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 國內三大主流視頻網站陸續上線了多部 12 集短劇 , 掀起了一陣短劇風潮。愛奇藝更是趁勢打造了 " 迷霧劇場 ", 連續推出了多部熱門短劇 , 收效甚好。短劇的盛行 , 讓更多的觀眾能夠全身心投入劇情 , 也更讓大家注意到長劇集注水現象。然而 , 針對短劇的風行 , 社會上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短劇的風靡究竟是一時的風尚還是國產劇市場的新變革 ? 對此 , 新浪娛樂新浪潮論壇對此展開了話題討論——乘風破浪的短劇 , 贏在哪裡 ?
此次新浪潮精品短劇論壇 , 邀請了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女士 , 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十日遊戲》、《在劫難逃》等作品聯合出品人馬李靈珊女士 , 好記影業聯合創始人、《沉默的真相》製片人魯丹女士 , 以及出演《在劫難逃》的新生代女演員齊溪女士 , 作為此次論壇的現場嘉賓。此次論壇討論的主持人 , 則由新浪娛樂劇綜內容總監、微博明星視頻總監張本擔任。
拒絕劇情注水,賦予劇情創作更多可能
此次論壇活動主要分為四個單元 , 探討了短劇的興起與特點、短劇的創作與表演、短劇的營銷與盈利、短劇的影響與未來。論壇開始 , 主持人張本介紹了今年短劇的熱播現狀 , 向愛奇藝副總裁戴瑩女士提問 , 為何選擇在 2020 年這一時間節點批量上線短劇。
戴瑩女士也非常誠懇的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考量 , 表示自身團隊在 2017 年上線的 12 集短劇《無證之罪》, 口碑甚好 , 但由於只有 12 集 , 所以劇集效應非常短 , 因而 , 團隊希望將短劇作品做到極致 , 打出真正的短劇效應。而且 , 在 2018 年 , 也出現了挺多不錯的短劇劇本 , 恰好與團隊製作短劇劇場的理念不謀而合 , 愛奇藝團隊也由此正式開啟了短劇劇場的第一步。
針對廣大網友提出的疑惑 : 最近短劇基本上都跟懸疑掛鈎 , 要麼是懸疑 + 科幻、懸疑 + 社會 , 要麼就是懸疑 + 愛情。主持人張本也就此問題 , 詢問了魯丹女士。魯丹女士表示 : 任何類型的劇 , 懸疑都是一個主要的線索 , 有了懸疑的線索 , 劇情才更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 劇情的觀賞性也會更強。
此外 , 嘉賓們還探討了懸疑類型與短劇集數的契合度問題 , 戴瑩指出 : 以前所有內容創作者只有兩個方向可以去選擇 , 一個是電影 , 一個是長劇 , 其實沒有中間的產品。而短劇的產生 , 讓劇情創作多了更多的可能 , 釋放了更多的故事體量 , 有利於合適的故事體量放在合適的故事集數。演員齊溪也表示短劇避免了情節的拉長 , 對她而言 , 是一個比較好的嘗試。她還表明 , 在西方 , 很多演員在演話劇的時候 , 可以在一個多小時內 , 就能很生動的塑造一個人物角色。短劇的製作 , 就像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 , 不僅豐富了人物形象 , 還能讓角色慢慢的走進觀眾的心裡。
拋開有色眼鏡 , 給予新生代演員更多的展示機會
在展開 " 短劇的創作與表演 " 板塊討論時 , 短劇怎樣在細節、邏輯方面滿足觀眾追劇的高標準 , 成為嘉賓們討論的關鍵。戴瑩告訴主持人 , 短劇的創作 , 主要還是要有創新的視角 , 通過特別紮實的人物 , 藉助好的演員演繹走進觀眾的內心 , 再以好的團隊表現 , 就能呈現出劇情本身的最佳狀態。魯丹也隨之表態 : 團隊在短劇的拍攝過程中 , 實際上每一集都至少有一個多小時那麼長 , 但為了抓住用戶的眼球 , 保障劇情的觀賞度 , 刪減了很多劇情 , 只保留了主要故事情節以及劇情亮點 , 避免劇情拖沓。
此外 , 就鹿晗演技問題 , 齊溪也在此次論壇中做出了回應 , 表示在與鹿晗的合作中 , 發現他是一個特別真實的人 , 拋開一切別的雜念的話 , 他就是一個想要在演員和表演路徑上走得更踏實 , 不斷證實自己的演員。而馬李靈珊也補充道 : 小鹿在第一場出場審訊室的戲 , 有很多好評 , 說他演出了很多層次感。她還表示 , 在現場 , 鹿晗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 王千源老師和齊溪也會在現場耐心的給小鹿講戲。鹿晗會根據這些專業演員的指導 , 儘量將角色塑造的更加出彩 , 甚至有時候還會爆發出很多資深演員才有的能量。
在談到迷霧劇場的製作時 , 馬李靈珊表示 , 在製作過程中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 只有不斷積累經驗 , 才能在下一次做出最好的成品。同時 , 她還回應了《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的選角爭議。她透露 , 在《在劫難逃》第一劇本出來的時候 , 有人推薦鹿晗主演。但其實 , 很多人不了解鹿晗的觀眾 , 對他都有著一定的偏見 , 選擇鹿晗出演 , 也是因為看到了鹿晗對於表演的認真 , 並且希望通過這部劇 , 打掉觀眾對於青年演員的有色眼鏡。
針對會不會快進看劇的問題 , 齊溪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如果那場戲的表演節奏加快一點 , 觀影效果會更好一些的話 , 她會採取快 1.5 倍的速度看。這樣一來 , 演員也能把臺詞碼緊一點 , 戲的節奏也能更加緊湊。她認為 , 有時候 , 表演的語速快一點 , 演員情感再緊張一點 , 劇情更緊湊一些的話 , 確實會讓觀眾有更深的代入感。對此 , 戴瑩也表示 , 在《在劫難逃》和《沉默的真相》中 , 團隊創作儘量做到了情節精簡 , 避免劇情注水 , 影響觀眾的觀影興致。
廣告軟植入 , 開啟新式娛樂化營銷
在第三單元 " 短劇的營銷與盈利 " 中 , 主持人張本指出 , 相比於傳統長劇集 , 短劇在營銷的模式上或者在營銷的周期上 , 受到的限制會更大 , 對於這一問題 , 該如何去解決呢 ? 魯丹對此表示 , 短劇營銷發酵周期太短 , 前期大批量投入的宣傳營銷 , 收穫到的效益期也非常短 , 因此 , 廣告植入成了短劇主要的盈利渠道。戴瑩補充道 : 目前 , 短劇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將廣告軟植入 , 最好就是能夠將廣告融於劇情 , 以免因廣告太過於突兀 , 影響觀眾觀影情感的沉浸。同時她還告訴現場觀眾 , 現在真的不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 , 娛樂化營銷真的非常重要。一個好的營銷 , 需要通過團隊配合 , 促使傳播最大化 , 進行娛樂化營銷 , 從而獲得用戶層面上得到肯定和認知。
對於愛奇藝的超前點播模式 , 馬李靈珊也表示非常支持。在這種新型商業模式下 , 電視劇也從 toB 開始向 toC 轉移 , 既讓觀眾看到了自己喜歡的電視劇 , 又讓創作者得到了激勵 , 甚至還能刺激中國電視劇往更好的方向走。主持人張本對此總結道 : 短劇總體來說就是一個循環 , 製作團隊產出更好的內容 , 吸引廣告商的投入 ; 製作好的內容又在視頻平臺上播出 , 平臺播出之後觀眾對這一內容買單 ; 獲得消費者受收益之後 , 再次吸引廣告商投入更多的資金 , 促使短劇的進一步發展。
為行業注新 , 助力電視劇市場的未來發展
在討論 " 短劇的影響與未來 " 時 , 魯丹非常肯定表達了對於短劇未來發展的看好 , 她說 : 迷霧劇場只是一個起點 , 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形態的短劇出現。馬李靈珊也表示認同 , 並感慨說短劇的春天真的來了 !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只是為短劇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 接下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創新式題材出現。對此 , 齊溪也表達了自身作為演員的觀點 , 她表明在電視劇行業 , 短劇的出現 , 無疑為電視劇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出口。在這個檔口 , 會有更多的演員得新的創作機遇 , 促使演技的提升 , 而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
馬李靈珊也隨之表示 : 未來 , 短劇勢必是不斷創新 , 其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創新 , 還要尋求內在的創新表達。戴瑩也同意此觀點 , 並指出 , 在未來 , 短劇將會是大勢所趨 , 短劇的盛行賦予了更多年輕演員新的機遇與挑戰 , 也為整個行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 , 促使電視劇的發展更加趨於成熟。
通過以上幾位不同立場的嘉賓總結髮言 , 可以發現 , 相比於傳統長劇集 , 短劇耗時短 , 製作成本更低 , 為更多有才能的製片人提供了才華展示的平臺。而短劇的簡短精悍 , 更是為一眾參演人員 , 集中了更多的劇本捉摸時間 , 更容易保障劇片質量。同時 , 短劇的熱播 , 還進一步豐富了國產電視劇市場的產品矩陣 , 為傳統長劇集提供了一個好的賦新借鑑 , 有助於國產電視劇的向上發展。
此次新浪娛樂新浪潮論壇針對當前短劇現象級爆熱推出的新浪潮精品短劇論壇 , 在一定程度上揭秘了當代年輕人的觀影態度 , 對於國產電視劇的未來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未來 , 國產電視劇市場到底是短劇的天下 , 還是長劇集的 " 鬥獸場 "? 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此次論壇中 , 能夠發現 , 劇情新穎且緊湊、演員質量上乘的電視劇才最受當代觀眾所喜聞樂見。期待在未來 , 國產電視劇市場能夠出現更多的精品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