」領導人德布雷齊翁表示,儘管「提人陣」武裝人員正從默克萊周邊撤離,但並沒有放棄抵抗。外界認為,「提人陣」接下來或將利用提格雷州高原山地地形,與國防軍展開遊擊戰。
德布雷齊翁
衝突前,提格雷州已有10萬人流離失所,60萬人靠糧食援助勉強度日。根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衝突發生後,已有超過4.3萬人從提格雷州進入鄰國蘇丹避難。聯合國估算,衝突已導致該州上百萬人流離失所,超60萬靠糧食救濟的人無法獲得11月口糧。
另外,提格雷州的戰事直接威脅到了在當地工程項目和工業園區工作的600多名中國同胞,中國駐衣索比亞大使館決定組織他們撤離。
11月11日,第一批402人、60多臺車輛,經過交戰區、封鎖區和重重關卡,最終安全抵達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19日,在埃塞國防軍保護下,204名人乘坐19輛車撤離提格雷州。自此,除少數留守人員外,在提格雷州的中國同胞大都已撤離。
11月12日,中國同胞的撤離車輛行駛在衣索比亞提格雷州至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路上。(新華社)
【黨爭升級淪為武鬥】
埃塞政府拒絕一些非洲國家調停,拒絕聯合國、美國、歐洲國家等各方的停火呼籲。阿比希望國際社會給他一點時間,以便儘快恢復提格雷州的憲法秩序。顯然,阿比希望藉此機會進一步削弱「提人陣」,剷除「提人陣」麾下武裝力量這個心頭大患。
不過,在埃塞國防軍的軍事行動最後階段,阿比政府憑藉勝勢開始接受非洲聯盟(非盟)的調解,畢竟非盟總部就設在埃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埃塞本身也在非洲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1月25日至27日,由莫三比克前總統希薩諾、賴比瑞亞前總統瑟利夫女士和南非前總統莫特蘭蒂組成的非盟特使團,在埃塞分別與阿比政府和「提人陣」方面會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衝突結束。
從左至右:莫三比克前總統希薩諾、賴比瑞亞前總統瑟利夫女士和南非前總統莫特蘭蒂。
這次軍事行動實質上是一場以現任總理阿比為首的執政聯盟「繁榮黨」,與原執政聯盟核心黨派「提人陣」的角力——「提人陣」領導人德布雷齊翁的另一個身份,是埃塞政府前副總理兼通訊部長。
擁有超1.1億人口的衣索比亞,也是一個歷史古國,擁有約3000年文明史。該國歷史悠久的君主體制,直到1974年9月才被軍事政變推翻。隨後,軍人門格圖斯逐漸掌權,開啟了軍政府獨裁統治時期。
「提人陣」就是在那時組建的反對軍政府的組織,並在1980年代中期崛起,成為反對門格斯圖獨裁統治的主要力量。1988年,「提人陣」牽頭,與「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南衣索比亞人民民主陣線」組成黨派聯盟「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革陣」)。1990年,「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加入其中,形成四黨執政聯盟。
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內戰中,「埃革陣」推翻門格圖斯政權,從1991年開始在埃塞長期執政。「埃革陣」可謂埃塞主要民族構成的縮影,該國80個多民族中,奧羅莫人約佔人口的40%、阿姆哈拉人約佔30%,而提格雷人只佔8%。
11月24日,在蘇丹境內的一處營地,衣索比亞難民等待援助物資。(新華社)
但代表這8%的「提人陣」,卻是「埃革陣」的核心黨派,長期把持全國政權和政府要職,提格雷州則是其大本營。「提人陣」掌權後,埃塞重回穩定,在明確的發展戰略指導下,經濟保持了長期快速增長,被聯合國視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典範,也被稱為「非洲發展的樣板」。
期間,原是衣索比亞一部分的厄利垂亞,在1993年通過全民公投宣布獨立,導致埃塞這個東非大國失去了紅海海岸線,成了一個內陸國。由於埃塞部族眾多且具有自治傳統,該國憲法賦予了各部族很寬鬆的自決和分離權,而且行政區劃也以部族劃分,維護國家統一的同時也成了威脅統一的隱患。
「提人陣」掌權的狀態在2018年終結——年輕的阿比在「埃革陣」崛起。現年44歲的阿比出自「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奧民組」),擁有英美留學背景,擔任過政府科技部長。2018年2月至4月,他完成了從「奧民組」主席到「埃革陣」主席、再到聯邦政府總理的「三級跳」。
衣索比亞的行政區劃按照各部族聚居地域劃分成9個民族州和2個特別市。
這一變化的背後是「埃革陣」內部主導權洗牌,佔人口多數的奧羅莫人掌權,阿姆哈拉人坐收漁利,「提人陣」靠邊站,部族矛盾不斷累積,2018年6月阿比甚至遭遇炸彈襲擊。
阿比在國內推行經濟改革,通過與鄰國吉布地籤署港口協議,來打破埃塞無出海口的發展困境。同時,又與厄利垂亞和平解決了持續20年的邊界爭端衝突,為國家發展營造外部環境。
為鞏固和擴大執政基礎,阿比著手改組「埃革陣」。幾番運作後,「埃革陣」四黨的三個,即「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阿姆哈拉民族民主運動」、「南衣索比亞人民民主運動」聯手,與其他5個代表小部族的黨派一起,在2019年12月4日正式成立新執政聯盟「繁榮黨」。
「提人陣」因反對改組而被排除在外,導致「繁榮黨」與「提人陣」的矛盾不斷加劇,聯邦政府對提格雷州用兵只是時間問題。現在,持續25天的戰事結束,但雙方的暗鬥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