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凝聚法製備綠咖啡油微膠囊及其性能

2021-02-08 食品科學雜誌

綠咖啡油是從生咖啡豆中提取的油脂,導致其綜合效益偏低;中粒種和小粒種咖啡油中脂肪酸組分分別為亞油酸(46.3%和44.0%)、棕櫚酸(30.2%和31.3%)、油酸(10.6%和12.5%)和硬脂酸(8.0%和5.9%),綠咖啡油具有潤膚和防紫外線輻射作用,已被廣泛用於化妝品工業。由於綠咖啡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易氧化變質,進而影響其感官和風味品質,氧化酸敗產生的醛酮類揮發性物質亦對人體有害,因此採用微膠囊化包埋綠咖啡油,提高其氧化穩定性尤為必要。

寧夏大學農學院的譚 睿、章 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的董文江*等人通過明膠(gelatin,G)結合3 種多糖阿拉伯膠(gum arabic,GA)、果膠(pectin,P)、羧甲基纖維素鈉(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3 種壁材,採用複合凝聚法製備綠咖啡油微膠囊,通過對微膠囊形態表徵、包埋率、粒徑等進行比較,篩選出包埋綠咖啡油的最適壁材。本研究通過製備出性能優良的綠咖啡油微膠囊,以期為綠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圖1所示即為明膠/阿拉伯膠、明膠/果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不同比例下的pH值濁度曲線。在滴定開始階段,濁度值幾乎為0,溶液呈現均一、透明外觀,這是因為明膠與陰離子多糖均帶負電,相互之間的靜電排斥力使得體系沒有復聚物產生,該階段被稱為分離的相行為。隨著pH值的緩慢下降,少量的可溶性復聚物產生,溶液開始略微泛白,體系濁度開始緩慢上升,開始形成可溶性複合物。當pH值繼續下降時,形成的可溶性複合物發生了結構間的重排,形成相對緊密的結構,即不可溶性複合物,此時,濁度急速上升,溶液逐漸變為不透光的乳白色。濁度的峰值意味著明膠與陰離子多糖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達到了最大值,當濁度跨越峰值,進入下降階段,生物聚合物溶液開始變得透明。明膠/阿拉伯膠、明膠/果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最適pH值分別為4.00、4.23、4.85。

由圖2可知,咖啡油完全被復聚物包裹,復聚物和微膠囊都呈球形,單位表面積下,球狀結構由於具有相對更大的體積,因而這3 種復聚物具有更大的包覆芯材物質的潛能。芯材咖啡油對微膠囊顆粒大小與形狀影響不明顯,但是不同壁材組合對復聚物和微膠囊的顆粒尺寸影響較為明顯,其中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的顆粒最大,明膠/阿拉伯膠次之,明膠/果膠最小,通過使用不同的壁材組合,可以使穩定的輸送系統具有理想的尺寸。已有報導表明,生物聚合物的黏度、分子質量和乳化性能對複合凝聚法製備微膠囊大小具有顯著影響。

由表2可知,明膠結合不同陰離子多糖阿拉伯膠、果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的不同壁材組合,複合凝聚法製備的微膠囊產率都達到了90%以上,包埋率85%以上,可以得出3 種壁材包埋綠咖啡油都比較適合製備微膠囊,該結果與Yuan Yuan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對微膠囊產品特性進行顯著性分析,得出3 種不同壁材組合製備的微膠囊產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載量、包埋率、壁材利用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粒徑分布結果如圖3所示,明膠/阿拉伯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微膠囊的粒徑呈正態分布並且相對較為狹窄,說明在最佳工藝條件下製備的微膠囊粒徑大小較為均勻,分散性良好。3 種壁材組合製得的微膠囊平均粒徑(D4.3)和徑距如表3所示,平均粒徑不同,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明膠/阿拉伯膠>明膠/果膠,粒徑在60 mm以下。明膠/阿拉伯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具有更低的徑距(1.1左右),而明膠/果膠的徑距最大(1.8),體系粒徑的多分散性更加明顯,更高的跨度值意味著更廣泛的粒子分布。

圖4、5分別表示的是明膠、陰離子多糖及其各自復聚物的紅外光譜圖。從3 種復聚物圖譜中可看出,復聚物的紅外譜圖類似於明膠與陰離子多糖的疊加,但仍有一些吸收峰位置發生了改變。復聚物光譜中明膠代表N-H鍵伸縮振動的3 444 cm-1被移至較低的波數。阿拉伯膠、羧甲基纖維素中代表受氫鍵影響的-OH伸縮振動峰3 413、3 420 cm-1也被移至較低波數,而果膠的3 3 8 9 c m -1升高至3 433 cm-1。這可能是由於明膠和多糖分子構象的改變,以及在凝聚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能量的降低。復聚物中代表C-H拉伸振動的2 930 cm-1左右的峰被移至較高的波數,C-H鍵的這種變化反映了明膠與多糖在複合凝聚形成過程中構象的變化,這是明膠和陰離子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又一跡象,新的峰值也被認為是一個指標的蛋白質過量電荷和更高的相互作用。

圖6表示的是咖啡油及明膠/阿拉伯膠、明膠/果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包埋所得的微膠囊紅外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咖啡油微膠囊在波數為2 925、2 854、1 746、1 464、1 377、1 238、1 163、1 099、722 cm-1處與咖啡油的紅外光譜的峰值相近,可以說明微膠囊中含有咖啡油。咖啡油中含有亞油酸,亞油酸中含有兩個雙鍵,由咖啡油的紅外光譜可以看出在波數為3 009 cm-1處有極強的振動峰,這是=C-H鍵伸縮振動形成的,而在形成的微膠囊產品中沒有看到此波長處的伸縮振動現象,並且咖啡油的羰基峰在1 746 cm-1處減弱,這與已有關於咖啡油的報導一致,表明咖啡油已被包埋。

熱重分析曲線與相應樣品的一階微分曲線如圖8、9所示,在100 ℃左右,由於所有樣品的水分蒸發,顯示吸熱峰,繼續升溫後,樣品開始分解,出現樣品分解的吸熱峰。其中,明膠的熱穩定性最好,質量損失峰值溫度為326 ℃,3 種多糖稍差,其中果膠的熱穩定性最差,在235 ℃達到最大質量損失速率,阿拉伯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熱穩定性最高,分別在304 ℃和291 ℃時達到最大質量損失速率,對比壁材與復聚物的微商熱重曲線可以看出,壁材在經過復凝聚後,增加了其熱穩定性,且它們的熱穩定性與壁材本身的熱穩定性相關,明膠/果膠復聚物在226 ℃達到一個質量損失峰值,與單獨果膠在235 ℃達到最大質量損失峰值相符,然而其最大的質量損失峰被延長至328 ℃,與明膠/阿拉伯膠、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復聚物的最大質量損失峰相似,其中熱穩定性最好的復聚物為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失重峰值溫度達到325 ℃。

本實驗以明膠分別與阿拉伯膠、果膠、羧甲基纖維素鈉3 種陰離子多糖組合為壁材,綠咖啡油為芯材,研究了3 種壁材組合對複合凝聚法微膠囊化綠咖啡油形態、產率、包埋率、粒徑及結構的影響。經光學顯微鏡形態觀察,其空囊及綠咖啡油微膠囊結構完整、形態呈球狀、囊壁明顯、分散均勻;其產率達到90.0%以上,包埋率均達到85.0%以上,但其壁材利用率不同,明膠/果膠最高,為76.6%,都能較好地進行包埋。

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對其結構進行分析,證實了明膠與3 種多糖的靜電相互作用,且復凝聚反應只是壁材間的相互作用,芯材未與壁材發生其他化學反應。進一步證明所選擇的技術和所用的材料能夠成功封裝綠咖啡油,從而保證了對萃取物的保護作用。應用二階導數和曲線擬合的方法對明膠及復聚物蛋白質醯胺I帶二級結構進行擬合,結果表明明膠中β-摺疊、無規捲曲、α-螺旋、β-轉角相對含量分別為46.7%、25.4%、8.5%、19.4%,經複合凝聚後,復聚物中β-摺疊、無規捲曲相對含量減少,α-螺旋和β-轉角相對含量增加。

通過熱重分析對復聚物形成的熱穩定性進行分析,證實了壁材熱穩定性與復聚物熱穩定性的相關性,通過對咖啡油進行包埋可以提高其熱穩定性,其中3 種壁材組合的復聚物中明膠/果膠的熱穩定性最差。

本文《複合凝聚法製備綠咖啡油微膠囊及其性能》來源於《食品科學》2020年41卷23期144-152頁,作者:譚睿,申瑾,董文江,章中,龍宇宙,胡榮鎖,陳治華,蔣快樂。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1128-273。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微膠囊技術3】微膠囊一些基本概念
    食品微膠囊的壁材首先應無毒,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它必須性能穩定,不與芯材發生反應,具有一定強度,耐摩擦、耐擠壓、耐熱等性能。大多數為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某些醫藥工業中所用的壁材尚不能用於食品工業。最常用的壁材為植物膠,如阿拉伯膠、海藻酸鈉、卡拉膠、瓊脂等;其次是澱粉及其衍生物,如各種類型的糊精、低聚糖。
  • 北航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應用
    受自然啟發,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利用多種方法實現了超浸潤表面材料的製備。其中靜電紡絲技術由於特殊的多級微/納米複合結構和靈活的材料組成,提供了一種製備超浸潤表面的有效途徑。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就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在自清潔、油水分離、乳液分離、有機液體分離、定向集水、液體單向透過和智能相應材料等多種領域的應用作了深入研究,並取得進展。
  • 羧甲基纖維素鈉對番茄紅素復凝聚微膠囊性能的影響
    加入20 mg/mL CMC製備的番茄紅素微膠囊較為分散;加入10 mg/mL CMC製備的番茄紅素微膠囊分散性次之;加入2 mg/mL CMC製備的番茄紅素微膠囊可能由於CMC質量濃度較低,分散效果不好;而未加入CMC的番茄紅素微膠囊分散性最差,聚集較為明顯,且可觀察到大量的油滴,表明CMC的加入降低了微膠囊的聚集,並且對包埋效果也產生了影響。
  • 「技術創新」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納米材料與常規材料相比,性能及應用效果更加顯著,為材料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具備容易加工、不易腐蝕等性能,能夠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門材料,備受相關領域的關注。1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概述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納米複合材料得到了材料領域的高度關注。
  • 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的結構表徵與體外消化特性
    來自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楊小斌、周愛梅*、王爽和黃煒超等人從微膠囊的微觀結構與釋放性能出發,研究了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產品的形態結構、其在微膠囊形成過程中與壁材的相互作用及其體外模擬消化特性,對深入探究微膠囊製備條件-膜結構-性能的關係及其在應用環境中的動態行為變化規律具有理論意義。
  • 微膠囊印花工藝大全
    微膠囊印花工藝流程微膠囊印花是將染料、顏料包囊後用於織物的印花,這些微膠囊通過焙烘與纖維交聯,牢固地固著在織物上,形成特殊印花效果。常見的微膠囊印花可分為以下幾種:織物染色過程中可能會因染料顆粒的聚集而形成色點,這本是造成次品的一種原因,但有時不規則的色點反而會帶給人們新穎的感覺。
  • 【微膠囊技術13】微膠囊新方法-利用脂質體製備微膠囊
    脂質體經物理加工就可形成微囊膜,它包括一個或多個同心脂質層,作為微膠囊的一種新型壁材,脂質體在國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脂質體用於食品微膠囊化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結構的多樣性,通過改變尺寸和脂質組成,可以控制滲透性、穩定性、親和性和表面活性等,因而可製成各種不同性能的脂質體;(2)對包埋物的容納性好,可將穩定劑等多種物質與芯材一起包埋,從而提高芯材的穩定性,並能達到很高的內容物脂質比;(3)天然無毒,主要是由有益健康的天然成分組成,如卵磷脂、生育酚等,特別適合用於食品;(4)尺寸小,其最小的有25nm的單層脂質體
  • 基於Pickering乳液技術製備新穎的纖維素納米纖-聚合物複合氣凝膠
    該研究使用纖維素納米纖(CNF)穩定的Pickering乳液技術並結合冷凍乾燥法,簡便快速地製備結構新穎和性能優異的CNF/聚合物複合氣凝膠。該方法具有很好普適性,適用於各種油溶性聚合物以及功能小分子與CNF來構築複合氣凝膠,為纖維素氣凝膠複合化和功能化提供了新方法。
  • 殼聚糖/纖維素纖維複合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通過「以紙代塑」可以有效緩解石油基塑料包裝材料引起的白色汙染、微塑料等問題,促進未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相比起石油基塑料,紙張在性能上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如強度低、耐水差、不透光、耐折度低等),阻礙了其在包裝領域的進一步推廣。因此,採取將紙張與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結合,製備具有優異性能的紙基複合包裝材料的解決思路,改善紙張的各方面性能,使其滿足應用於包裝材料的需要。
  • 雀巢旗下Nespresso前執行官警告:膠囊咖啡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個"大...
    膠囊咖啡膠囊式咖啡是一種新型的咖啡產品,在最近30年裡得到迅速發展,並因其優越的品質及便利性佔據了咖啡消費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將經過研磨、烘焙後的咖啡粉密封於特製膠囊裡製成的膠囊式咖啡具有特殊的風味、 持久的品質,配合膠囊咖啡機的衝泡,使衝泡過程簡單快捷。
  • 咖啡膠囊風行中國,人人都是咖啡師
    將經過研磨、烘焙後的咖啡粉於4h之內密封在一種特製的膠囊裡,飲用時將其放進專用咖啡機,採用標準程序萃取,製備而成的咖啡,具有品質持久穩定、方便快捷等特點。在中國膠囊咖啡市場,雀巢大約佔整個膠囊咖啡市場的83.56%,2013年10月個富有性設計的膠囊咖啡機一經推出受到了廣大中國消費者的歡迎,雀巢咖啡Dolce Gusto大約佔整個膠囊咖啡市場的5.18%。
  • 神奇的綠咖啡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對咖啡的研究中發現,每天大量飲用咖啡讓人們不用改變飲食習慣,就能輕鬆瘦身。為估算咖啡的瘦身效果,研究人員開展一項為期4周的實驗。受試者每日喝下比平時多很多量的黑咖啡(不加糖,奶等調味的純咖啡)。兩周後,這些人的平均體重下降約1.59公斤;一個月後,平均體重更是減少約2.01公斤。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
  •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製備、性能測試、技術要求及研究基本現狀
    雙向同步拉伸製備的薄膜各項性能如拉伸強度、熱收縮率等在縱橫方向上基本相同;雙向異步拉伸則是將熔融的高分子降溫製得膜片後,先進行縱向拉伸,再進行橫向拉伸,因在分步拉伸時無法保證拉伸力完全一致,製備的薄膜性能在縱橫方向上差異較大。
  • 幾種典型陶瓷納米纖維的性能及製備方法
    同時製備了摻雜ZnO納米纖維(如Co、Ti)、ZnO複合納米纖維(ZnO-NiO)。Wang[65]等人利用靜電紡絲法成功得到形貌好、直徑均一的,纖維直徑在150nm左右的ZnO納米纖維。(3)複合。ZnO納米纖維的光學、電學、催化等性能可以通過這些複合結構進行調控和有效的優化[69]。目前,按材料的類型分類,主要有ZnO-金屬複合、ZnO-聚合物複合、ZnO-半導體複合。按所形成的結構,主要有核殼結構、異質結構、包覆結構等幾類。
  • 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在皮革中的應用
    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的聚合物來源,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親水性、手性、可降解性等,通過化學改性具有廣泛的用途。對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在皮革行業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主要介紹了近年來其在皮革塗飾劑、鞣劑、皮革去汙劑、保養劑、粘合劑以及合成革制孔劑中的應用。對其實際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纖維素的綠色化、可生物降解性等會進一步拓展其在製革行業中的應用領域。
  • 植物基礎油介紹之綠咖啡籽油
    已知綠咖啡籽油含有類黃酮和抗氧化劑,可以添加到護膚品中。它的咖啡因含量自然更高,可以像香火一樣燃燒,以除臭和激發大氣。與烤咖啡油不同,綠咖啡籽油是從咖啡廠的綠咖啡種子中壓榨出來的。烘焙咖啡豆會改變咖啡豆的化學和芳香成分。這種油未從「烤」豆中提取,並且不具有烘焙/釀造的咖啡香味。但是具有清新,綠色和清新的微妙但獨特的香味。
  •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DOI:10.3390/molecules25051043當前的傷口敷料抗菌活性較差且難以降解。在本文中,研究者使用水熱法和並排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摻有氧化鋅/氧化石墨烯(ZnO/GO)納米複合材料的明膠墊。通過場發射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X)、X射線衍射法(XRD)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對所製備纖維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明膠纖維具有良好的形貌,ZnO/GO納米複合材料均勻地分散在纖維上。
  • 「停不下來」的咖啡膠囊
    美國綠山咖啡公司,1981年誕生於美國,199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他們發明了一種重要的技術——K杯膠囊,一次只衝一杯的K-cup,也就是所謂的K杯膠囊。      K杯膠囊的外表像紙杯一樣,內有滲透裝置,只能滲透液體。因其特殊的設計,能夠很好地保存咖啡原有的風味,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 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穩定性分析及其貨架期預測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華農(潮州)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廣東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點實驗室的王淑惠、楊小斌、周愛梅*等人在前期所獲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的基礎上,以吸溼性和芯材(魚油)保留率為指標研究了藍圓鰺魚油微膠囊在不同相對溼度(RH)下的貯藏穩定性,並比較了不同貯藏溫度下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的過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及感官特徵的變化,分析兩個指標的相關性,在此基礎上對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藍圓鰺魚油微膠囊的貨架期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