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電飯煲不同,這個電燉鍋的加熱外鍋底部沒有彈性的突出物,這個就表示該鍋子不單是依靠底盤加熱的,而應該是依靠外壁和底盤共同加熱的,這也印證了廣告宣傳中的環繞加熱。對於環繞加熱的好處各種宣傳多了,這裡也不再贅述,最終極的表述就是環繞加熱的受熱均勻更加好吃。
這個照片的說明點是外鍋壁兩側的一對耳朵,幾乎所有的電飯煲和電壓力鍋應該都沒有這種設計,部分電飯煲挺多會有一個提籃式的手柄,但當食物烹飪好後這樣提起鍋子時蒸汽還是會燙到手的,那麼這個電燉鍋外鍋壁兩側的一堆耳朵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困擾,湯食燉煮好後,直接拔掉插座後就可以轉移到合適地方了,而且直接用手就可以 ,絕對不會燙手的,因為它是雙重防燙的。
內膽洗乾淨後光亮的像鏡子能折射光線,這個照片照的稍偏了一下,在照片右側可以看出,內膽砂鍋上也是有一對耳朵的,也就是湯食燉煮好後,既可以整個鍋子轉移走,也可以直接提起內膽的兩個耳朵從外鍋中取出放置在餐桌上,端內膽鍋時候為了安全起見記得用抹布墊一下或者戴上防燙手套。內外鍋都帶耳柄的設計還是很貼心的。
試用過程與體驗
燉鍋與普通電飯煲的最大區別應該是燉的過程了,一般電飯煲煲湯大概一個小時吧,挺多2個小時算是很長時間了,電燉鍋大不同,如圖,單單是加熱燒個水,就是把冷的東西加熱到可以食用就要2個小時,其他燉雞鴨、排骨什麼都起碼都要4個小時以上哦。過程大概是「文火預熱-武火沸騰-中火熬煮-大火提餵-智能保溫」這麼一個複雜過程吧,經過這麼多步驟的目的就是讓好吃,平時用煤氣燉湯應該很難有耐心這麼一步步來操作吧,這個果子就是智能承擔了這麼多工作,提前下鍋並按下對應按鍵就可以了。當然,既然需要這麼長時間,一定要提前做飯了,那麼它當然具備所有電子類產品都附帶的預約功能,保證可以到點就能吃飯。
剛剛提到做飯需要那麼長時間,那得用多少電?產品功耗表給出答案,功率150W,按照菜單中最長的燉煮時間6個小時,也不會耗一度電的。服務也是與時俱進,同樣具有了二維碼加微信功能。
剛剛已經放水進行加熱體驗了,那麼拍這個照片時候是馬上就要到達2個小時了,也就是按理水應該沸騰了,應該產生大量水氣了,鍋蓋上也確實積聚了大量冷凝的水珠,也有少許的蒸汽的從鍋蓋排氣孔排出,現場的確可以看到少許白色蒸汽,但是量實在很少,抓拍了很多次都拍不到,照片上不能很明顯呈現了,高清像素下放大後能看到的,上傳照片像素壓縮了,確實看不出了。就感覺整個燉煮過程是那麼端莊、文靜。
上一張照片中看到在鍋蓋下的燉煮過程那麼安靜,那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打開鍋蓋後就有大量水氣冒出了,說明確實是加熱完成了,但是水面又那麼安靜的,少有氣泡從鍋底浮上來。大家應該有這樣體會,高火剛燉好的肉食不如隔夜放置再加熱的入味,還有就是煮麵條時候,一直大火煮不如水開後小火燜一下後麵條更爛,所以,電燉鍋就是利用小火長時間燜煮做出更加入味的湯食。而且在這麼文靜的燉煮過程中不會有湯水噴濺出來,乾乾淨淨做出 美味。
最後補充一張開箱時候照片,說明書在一開箱就看到了,裡面介紹還是很全面的,包括剛剛提到的各種菜單所需時間都有詳細說明,包裝也是結結實實、穩穩妥妥的,絕對保證砂鍋內膽的安全,而且包裝用的泡沫也不是劣質的,起碼不會有大量泡沫渣子弄得到處都是,一切都是乾乾淨淨。為何最後補充這麼一張,本應放置在前面的,但是需要強調說明的亮點比較多,這個就靠後了,雖然開始吐槽了店家發貨,但是我的試用還是客觀公正的,是優點就要突出。
使用心得
優點:對於三口之家容量合適,產品設計貼心,做工精細,菜單豐富,並且節能安全,燉煮過程也是乾淨、可靠。
缺點:如果後期能夠提供一些推薦的菜譜及配合使用燉鍋的具體方法就更加貼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