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境內的黃河丨關於凌汛那些事

2020-12-16 閃電新聞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

黃河流域東西跨越23個經度,南北相隔10個緯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懸殊,徑流量變幅也較大。同時,因為冬季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因此黃河幹流和支流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冰凌現象出現。這些冰情除對冬季的水運交通、供水、發電及水工建築物等有直接影響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現冰塞、冰壩這種特殊冰情以後,還會導致凌洪泛濫成災。

解放前,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的事,幾乎年年發生,每次決口,都給沿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山東黃河河務局試過多種破除冰凌的方式,所有的方式中炸藥爆破效果較好,至今仍採用。

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

產生凌汛的自然條件取決於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態。在高寒地區,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並且河道形態呈上寬下窄,河道彎曲迴環的地方出現嚴重凌汛的可能性較多。

對黃河來說,在流凌期,黃河下遊河道在冬季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溫到達零攝氏度,河水表面開始結冰,水內產生冰花。冰花隨水流而下逐漸凝結成冰花團或冰塊,俗稱淌凌,一般年份流凌期多在12月。

黃河東營段地理緯度比中遊段偏高,據介紹,河南蘭考段地處北緯34°50′,東營段為37°50′。同時,黃河東營段冬季平均氣溫比中遊地區偏低3.3℃,穩定轉負日期比中遊早13天,負氣溫持續天數比中遊長40多天。因此,一般年份,封河往往先從東營段起,次第向上封。封河日期最早為12月1日(1987年),最晚為2月1日(1971年),封冰期多年平均為53天,最長時達85天(1967—1968年度)。冰蓋厚度一般在20釐米左右,插封時可達50—70釐米,1957年曾測到100釐米的冰孔和斷面。主溜河道冰蓋下多有冰花、冰屑滯流,最大厚度3米以上。濟南以上河段冰厚一般在10釐米左右,冰蓋下冰花、冰屑較少。

解凍開河先自中遊段起,次第下開至東營河段。東營段開河日期最晚為3月18日。氣溫忽高忽底,水量忽大忽小的年份,常造成一年數封數開的局面。水大天冷時,水鼓冰開,稱為「武開河」,龐大堅硬的冰塊極易插塞,最為兇險。

凌汛的水量傳播與伏秋大汛相反,自上中遊而下逐步遞增。河道封冰上至河南省滎陽汜水河口,長達623公裡,河道內蘊藏大量河谷蓄水,一般年份在5—13億立方米之間。1955年1月開河時,花園口至利津河谷蓄水量達16.18億立方米。中遊氣溫轉暖開河時,大量河谷蓄水挾帶冰凌次第合併而下,步步增加。1972年凌汛,洪水流量在孫口站為672立方米每秒,至濼口增為1270立方米每秒,到達利津時激增到2230立方米每秒。1950年以來,利津站最大凌洪流量為3430立方米每秒(1957年2月28日)。河水內雜以冰塊、冰絮滯流,流速較緩,同流量水位比伏汛高。1977年1月1日,利津水文站流量為595立方米每秒,水位卻高達13.71米,接近1958年1.04萬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1955年1月29日,凌洪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達15.31米,為利津水文站歷史上最高水位。

中遊河段次第解凍開河,大量冰水合併而下,東營段河面仍然固封,加之尾閭淺窄彎曲,極易壅冰插塞,數小時內即成冰堆、冰橋、冰壩。冰壩積冰如山,直插河底,水無去路,暴漲如沸,漫溢大堤而成災,較難抵禦。

試過多種預防措施防凌

清末、民國年間,凌汛時用木料在埽壩前綁紮冰排,防止冰插埽壩成險,別無其他防凌措施。大堤防守同防洪。

解放後開始探索凌汛形成及發展規律,並試用多種預防措施。1950—1960年,防凌以破冰為主,主要方法有鑿打冰溝、撒土(灰)融冰、人工撬撥、船隻晃壓、飛機大炮轟炸、炸藥包爆破等。1958年1月,山東黃河河務局特製兩艘破冰船下水試用。被破碎的冰塊在河口淺灘及河道彎曲處滯留,重新封固。且冰厚超過30釐米,冰絮多,水量小時無法使用,次年停止試驗。以上措施,唯炸藥爆破效果較好,至今仍採用。

1960年三門峽水庫建成後,防凌措施發展到以調節河道水量為主、冰凌爆破為輔的階段。上級河務部門按科學數據控制三門峽出庫水量,沿黃涵閘匯水削減凌峰,為下遊創造「文開河」的條件,30多年來,效果顯著。然而三門峽以下數十億立方米河谷蓄水仍是東營段的嚴重威脅。歷年防凌,不敢稍懈,各縣區組織若干冰凌爆破隊,掌握時機,在開河前三四天內突擊爆破,使段內冰蓋破碎入海,防止上遊浮冰下洩被阻插塞。上遊大量浮冰下洩時,爆破隊隨凌追擊,隨插隨炸。數十年來確保凌汛安瀾。

記者 閆雯雯 整理

相關焦點

  • 東營境內的黃河|關於黃河東營段的河道 你知多少
    作為一個東營人,您對黃河有多了解?  對東營境內的黃河又有什麼了解呢?  在第一期,我們對東營境內的黃河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一期,我們主要來講講我市黃河東營段的河道。黃河東營段上界起自濱州、東營交界處,左岸為利津縣南宋鄉董王莊西南縣界,右岸為東營區老於村西區界。河道由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流經利津縣、東營區,在墾利區東北部注入渤海。
  • 黃河凌汛與九烈士
    凌汛泛濫 緊急出動  1968年深冬,黃河上遊劉家峽水電站開閘放水,河水流量增大,天氣持續低溫,萬裡黃河結冰封凍,一旦氣溫回暖,解凍開河,時刻都有發生凌汛的危險。面對嚴峻形勢,地處黃河南岸的平陰縣高度警惕,縣裡成立了防凌汛總指揮部,萬人組成防凌汛大軍沿黃河岸邊建立40多個觀察站,實行分工責任制,黑白值班,嚴防死守。
  • 山東在建一座黃河大橋,主橋全長880米,工期3年,就在東營境內
    山東是黃河流經的一個省份,還是沿黃省區唯一的沿海省份,近幾年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在眾多黃河流經的省區中,經濟算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山東承擔著沿黃河經濟帶龍頭的使命,而要想發展好黃河經濟,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設過黃河通道,確實,建設過黃河通道,山東一直在努力。
  • 濱州:黃河凌汛安全過境 冰塊撞擊河岸景象壯觀
    2021年1月5日,山東濱州,小寒節氣,黃河凌汛安全過境濱州。凌汛冰塊小約幾十平方釐米,大到數十平方米。冰塊撞擊河岸,發出嚓嚓的聲響。冰塊的存在加快了黃河水流的速度,場面十分壯觀。2021年1月5日,山東濱州,小寒節氣,黃河凌汛安全過境濱州。
  • 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本文轉自【人民視覺】;2021年1月7日,山東濱州,受極寒天氣影響,黃河凌汛冰塊急劇增多,大量冰塊堆積河道,兩岸冰壩擁堵河道,凌汛流速減慢。為保證凌汛順利通過,濱州黃河段的浮橋全部拆除。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本文轉自【人民視覺】;山東濱州:航拍黃河凌汛龐大冰塊群過境壯觀景象
  • 內蒙古氣溫上下起伏明顯 需密切關注黃河凌汛
    另外,黃河內蒙古段已出現封河,相關部門需密切監視凌情變化,做好黃河凌汛的監測巡視工作。  昨日至今晨內蒙古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和烏蘭察布市局地出現小雪天氣,降雪量為0.1-0.5毫米。  另外,據監測顯示,截止12月7日15時,黃河內蒙古河段溫布壕險工(三盛公閘下415千米)處封凍,封凍上首位於土右河段五埧牛浮橋上遊約1千米(閘下388千米)處,封凍長度27千米。目前,黃河內蒙古段已出現封河,相關部門需密切監視凌情變化,做好黃河凌汛的監測巡視工作。  氣象專家提醒,近期氣溫上下浮動明顯,公眾出行注意防寒保暖,中老年人謹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
  • 水文中心安排部署2020-2021年度黃河寧夏段凌汛測報工作
    水文中心安排部署2020-2021年度黃河寧夏段凌汛測報工作本站12月15日訊 近日,水文中心在石嘴山分局召開2020-2021年度黃河凌汛測報工作會議,傳達自治區水利廳防凌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黃河寧夏段防凌形勢,安排部署年度防凌測報工作。
  • 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 全省組織群眾防凌隊伍35.06萬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12月1日起,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山東各級河務部門按照國家防總、黃河防總和省委、省政府、省防指要求,以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下遊最嚴重凌汛為目標,落實責任,紮實準備,科學調度,為全力保障黃河防凌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 黃河寧夏段出現封河 凌汛防禦進入關鍵期
    中新網銀川12月31日電 (於晶)12月31日,受近日持續低溫影響,黃河寧蒙河段封河上首進入寧蒙交界石嘴山麻黃溝,黃河河面猶如盛開的「白蓮花」,流凌已逐漸匯聚,形成了一條大地間飛舞的「銀龍」。目前封河河段水位較凌汛前上漲3米,封河日期較多年平均提前9天。封河河段水勢相對平穩,未出現災情。
  • 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 35萬群眾防凌隊伍準備就緒
    記者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12月1日起,山東黃河進入凌汛期。凌汛,俗稱「冰排」,發生後易堵塞河道。主要受氣溫、水溫、流量與河道形態等幾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而形成,可能導致堤防潰決,洪水泛濫成災。黃河在山東境內大致為南北走向,河水從低緯度地區流向高緯度地區,氣溫逐漸降低,從而易產生凌汛現象。
  • 黃河平穩渡過凌汛期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來源:新華網】  這是3月18日拍攝的黃河內蒙古託克託縣段(無人機照片)。 當日,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這標誌著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結束。據了解,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共計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全河未發生凌汛災害。
  • 黃河包頭段出現全線流凌
    黃河包頭段出現全線流凌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張巧珍  實習生  烏蘭塔娜)記者11月25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了解到,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從11月24日開始,黃河包頭段出現全線流凌,流凌密度達5%~30%。
  • 黃河結束凌汛期
    中新社鄭州3月18日電 (趙暉 蒲飛)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18日全線開通。隨著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黃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宣告結束。黃河水利委員會消息稱,本年度黃河凌汛期歷時121天,全河封凍總長度699.5千米,未發生凌汛災害。自2019年11月19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現流凌,黃河進入2019~2020年度凌汛期。至2月1日,全河封凍總長度最長達699.5千米。
  • 中國銀行東營黃河路支行舉行防搶盜搶演練活動
    中國銀行東營黃河路支行營業廳,衝進兩名持刀歹徒,只見一蒙面歹徒舉著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正在威脅該行客戶,客戶高聲呼救,為了保障自身安全把剛提取的38萬元現金交給其中一歹徒手中。旁邊的工作人員立即疏散人群並報警,用語言安撫激動的歹徒,拖延時間保障人質安全,保安看準時機將兩名歹徒制服。不要緊張,這是中國銀行東營黃河路支行組織員工在進行防搶盜搶的應急預案演練。
  • 抖音旅遊達人房琪KiKi,帶你在黃河入海口等一場雪來~
    房琪KIKI來黃河入海口啦東營,即將成為下一個網紅城市!黃河,在這裡入渤海而流。引發眾多網友熱議,表達對東營的熱愛之情,更有網友@家人、朋友,相約共赴東營旅行,提高了東營知名度與美譽度。 推薦閱讀 自2月1日起將在東營境內高速公路啟動
  • 黃河進入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
  • 黃河龍門:韓城的地理坐標
    黃河龍門位於韓城市北30公裡處,是黃河秦晉大峽谷出口,是華北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古稱龍門天塹。其最窄處石門不足60米,是黃河中下遊的最窄處。在石門上遊,鑿開河匯入黃河。鑿開河又稱錯開河(韓城方言「鑿」與「錯」同音)。清康熙《韓城縣誌》記載:「士人相傳,鯀(大禹父親)欲使河直行東北入海,而地漸高,勢不能達,至今所經治處,猶稱錯開。」
  • 黃河進入凌汛期銀川段暫無流凌
    2018年黃河銀川段的流凌。記者蘇勇攝 身邊科普 黃河已經進入2020~2021年度凌汛期。11月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凌密度10%左右。黃河水利委員會等有關單位已經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全面進入防凌戒備狀態,那麼黃河銀川段的情況如何呢? 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 「目前,黃河銀川段尚未出現流凌,根據往年經驗,一般會在12月底出現。」銀川市水務局運行管理科工作人員說,這個經驗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黃河銀川段也有可能不會出現流凌。2018年黃河銀川段曾出現過流凌,但是去年就沒有。
  • 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 多地多部門做好防凌準備
    23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標誌黃河正式進入本年度凌汛期,北方河流進入防凌期。  凌汛是什麼?河水結冰為何會導致洪澇災害?今年凌汛形勢如何?  受強冷空氣影響,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凌。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黃河內蒙古河段全線開河 防凌期間未發生大的...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3月18日訊(記者 張豔玲)黃河內蒙古封凍河段今日全線開通,2019~2020年度黃河防凌工作順利結束。2019年11月19日,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於本年度首次出現流凌,12月6日黃河頭道拐水文斷面(內蒙古託克託縣)上遊4千米處首次封河,黃河中遊河曲河段、龍口庫區、壺口河段先後封河。黃河上遊寧夏河段和下遊山東河段出現短時流凌,沒有封河。本年度黃河最大封凍長度699.5千米,期間黃河凌情平穩。